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干燥花。別名川紅花、草紅花。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以不帶子房的管狀花入藥。主要含有紅花苷、紅花醌苷、新紅花苷等。性溫,味辛。
具有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的功效。
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打損傷、瘡瘍腫痛、冠心病、心絞痛、瘀血作痛等病癥。
種子含油率為20~30%,紅花油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
紅花用種子繁殖。每畝地用種子2.5 ~3kg。
在前作采收后,立即翻地,疏通好排水溝。在播種時,再翻耕1次,深約25cm,耙細整平。平地栽培,宜做1.7m寬的高畦,坡地可以不做畦。如土地瘠薄,宜結(jié)合整地施堆肥或廄肥。
紅花的播種期,應(yīng)根據(jù)各地的溫度、光照和降水等具體環(huán)境條件來考慮。
南方以秋播為主,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進行。播種過早,因氣溫較高,植株生長茂盛,易受霜害;播種過遲,氣溫低,生長不良,影響產(chǎn)量。一般采用穴播。行距30 ~40cm,穴深7~ 10cm。播后穴施清淡人畜糞水或蓋有人畜糞水的草木灰1把,最后蓋細土以不見草木灰為度。
北方宜春播,以3月上旬至4月上旬為好,應(yīng)抓住土壤開始解凍墑情好的有利時機播種,愈早愈好。多采用條播,按行距30 ~ 50cm、深約6cm開溝,播后覆土厚2 ~ 3cm。
(1)定苗當(dāng)幼苗已有3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勻苗;穴播的每穴留苗4~5株;條播的每隔10cm留苗1株。
苗高10cm左右時定苗:穴播的每穴定苗2~3株,條播的每隔20cm留苗1株。
(2)灌水天旱時應(yīng)及時灌水;雨水過多時,須注意排水。排水不良,容易導(dǎo)致蟲害發(fā)生。
(3)中耕除草一 般中耕除草3次:
第一、二次與勻苗同時進行,鋤松表土;
第三次在植株封畦前進行,同時培土,以防倒伏。
(4)追肥與中耕除草結(jié)合進行。
第一、二次在勻苗后,每次每畝追施清淡人畜糞水1000 ~ 1500kg或尿素10kg。
第三次在植株封畦前進行,宜重追施1次較濃的肥料,每畝用人畜糞水2000~ 2500kg,過磷酸鈣20 ~25kg,氧化鉀肥7 ~ 10kg。
(1)病害
①炭疽病
為紅花中后期病害,多發(fā)生在陰雨多濕的4~5月。主要危害枝莖、花蕾和總苞。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忌連作,宜與禾本科植物輪作;注意排水。發(fā)病后剪除發(fā)病部分,拔除發(fā)病嚴重的植株,用1:1:120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每隔10天噴霧1次,連噴2~3次。
②銹病常
與炭疽病同時發(fā)生。高濕利于銹病的發(fā)生,常侵染紅花的子葉、葉片和苞片。
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或高畦種植,注意排水;忌連作;清除病株;用25%粉銹寧拌種;發(fā)病始期噴0.2 ~0.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每10天噴霧1次,連噴2~3次。
③枯萎病又名根腐病
是紅花主要病害之一。5月開始發(fā)生,開花前陰雨天危害嚴重。被害植株枝葉逐漸變黃枯死。
防治方法:實行輪作;選用無病的植株留種;拔除病株,收拾殘株病葉燒毀;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灌根。
(2)蟲害
①紅蜘蛛
現(xiàn)蕾開 花盛期常大量發(fā)生,紅蜘蛛聚集葉背,吸食汁液。被害葉先出現(xiàn)黃色斑點,繼而變黃脫落。
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 1500倍液噴殺。
②蚜蟲
5~6 月開花前后發(fā)生,危害莖葉。
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 1500倍液或15%吡蟲啉800倍液噴殺。
③鉆心蟲
危害 花蕾,造成爛蕾,不能開花而枯萎。
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殺。
1.采收方法
(1)采花
紅花采收期因氣候、播種期不同,差異甚大。一般南方5~6月、北方6-7月為采花期。10~ 15天采收完,開花期組織人力搶收,是豐收的關(guān)鍵之一。
采花標(biāo)準(zhǔn)以花冠頂端由黃變紅為宜。過早采花,花冠金黃色,干后無油性。每個頭狀花序,可連續(xù)采收2-3次,每隔2~3天采收1次。
采花宜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即上午9-10時進行。因上午10時以后紅花葉片和總苞片邊緣、尖端的銳刺變硬,采花時容易傷手。
采花時,可在胸前圍上麻布,掛上1個小竹籃,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緊花冠向上提,把花采下,放入籃內(nèi)。
(2)種子的采收
紅花選用 良種種植是增產(chǎn)的關(guān)鍵之一。一般選生長健壯、株高適中、分枝多、花朵大、花色橘紅、早熟及無病蟲害的植株為種株,待種子成熟時,再復(fù)選果多的單株,進行單收、單哂、單藏,留作下年種子。每畝產(chǎn)種子80kg。
2.加工方法
花采摘后鋪在干凈葦席上,上蓋白紙于陽光下干燥,或置于通風(fēng)陰涼處陰干,也可在40~50℃下烘干。采后不能堆放,干燥過程不能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