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后的海洋絲綢縫紉工,基婭拉·維格所背負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堅守與傳承成為維格的兩大使命,中途所面臨的抉擇和決定都關(guān)乎著海洋絲綢的命運。縱觀維格這一生的堅守,她就像一個虔誠的朝圣者,即使知道道路艱難,但依舊堅定地守護著,這種無畏是一種精神,更是對文化繼承的最高敬意?!綎|高考閱卷專家 許清華
維格:最后的海洋絲綢縫紉工
◎ Sally
基婭拉·維格,最后一位海洋絲綢縫紉工,被人稱為“sumaistu”(意大利薩丁尼亞語中的“大師”) 。同一時期只能有一位“sumaistu”存在,而成為這樣一個人,必須傾盡一生向現(xiàn)任的大師學(xué)習(xí)技藝。
1000 多年來,加工海絲的復(fù)雜技藝,圖案和染色配方作為家族秘密已經(jīng)傳了24代人,而僅在女性后人之間傳承——維格家族的每一位女性無不嚴(yán)格保守這一秘密,直到傳授給她們的女兒、侄女或?qū)O女。
如今,維格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后一位知道如何采集海絲并將其染色、編織的人。經(jīng)過維格雙手加工的海絲具有精美的圖案,在陽光下呈現(xiàn)出黃金般耀眼的色彩。
5000多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的婦女用這種極為輕盈的纖維為他們的國王縫制衣服。所羅門王的長袍,埃及王后奈菲爾提蒂的手鐲,以及祭司、教皇和法老的祭服等都曾使用這種纖維制成。
作為全世界最后一個海絲縫紉工,維格的房間里有一個走過 200 年歷史的織布機,一排裝滿靛藍和琥珀色藥水的玻璃瓶,還有一張意大利政府頒發(fā)給她的榮譽證書。
從她的外婆那里,維格學(xué)到了這項古老的手藝。她記得 3 歲的時候,外婆時常劃著小船將她帶到海上,教她潛水。12 歲的時候。維格已經(jīng)學(xué)會了用織布機織布。維格的外婆在她心中編織了一條難以抹去的掛毯,自此之后,和她的先人們一樣,維格將一生奉獻給了大海。維格從不靠這份手藝掙錢。在繼承手藝的同時,她也許下神圣的諾言,即永遠不售賣海絲。
維格解釋說,海絲只會作為禮物贈予他人。她曾為教皇本篤十六世和丹麥女王制作過海絲制品,但更多的是贈予新婚夫婦,慶祝洗禮儀式的兒童以及求子心切的婦女。
“海絲不屬于我一個人,它屬于所有人。售賣海絲好比借陽光和潮汐謀利?!本S格堅決守護“不出售海絲制品”的誓言,堅持將作品獻給全世界的女性朋友。
“每件海絲作品背后的艱苦付出根本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維格解釋過她的工作過程。從海底采集到生海絲之后,她需要先把生海絲浸在淡水中脫鹽。每3小時換一次水,持續(xù)25天左右。等纖維干燥后,便用梳子梳理股線,清理掉殘留的沉積物。再將純凈的海絲與打結(jié)的生海絲分離。由于海絲的粗細僅及人類頭發(fā)絲的三分之一,維格不得不借著臺燈,在放大鏡下,用一雙鑷子小心翼翼地分離每一股絲線。這個小小的動作,看起來簡單,卻是50多年來不斷練習(xí)的結(jié)果。再接下來,維格需要用小木制紡錘上手動轉(zhuǎn)動海絲,當(dāng)纖維變成長線時,再從架子上取下一個裝有黃色液體的瓶子。然后將細線放入由檸檬、香料以及15種不同藻類制成的神秘混合物中。幾秒后,絲線立刻有了彈性,在陽光下,絲線金光閃閃。最后,維格用手指將絹絲織成線。
連續(xù)15天的生海絲提取和染色織出來的線不過短短的幾厘米。而有些海絲制品,比如僅 2 克重的純海絲布料,需要6年時間的編織。其他比如懸掛在她織布機上方的掛毯,所需時間則更久。維格就像一本行走的天然染料百科全書,知道124種分別提取自水果、花卉和貝殼的天然染料,然后在時間的磨礪下,經(jīng)過雙手加工,縫紉出極其珍貴又讓人驚艷的海洋絲綢。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維格堅守在海灣,用她那顆虔誠的心守護著海洋絲綢。維格說:“也許這些秘密會跟著我一并離開人世,但這大海里的絲綢永遠存在。”
【素材拓展】
將被遺落的秘術(shù)
作為最后一位海洋絲綢縫紉工,維格掌控著海洋絲綢的命運,發(fā)揚或消逝似乎都在她的一念之間,慶幸的是,維格一直在堅守。其實生活中除了海洋絲綢,還有很多快要失傳的技藝,你是否有所了解?
西蘭卡普:西蘭卡普是一種土家織錦?!拔魈m”是鋪蓋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蘭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鋪蓋。土花鋪蓋被土家族人民視之為智慧、技藝的結(jié)晶,被稱作“土家之花”。土家織錦是土家族傳統(tǒng)歷史、生活等文化的視覺傳達方式,向人們展示著土家族特有的價值和審美觀念。作為民族工藝品,西蘭卡普構(gòu)圖抽象,線條粗獷,用色獨具個性,體現(xiàn)了土家民族粗獷、直率的個性。但是近幾年來,西蘭卡普面臨著嚴(yán)重困境:織錦技藝傳承后繼乏人,目前土家具有代表性的織錦藝人少之又少;實物和傳統(tǒng)圖案消亡嚴(yán)重等。
夏布:夏布是一種用苧麻以純手工紡織而成的平紋布、羅紋布,經(jīng)過獨特的傳統(tǒng)手工工藝績紗、紡織加工而成。夏商周以來就用于制作喪服、朝服等。在民俗中,夏布充當(dāng)了一個無可替代的角色,婚喪嫁娶都要用到夏布。它有“天然纖維之王”的美稱,被海內(nèi)外廣大消費者所喜愛,還被列入我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名錄。但由于夏布只能靠傳統(tǒng)手工技藝生產(chǎn),生產(chǎn)力低下,所以生產(chǎn)至今天為止,其精細程度只能達到一般細布水平。
<人物速寫>
堅守與傳承
幾十年如一日,維格堅守在海灣,守護著海洋絲綢,用盡全力把海洋絲綢傳承好,其中付出的心血、忍耐的寂寞無法言說。她就像一個踽踽獨行的城市落荒者,無人訴說,無人理解,卻依舊守在自己的一隅土地。她的堅守和傳承讓海洋絲綢不單單只是一個名字,而成為一件件作品,是人們可以觸及和感知的瑰寶?!懊袼囍浮绷趷傇f,只有從民藝的世界中,才能尋求產(chǎn)生于自然的、健康的、樸素的靈動之美。我們有責(zé)任對美的本源進行保護并使之長存。而維格真正地做到了,將這份自然的美延續(xù)下去。
<話題思考>
誰來傳承民間手工藝的血脈?
海絲秘密的繼承人馬達萊娜說:“我不是我母親。人們總跟我說,我不應(yīng)該讓這個技藝消亡,這讓我感到無比崩潰。畢竟,我想過自己的生活。”技藝傳承是一門孤獨的手藝活,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為之去堅持,這不可指摘,就像馬達萊娜所說的“我想過自己的生活”,這不是自私,而是每個人選擇的權(quán)利。
傳承并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家族或一代人的事情,而是無數(shù)個“我”,無數(shù)個時代的責(zé)任。要學(xué)習(xí)一種工藝,即便是悟性高的人也要學(xué)上數(shù)年,這期間必須要耐得住寂寞。而這種“寂寞”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考驗。在這個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時代,從經(jīng)濟和時間成本上,無論誰都很難熬過這個“苦行僧”似的修行過程。即便于此,我們還是應(yīng)該意識到傳承和創(chuàng)新民族文化是每個人的責(zé)任,而不是把這份責(zé)任無理地推到某一個人的頭上,唯有更多人參與到保護和傳承文化之中,一門手藝才能延續(xù)更久,才會閃爍出更閃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