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選擇
選擇抗逆性強、高產(chǎn)、優(yōu)質的優(yōu)良品種。
2、種子精選
播種前對所選用的種子進行篩選或人工粒選,剔除病斑粒、破碎粒及雜質。
3、種子質量
種子質量要達到分級標準二級以上,即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7%,發(fā)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4、種子處理
根瘤菌拌種:每公頃的播種量(一般30.0—37.5千克)
1、合理輪作
與其他非豆科作物進行輪作,不重茬,不迎茬。
2、耕地整地
①深松起壟。先松原壟溝,破原壟臺合成新生壟,及時鎮(zhèn)壓。
②秋翻秋起壟。耕深15—18厘米,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及時起壟或夾肥起壟,耕后及時鎮(zhèn)壓,壟距60厘米。
1、底肥
每公頃施腐熟無污染的農家肥料(有機質含量大于8%以上)30.0—37.5立方米以上,結合整地一次施入。
2、種肥
每公頃施經(jīng)認證的高效有機活性肥750千克;或每公頃施豆類配方肥150千克。種肥深施于種下方4—5厘米處,切忌種肥同位,以免燒種。
1、播期
當土壤5厘米深處地溫穩(wěn)定通過
2、播法
①坐水埯播。先刨埯澆足水。后點種,埯距12—15厘米,每埯2—3粒。
②壟上條播。對整地起壟地塊,先用小型鏵在壟上開溝、濾水,隨犁溝點種,用拉子覆土,覆土深度為2.0—2.5厘米,及時鎮(zhèn)壓。
3、密度
根據(jù)品種特性及當?shù)胤仕畻l件而定。一般每公頃保苗12.5—15.5萬株。
4、播量
根據(jù)密度確定播量,一般每公頃播量30.0—37.5千克。
5、播種質量
播種均無斷條,30厘米內無籽為斷條,每
間苗、定苗及中耕苗出齊后及時間苗,第一復葉期定苗。要留壯苗、大苗、拔掉弱苗。出苗后結合間苗第1次鏟趟,要深趟少放土,防止壓苗,有利提高地溫。第1次鏟趟后10天左右進行第2次中耕。開花前結合除草進行起壟培土。后期拔1次大草。
有機紅小豆成熟期不一致,往往基部莢果已呈黑色,而上部的莢果還未青色,或尚在灌漿。收獲適期應掌握在田間大多數(shù)植株上有2/3的莢果變黃時,及時收獲,過晚易裂莢。
收割后在田間晾曬2—3天,拉回后立即脫粒,不要堆成大堆,以免長時間存放發(fā)生霉粒,影響色澤和質量,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