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帚菜又名地膚、掃帚苗、地膚苗、野菠萊等,為藜科地膚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亞、歐兩洲,分布遍及我國各地,生于原野、路旁、山林、荒地、田邊、果園、庭院等。
每100克嫩莖葉含水分79克,蛋白質(zhì)5.2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8克,粗纖維2.2克,灰分4.6克,胡蘿卜素5.72毫克,維生素B,0.15毫克,維生素B,0.31毫克,尼克酸1:6毫克,維生素C39毫克。每100克干品含鈣150毫克、鎂486毫克、磷589毫克、鈉83毫克、鐵22毫克、錳3.7毫克。種子含三萜皂式、皂試及脂肪油16%,莖葉含有物堿。春季及初夏采摘嫩莖葉做湯菜或炒食。種子可制治療膀胱炎、尿道炎的藥劑。
株高70-150厘米,分枝多,樹冠呈球形。莖淡綠色或淡紅色,具細(xì)條紋。葉互生,無柄,長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而尖,全緣,正背面都有短柔毛。夏季,枝梢葉腋抽出花穗。花小,花被片5枚,雌蕊1枚,雄蕊5枚。胞果扁球形,內(nèi)有1粒種子,欖生,照褐色,倒卵形,扁平,種子干粒重1.09克。
掃帚菜耐旱,適應(yīng)性強,對土壤、溫度、濕度要求不嚴(yán)格。但喜向陽,在蔭蔽處生長不良。
(1)土地選擇。掃帚菜不耐寒,但十分抗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一般選向陽、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深耕20~30厘米,施用底肥,整平耙細(xì),開1.3米寬的高畦。農(nóng)家房前屋后、田邊地角也可種植。
(2)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春季用撒播育苗法或直播法播種。
1)撒播:于3月撒搖于整好的苗床上,施人畜糞水,蓋火土糞或細(xì)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播種量每畝1千克。
2)直播:于3月在整好的畦上,按行株距各50厘米挖窩,要寬淺底平,先施少量人畜糞水,種子先與火土糞拌勻,勻播窩里,每畝用種子300克。
3)移栽:撒播苗床的苗高13-17厘米時,即可在4月下旬至5月進行移栽,選陰天起苗,每窩栽2株壯苗。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育苗移栽的,在苗高33厘米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植株將封畦時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種子直播的,在苗高13~16厘米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每窩留壯苗2-3株,在苗高33~50厘米時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2)追肥:每次中耕之后,均應(yīng)追施稀糞水1000~150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
3)病蟲害防治:蟲害有地老虎,咬食幼苗,可用90%敵百蟲毒餌誘殺或人工捕殺。
(4)采收。主要采摘嫩梢及莖葉做菜用。開花結(jié)果后,可選植株外形端正,在大部分胞果花被變紅后,刈取全株,曬干脫粒留種。掃帚菜的干枯莖稈可作為捆扎掃帚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