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馬鈴薯地膜覆蓋高產種植技術

應用地膜覆蓋技術生產的馬鈴薯市早、品質優(yōu)、效益好,深受農民歡迎。近年來,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F(xiàn)就春季馬鈴薯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全面系統(tǒng)介紹如下:

1 土地選擇

選擇土壤疏松、土層深厚、灌溉方便、比較肥沃的沙土或壤土。由于馬鈴薯種植不宜連作,一般選擇3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塊,種植時與玉米輪作,增產效果較好。

2 品種選擇

地膜馬鈴薯生產的時間較短,應選早熟、高產、抗病的脫毒馬鈴薯。如克新1號、紫花白、早大白等品種。選用幅寬70~75cm,厚度0.005~0.008mm聚乙烯超薄地膜。

3 整地施肥

馬鈴薯喜鉀肥,需肥量大,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試驗證明:馬鈴薯對氮、磷、鉀養(yǎng)分的吸收比例為2.5∶1∶4.5,以鉀素的吸收量最多。播前結合深耕整地,每0.067h㎡施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銨25kg、尿素20kg、硫酸鉀15kg、硫酸鋅1~1.5kg,充分混勻,均勻撒施后深翻15~20cm。

4 播前種薯處理

4.1 催芽

播種前20d,將種薯放到15℃~20℃條件下進行催芽。將種薯切塊,埋入濕潤的沙土中,保持20℃左右。種薯與沙土分層相間3~4層放置,經10d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時,用0.5~1×10-6赤霉素液或0.1%~0.2%高錳酸鉀液浸種10~15min,或2%硫脲浸種20min,可提高催芽效果。

4.2 切塊

種薯采用切塊或小整薯作種。一般選擇薯形整齊,大小適中,表皮光滑細嫩,芽眼鮮明的壯齡薯,嚴格去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種薯。

4.2.1 大薯種播種時,應做切塊處理

一般切成20~30g的大芽塊,切忌小芽塊或尾部芽。切塊時要縱切,使每一個切塊都帶有頂端優(yōu)勢的芽眼。切好的種塊放在陽光下晾曬,再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均勻拌種,促進切口愈合并消毒。

4.2.2 小整薯作種

小整薯作種,播后出苗早而整齊,每穴芽數、主莖數及塊莖數增多。因而提倡采用20~50g健壯小薯作種,有顯著的防病增產效果。

5 適期播種

5.1 播種時間

當地氣溫穩(wěn)定在5℃~7℃,10cm地溫穩(wěn)定在6℃~7℃時即可播種,播種后溫度過低,長期達不到發(fā)芽適溫,會造成出苗不整齊,出苗差,缺苗的發(fā)生。

5.2 播種方法

起壟后趁墑播種,馬鈴薯本身含有大量水分,但是如果土壤過于干旱,會使塊莖干縮,則幼苗不能出土,造成缺苗,一般在整地前如果土壤缺墑,可灌水造墑,然后整地播種。每壟單行播種,壟距60cm,株距20cm,也可雙行播種,此時行距30cm,株距28cm,雙行錯中播種,每0.067h㎡栽5500株左右。播種時先在壟上開溝,溝深10~12cm,順壟溝擺放種薯,薯芽朝偏方向,播種后整好壟面,應立即覆膜,防止土壤水分流失。用細土壓實地膜兩邊8~10cm,防止大風揭膜。無論采用那種播種方式,播種深度掌握在10~12cm,不可過深或過淺。

5.3 覆膜前土壤處理

膜下化學除草。為了防治地下害蟲,結合覆膜前耕翻或整地作業(yè),每0.067h㎡用甲胺磷毒米1~1.5kg或除蟲精粉1.5~2kg進行土壤處理,消滅地下害蟲。覆膜前,每0.067h㎡用乙草胺100mL兌水30kg噴灑在膜帶上輕耙或耙平,亦可采用地樂胺或乙阿合劑等進行膜下除草。

5.4 覆膜前集中深施基肥

在秋耕、秋施有機肥和碳銨的基礎上,磷二銨、鉀肥要在覆膜前集中深施在膜帶上(用量參考表)。沒有秋耕的地塊或秋耕時未施碳銨有機肥的地塊,覆膜前結合耕翻整地作業(yè),根據目標產量和土壤肥力將有機肥和化肥集中深施在膜帶上。要將施肥、土壤處理、膜下除草依次完成,及時耱平后覆膜。連續(xù)作業(yè),不隔晌,不過夜。

5.5 機械覆膜施肥

經秋耕整地的地塊可采用機械鋪膜施肥,如內蒙古農牧學院ZBP-2型鋪膜點播機,去掉點播器,就可以進行機械鋪膜和側施肥作業(yè),要根據產量目標和土壤肥力調好施肥量。

6 田間管理

6.1 放苗補苗

春播馬鈴薯播后約30d出苗,當幼苗長出1~2片葉,選擇晴天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后放苗,陰天可全天放苗,防高溫烤苗。首先對準幼苗的地方將地膜劃一個十字形口把幼苗引出膜外,然后抓一把細土封嚴幼苗周圍地膜,以利保溫保墑。放苗時發(fā)現(xiàn)病株要連同種薯一并取出,以免擴大感染。發(fā)現(xiàn)缺苗現(xiàn)象,要查明原因,若薯塊有病,處理方法同病株,若其他原因,種薯催芽后再種在缺苗位置。補苗不可在原位再補,必須離病株位置15cm以外補苗。

6.2肥水管理

6.2.1 適時追肥

根據馬鈴薯的吸肥規(guī)律,一般于4月上旬苗期和5月中旬現(xiàn)蕾期進行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苗期結合墑情每0.067h㎡追施尿素15kg,撒入溝內,進行中耕?,F(xiàn)蕾期當葉片達到16片葉,薯塊進入膨大期,要進行第2次追肥,追施尿素10~15kg。絕不可撒在莖葉上,以免燒壞。開花后,每0.067h㎡用質量分數為0.3%尿素加0.5%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以促塊莖膨大和淀粉積累。

6.2.2 合理灌溉

馬鈴薯蕾期至開花期需水較多,應視土壤墑情合理灌溉。齊苗后澆水1次,促發(fā)薯秧,花蕾顯現(xiàn)時澆水1次,初花期即塊莖膨大初期澆水追肥1次,收獲前10d不澆水。塊莖形成期防止干旱,保持土壤濕潤,干旱時應及時澆水。

6.3 中耕促控

苗高5cm時,除去壟溝草。封壟前結合澆水深中耕,現(xiàn)蕾時第2次淺中耕,以利結薯。當出現(xiàn)旺長時,每0.067h㎡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80g,兌水45kg均勻葉面噴霧,以控制地上部分瘋長,促進地下塊莖膨大。

7 病蟲草害綜合防控

  • 7.1 藥劑拌種用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高巧)30mL+衛(wèi)福20%膠懸種衣劑40mL,兌水0.3~0.4kg,拌種75~100kg。
  • 7.2 二十八星瓢蟲防治摘除卵塊。于10時前和17時后人工捕捉28星瓢蟲。

7.3 晚疫病防治

第1次用藥,當氣候條件有利于發(fā)病或始見中心病株時,每0.067h㎡用保護性殺菌劑質量分數為75%代森錳鋅水分散粒劑128~192g進行噴霧預防。第2次用藥,每0.067h㎡噴施保護兼治療性藥劑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克露)100~120g。第3次每0.067h㎡噴施內吸性治療藥劑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42g或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銀法利)60~75mL,第4次用藥,在病害流行期每0.067h㎡噴施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60~75mL等耐雨水沖刷的殺菌劑。視天氣和病情7~10d噴1次藥,植株快速生長期或雨水頻繁、晚疫病流行期,用藥間隔期應縮短為5~7d。噴藥時注意在雨前及時用藥,選擇無風、晴朗天,無露水時噴藥,植株上下、葉片正反面均勻噴霧,確保藥劑均勻覆蓋植株,前期可進行行間噴霧,每次噴霧作業(yè)從不同壟向開始;多種藥劑交替使用。

8 收獲

若機械收獲,收獲前10d殺秧,殺秧后及時收獲。若平作栽培,大部分莖葉變黃時為最佳收獲期,這樣能獲得最高產量。收獲時遵循晴天收獲,黑暗條件貯存的原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馬鈴薯地膜覆蓋規(guī)范種植技術
四川攀西大春馬鈴薯種植技術,你還不來看看,值得借鑒
馬鈴薯主要栽培技術
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草藥半夏種植
如何種植馬鈴薯能高產?做好這4點,馬鈴薯塊莖大、品質高!
馬鈴薯覆膜種植技術要點!存在的4個問題及解決方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