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褐斑病可以侵染蠶豆的莖、葉、莢和種子。葉片染病初呈赤褐色小雀斑,后擴展為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中央為淡灰色,邊緣呈深褐和赤色,直徑3~8毫米,其上密生黑色呈輪紋狀排列的小點粒,病情嚴重時互相交融成不規(guī)則大斑塊。
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可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600溶液等,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xù)1~2次。
蠶豆黃萎病初僅在植株一段發(fā)生黃化,另一側(cè)顏色正常,莖部上面的葉片,自下部開始向上部逐漸黃化,黃化葉片起初呈蒼綠色或綠黃色,后完全變黃。
農(nóng)業(yè)防治:選用抗病品種、輪作。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澆灌50%混殺硫懸浮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350倍液,每株灌兌好的藥液500毫升。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內(nèi)容來源/頭條號黔多彩彪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