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小豆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我國種植比較普遍,北方地區(qū)種植更為廣泛。紅小豆具有生育期短的特點,常被用作倒茬的作物,在紅小豆種植面積擴大的同時,病蟲害的發(fā)生率也在不斷提高,而且越來越嚴重,為確保紅小豆高產(chǎn)、優(yōu)質,必須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
一、紅小豆常見病蟲害
1、病害
紅小豆比較常見的有銹病、角斑病、病毒病、白粉病等病害,在紅小豆種植中一旦發(fā)生病害,會使紅小豆植株的葉片、葉柄、莖稈、豆莢等部位受到危害,如果防治不及時、不徹底,會導致植株大面積枯死。
銹病在陰雨連綿、多霧的天氣情況下發(fā)生率比較高,另外,播種時間過早也是銹病多發(fā)并嚴重的原因。
角斑病主要在越冬期間發(fā)生,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第二年春季的初侵染源,特別是在高濕、高溫交織的情況下,病菌擴散的速度會加快。
病毒病的病原菌在豆種上越冬,此病害主要由蚜蟲傳播,大量的蚜蟲在遷飛的過程中導致了病毒病的發(fā)生。蚜蟲越多,病毒病越嚴重。
白粉病常發(fā)生在田間濕度較大的狀況下,白粉病病菌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在田間過于潮濕和高溫干旱等條件交替出現(xiàn)時,會導致病菌大范圍流行。
2、蟲害
紅小豆比較常見的有豆莢螟、紅蜘蛛、蚜蟲等蟲害,對紅小豆的豆莢、花及葉片產(chǎn)生威脅,致使紅小豆有落花、落莢等情況出現(xiàn)。
高溫和干旱的天氣條件下,會導致蟲害大面積暴發(fā),程度較輕時會影響紅小豆的正常生長,在嚴重發(fā)生時會對紅小豆的產(chǎn)量、品質產(chǎn)生嚴重損害,導致產(chǎn)量大幅度降低,甚至是絕收。
二、紅小豆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1、農業(yè)防治
主要通過提高栽培和管理技術水平,使紅小豆保持正常生長狀態(tài),提高抗病性,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率。在紅小豆栽培中管理過程中,如果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而且種植過密、田間高溫干旱或高濕,施肥不合理等因素,都會引起各類病蟲害的發(fā)生。
因此,應盡量選擇在土壤肥沃、沙壤土質、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種植紅小豆,增施有機肥料以對土壤進行改良等,同時,強化對病蟲害的預防及治理措施,力爭從根本上消除病蟲害對紅小豆種植及產(chǎn)量的影響。具體實施中,應對土地進行合理輪作,避免進行重茬種植。而且應及時施肥、灌溉和排澇,使土壤中的養(yǎng)分充足,水分適當,將水肥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以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適當增施磷肥和鉀肥,可增強紅小豆植株的抗病蟲害能力。另外,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種植,這是最有效的防治紅小豆病蟲害的措施。播種前應進行標準化整地,清除病殘體,將種植地整平,可以減輕病蟲害發(fā)生。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種綠色無公害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是利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手段對植物的生長形成保護。生物防治的手段之一是利用天敵,如在防治蚜蟲時,可在田間養(yǎng)殖和釋放瓢蟲來殺滅蚜蟲,對蚜蟲的數(shù)量及繁衍率進行良好控制。除了利用天敵,還可以通過對害蟲繁殖特性的研究,在田間大量釋放野生害蟲,使其與田間害蟲交配,可大量培育不孕的個體,降低害蟲的繁衍能力,可有效控制害蟲的數(shù)量。
另外,還可以利用生物菌肥,如白僵菌、蘇云金桿菌等防治紅蜘蛛、豆莢螟、蚜蟲等害蟲。生物防治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發(fā)生,還可以避免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不良影響,達到保護環(huán)境、保證糧食安全的目的。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主要靠人工借助工具進行的一種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手段,此種方法多用在蟲害防治上。在防治中可利用害蟲趨光、趨黃等特性,采用在田間放置黑光燈、汞燈及糖醋液等,對紅蜘蛛、豆莢螟、蚜蟲等成蟲進行誘殺,可有效控制蟲害的嚴重發(fā)生,減少害蟲的數(shù)量。如在防治紅蜘蛛時,利用在糖醋液中加入活性炭對紅蜘蛛進行引誘,再利用脈沖電將其殺死。
根據(jù)多地的蟲害防治實踐證明,一臺味誘電捕殺器可對50平方米的范圍起到保護作用,引誘率在10平方米為70%,滅殺率可以達到99%,減少因紅蜘蛛造成的危害損失率70%,可以減少70%農藥的使用量。
4、化學防治
在紅小豆病蟲害防治中,化學防治手段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具有高效、經(jīng)濟、操作簡便的特點。但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如果藥劑濃度過高,操作不當,會對環(huán)境形成污染。因此,要根據(jù)病蟲害防治的需要,合理配置農藥,使農藥的比例適當,既保證藥效,將病蟲害消除,又要降低農藥給環(huán)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在白粉病防治過程中,應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利用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將在種子上越冬的病菌殺死,可以明顯降低白粉病的發(fā)病率。在白粉病發(fā)病初期,可利用粉銹寧、硫磺、多菌靈等藥劑,兌入適量水制成濃度適宜的溶液進行噴施,第一次噴施后,隔10天再噴施一次,連施2-3次即可。
總之,在防治紅小豆病蟲害的過程中,應對病蟲害發(fā)生的種類及特點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采取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多種方法,確保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為提高紅小豆的產(chǎn)量和品質提供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