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們喜歡將自己和周邊的人一起放在蹺蹺板上,看著對面的他/她活得那么有滋有味、風光四射,于是我們將對方高高翹起,似乎自己已無法觸手可及、謙卑的待在角落里注視這風光四射的他,漸漸地、漸漸地似乎遺忘了自己、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過去或現(xiàn)在也在蹺蹺板的頂端——題記。
(一)
《那年,我們二十七八歲》一路爆紅,如今雖相隔五六年,可是卻句句引人深思?!耙姷接H戚朋友,他們不再問你考試考了幾分,更多的是問現(xiàn)在一個月工資多少;聊天的話題,從各種網(wǎng)絡游戲變成汽車、房子,吃飯的時候討論的往往是他準備結婚,她哪年結婚了…….”,無形中將我們一個個放置在諸如月薪、婚姻、房子等蹺蹺板上,非得分出孰輕孰重,似乎以此來看出誰貴誰賤。
其實,內心我們都知道月薪、婚姻、房子這些條條框框必不能全然作為衡量人的成功與否、幸福與否的標準;可我們總是以它們作為基礎來評價誰前程似錦、誰又窮困潦倒。不可否認,倘若此時的A月薪7k-8k,你確實處于蹺蹺板的頂端,似乎即將平步青云;倘若此時的B每月毫無積蓄、甚至更糟,你也確實處在蹺蹺板的底端,似乎顯得暗無天日。情景分析:1)倘若A偷拐搶騙、而B自食其力,你會認可誰的人生;2)倘若A拼命干活、而B悠閑度日,你又將評定誰的價值高;3)倘若A不思進取、而B努力改進,你又B是否能讓你刮目相看呢。
因此處于低谷的你,不因今日的位置而苦惱感傷,因為那只能代表昨天,而今天的努力才能代表明天;倘若實在挺累了,那就走下蹺蹺板吧,“人比人,氣死人”,每個人都有他獨有的精彩,又何必去非得將自己完美化而丟掉了享受生活的心情。
(二)競爭中可否爭先恐后
人生中的一次次成果的取得,恰似長跑;長跑中你會看到自己被后來者超越,也正如蹺蹺板,處于此起彼伏的波動中。而之所以有此起彼伏的波動,在于處于底端的你不甘于現(xiàn)狀并具有堅韌的毅力和堅強的信念,否則蹺蹺板便始終以同一個姿態(tài)示人,處于底端的你也毫無例外。
或許,競爭中方能展現(xiàn)出蹺蹺板的魅力與樂趣,一次次的此起彼伏,好似長江后浪推前浪,今天處在低谷的你是否有勇氣和決心在明日翹起。(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