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愛 2007-02-06 14:32:00 閱讀159 評(píng)論1 字號(hào):大中小 訂閱
天下面食,盡在三晉。
山西歷來以面食為主,品種繁多,可謂全國(guó)馳名,素有“一面百樣吃”之譽(yù)。山西面食包括山西面飯、面類小吃晉式面點(diǎn)三大類,不下大百種。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山西面飯。面飯屬面條類,但制法別具一格,食法五花八門,用料異常廣泛,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習(xí)尚。山西面飯有三大特點(diǎn),兩大講究。三大特點(diǎn)是:一是花樣繁多。普通的面粉在山西人手中可以排長(zhǎng)出拉面、削面、撥魚兒、刀撥面、擦蝌蚪、搓魚等一百多種。二是用料廣泛。除使用小麥面粉個(gè),還使用高梁、莜面、黃豆面、豌豆面、綠豆面、玉米面、小米面等。三是制法多樣。山西人吃面,不單煮著吃,而且采用炒、炸、燜、蒸、煎、燴、煨、涼拌、蘸作料等多種制法。兩大講究:一講澆頭。山西面飯的澆頭大致有蓋澆類、湯類、涼面類、蘸面、煎炒類、燜炸類、風(fēng)味面飯等類。二講菜碼。菜碼是吃面時(shí)配備的各式佐餐菜科。菜碼制作講究四季新鮮,品種以季節(jié)鮮菜為主。
山西面食從遠(yuǎn)古走向今天,山西面食從黃土高原走向全國(guó),走向世界。山西面食,不僅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貓耳朵——外形酷似貓的耳朵,小巧玲瓏,吃起來有韌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搟成面片。切成小方塊,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貓耳朵狀,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剔尖——又叫拔咕是用筷子沿盤邊剔面。這種面食操作別致,筋軟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醬、葷素打鹵,別具一格。
揪片——又叫掐疙瘩!面和好后,搟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寬的條,用手一片一片揪入開水鍋里(大小與手指頭肚相同),煮熟后配上各種澆頭食用。這種面食做法簡(jiǎn)單,吃著筋滑。
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從下方均勻的孔內(nèi)下到鍋里。待面壓到一定長(zhǎng)度,用刀從下方把面條截?cái)?,煮熟配澆頭或打鹵食用。
莜面栲栳栳——用營(yíng)養(yǎng)價(jià)值極高的莜面做成的,將面揉精,將小莜面團(tuán)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繞,就變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豎立在籠中蒸熟即成。
刀削面,它在山西面食中名聲最大,影響最廣。它的特點(diǎn)是以刀功和削技的絕妙而被人稱為飛刀削面。削面所用的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一尺多長(zhǎng)的筒狀,削面時(shí)人站在鍋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里削。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來的面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削面如魚兒躍”。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風(fēng)味獨(dú)特,馳名中外。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
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nèi)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歡迎。
山西面食數(shù)不勝數(shù),略舉一二!讓朋友們先過過干癮!哈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