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魚鷹社】遠東的戰(zhàn)船(上)

轉自微信公眾號 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NewVanguard系列第61號:遠東的戰(zhàn)船(1)中國和東南亞(公元前202年-公元1419年)-Fighting ships of the Far East (1)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202 BC-AD 1419。原作者Stephen Turnbull, 繪圖Wayne Reynolds。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A:西漢的樓船遭到叛軍火船的攻擊,公元前200年

公元前202年,西漢成為了秦朝的繼承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漢的內河艦隊遭到了叛軍的攻擊,叛軍的那些點燃的火船順流而下朝他們駛來。漢朝戰(zhàn)艦的大部分細節(jié)都是根據(jù)推測繪制的,因為只有粗糙的圖像資料保存下來,所以必須依據(jù)目擊者的描述作為補充。這種大型多層戰(zhàn)艦很可能類似一種笨拙的雙體船,也就是在兩艘相似的平底船上面鋪板然后加蓋非常簡單的多層堡壘,然后堡壘會像婚禮蛋糕那樣逐層變小。在船的下層甲板周圍有簡單的舷墻,隨著樓層的增加這種舷墻會重復出現(xiàn)。戰(zhàn)艦的指揮官無畏而驕傲地站在船頭。而戰(zhàn)艦的最高一層會有鼓手擊鼓來激勵船員們行動起來,同樣作為力量展示的是船上飄揚著無數(shù)的旗幟。另外手持弩機為戰(zhàn)艦提供了進攻性的武備。

中央巨大樓船周邊是一些簡單的小船。其中最大的一艘的復原依據(jù)了一具木制河船模型復原,這具發(fā)掘自某親王墓葬的模型為復原漢代小型戰(zhàn)艦的形態(tài)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線索。這艘?guī)в泻唵蔚哪局拼摰钠降状蓸植僮鳎矂t由一名舵手掌舵。這種船的兩種較小的變種也繪制在圖中,其中一艘船頭安裝了一只鐵制撞擊頭。撞擊頭本身是一支經(jīng)過修整的樹干,長度一直延伸到船尾。此外,那艘獨木舟式的戰(zhàn)船是由五人劃槳駕駛。圖中這些“陸戰(zhàn)水兵”們的穿戴細節(jié)依據(jù)了漢代早期的雕刻以及位于西安附近的著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年代與西漢相近),兩個朝代之間的雕塑顯示出驚人的相似性。他們戴的頭盔是皮制或鐵制的,呈現(xiàn)出的奇特外觀頗具現(xiàn)代風格。另外火船是由簡單的舢板船改裝而成的。

 


B:一艘南唐樓船用船上的武備以及噴火武器攻擊一艘宋朝的戰(zhàn)艦,公元975年

本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北宋與南唐爭霸的公元975年,南京附近的長江上發(fā)生了兩國間的一場戰(zhàn)斗。南唐投入戰(zhàn)斗的是一艘有三層樓的樓船。這種經(jīng)典的中國戰(zhàn)艦有多層結構,但與圖A的漢代戰(zhàn)艦不同,它們的樓層立面是垂直的。戰(zhàn)艦上的舷窗和其他開放空間都可以用來放箭或是投擲長矛。投石機和用來熔化鐵制投擲物的可移動熔爐都安裝在最上層的甲板上。船頭沒有雕刻船頭獸,它的寬大曲面上繪制的是虎頭圖案。船樓有一扇門可以通到船頭和船舷甲板。

與南唐戰(zhàn)艦交鋒的是結構相似但體積較小的北宋戰(zhàn)艦,它的建筑只有一層同時缺少良好的保護。和南唐的樓船一樣,槳手們都是在中央塔樓外面的船舷邊工作的,但它的船尾有一個凸起的“城堡”,船長在那里指揮行動。

這張圖還透露出樓船所搭載的常備武器數(shù)量顯著增加。在中國的水軍作戰(zhàn)中,首選的戰(zhàn)術通常不是登船而是轟擊,所使用的武器包括了拋石器和發(fā)射猛烈火力的弩機。這種選擇同時造就了一種獨特的中國式鐵鉤的出現(xiàn),設計它的目的是為了能與敵船保持一定距離而非從側邊抓住它。這些武器被稱為“擊臂”(原文意譯),包括了一些式樣的“錘頭”,比如裝在50英尺(約15米)長桿子末端的沉重的鐵制長釘,它們能牢固地鉚住敵人艦船的上層建筑。唐代的一幅圖片資料顯示樓船的每一側都安裝了三只這樣的“擊臂”。當敵船靠近時,“擊臂”會依弧線倒下鉤住敵船的甲板。如果是一艘小船,這種可砸穿木頭的“錘子”很可能會把它直接砸沉。如果沒沉,受害者仍然會被它們緊緊抓住,但這樣做的主要目的絕不是為了要提供一個登船的平臺。相反,“擊臂”會將敵船控制在一定距離上保持不動從而能夠使用近戰(zhàn)火力——也就是希臘火,一種從拜占庭傳到中國的攻城戰(zhàn)和海戰(zhàn)都可使用的秘密武器(原文如此)——進行攻擊。不過,歷史紀錄告訴我們最終的結局事與愿違:南唐的戰(zhàn)艦在發(fā)射噴火武器時突然遭遇北風,大風將火焰和濃煙卷入空中然后反向他們自己的戰(zhàn)船撲來。宋朝水軍這時則以弩箭發(fā)起還擊。

 


C:阇耶跋摩七世叛亂時期高棉(柬埔寨)與占城(越南)的內河戰(zhàn)船之戰(zhàn),1181年

1177年,占婆國王阇耶因陀羅跋摩四世從海上入侵柬埔寨。他的艦隊沿著海岸到達河口然后順流而上到達高棉的首都吳哥。占城人將這座城市洗劫一空,并開始了對柬埔寨長達四年的占領直到柬埔寨國王阇耶跋摩七世發(fā)動叛亂。這位高棉領袖在1181年的一場偉大水戰(zhàn)中擊敗了占城人,這次戰(zhàn)斗史詩般的歷程以淺浮雕的形式展現(xiàn)在柬埔寨的班迭奇馬寺(Banteay Chmar)和巴戎寺的墻壁上以作永遠銘記。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高棉人和占城人的長木舟在河中展開激烈的近戰(zhàn)。在這些擁有奇形怪狀船頭雕刻的長木舟上坐滿了數(shù)十名弓箭手和長矛兵。區(qū)分雙方的方法是高棉的槳手不戴任何頭飾,而占城人會戴形似花朵的頭飾,其他柬埔寨寺廟中描繪雙方陸戰(zhàn)場景的浮雕中也可以看到這一點。所有高棉船只上的槳手都是面向船尾的,但王室華麗戰(zhàn)艦上的槳手們除外——他們面向船頭操槳。和其他船員們不同的是槳手們沒有任何身體上的防護,但能夠伸出槳的長條護板可以保護他們。毫無疑問,這是為了在他們的國王面前展示自己的大無畏,而浮雕中,充滿傳奇色彩的國王會站立在皇家戰(zhàn)艦的中央并射出一只箭。這是一支宣示開戰(zhàn)的箭,射出之后雙方戰(zhàn)艦就會從正面或側面方向彼此接近。鐵爪鉤會被扔出然后鉤住對方的戰(zhàn)船,然后在戰(zhàn)艦中央傘下的一名軍官的指揮下,士兵們拉動拖曳鐵爪鉤的藤條讓兩艘船彼此接近到可以登上對方船只的距離。雙方的士兵都裝備著長矛和盾牌,任何落水的人都有可能被鱷魚吃掉。


勘誤:原文圖D和圖E上的文字介紹彼此顛倒 

D:蒙古人圍困襄陽時南宋的輪槳戰(zhàn)艦遭到霹靂炸彈的攻擊,1272年

中國戰(zhàn)爭中使用輪槳戰(zhàn)船最著名的戰(zhàn)例是1267年至1272年間的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原文如此,襄樊市已經(jīng)于2010年更名為襄陽市,譯者注)圍城戰(zhàn),在這場戰(zhàn)爭中,南宋的絕命防守抵擋住了蒙古人的進攻。襄陽之戰(zhàn)之所以廣人所知是因為平衡投石機首次在中國出現(xiàn),但輪槳軍艦的使用也同樣引人注目。滿載著衣服和其他物資的100只輪槳船組成的救援船隊在宋軍的兩位英雄的帶領下前往被漢水相隔的兩座被蒙古軍圍困的城市——襄陽和樊城。護送船隊等到天黑時才返航,但蒙古人在河岸上焚燒成捆的稻草進行照明。宋軍船隊組成長方形編隊,每艘船都配備了火矛、投石機、炸彈、可燃燒的木炭、大斧頭和重弩,同時在航行中以紅色的燈籠作為信號標志。但在宋軍船隊接近時,蒙古人用平衡投石機和移動拋石機發(fā)射鐵殼炸彈進行攻擊,以至于宋軍船員遭遇“血沒腳踝”(原文意譯)的慘境。

輪槳船的設計使它們攻防兼?zhèn)?。它們的每一邊都安裝有舷墻板,每塊板子長5英尺(約1.5米),寬2英尺(約0.6米)。舷墻板下方固定著轉向滑輪來控制上方懸窗的開關。接近敵人時,船里面的人可以發(fā)射燃燒的火箭或投擲火矛以及炸彈。在近戰(zhàn)時,水手們突然抬起并完全打開這些具有保護功能的艙門從而使其充作盾牌來使用。

 


E:采石之戰(zhàn)中一艘宋朝的23葉輪槳戰(zhàn)艦用移動拋石機投擲石灰炸彈轟擊一艘金朝戰(zhàn)艦,1161年

本圖展示了兩種樣式非常不同但都快速且機動靈活的戰(zhàn)艦之間的競爭。1161年,南宋與金朝之間爆發(fā)了非常著名的海戰(zhàn),金軍由皇帝親自指揮,企圖在采石揮師渡過長江。宋朝的輪槳戰(zhàn)艦迅速繞過金山島并使用移動投石機攻擊金軍。輪槳船內的人快速踩踏踏步機以驅動輪槳快速劃動進而帶動船只飛速前進。這張復原圖中輪槳船的輪槳位于船尾,船上飄揚的旗幟上寫著“扶宋抗金”。金朝最終在采石之戰(zhàn)中慘敗,金朝皇帝也在自己的旗艦上被自己的隨從暗殺掉了(應指完顏亮被部將完顏元宜殺掉一事,譯者注)。

圖中所描繪的金朝戰(zhàn)艦都只是些快速的輕型戰(zhàn)艦,相當于中世紀中國的“驅逐艦”。與早期的樓船和艨艟不同,這些雙層戰(zhàn)艦的樓層墻壁與船體垂直相連,因此占據(jù)下層甲板的槳手們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護,而在上層甲板上布置的是操縱投射武器的部隊。接船近戰(zhàn)并非這類戰(zhàn)艦的主要功能。它們的裝甲板由木頭或犀牛皮制成,船頭則繪制兇猛的老虎臉圖案。

為了對抗這些可以快速機動的船只,宋朝還使用了可以投擲石灰炸彈的移動拋石機。這些炸彈其實是裝入了毒藥(可能是砒霜)、石灰、碎鐵片和火藥的薄壁陶罐。當這些炸藥投擲到金軍的船上后,石灰會彌漫開來從而導致金軍的水手們睜不開眼睛。這些炸彈的爆炸裝置與移動式拋石機所發(fā)射的那種軟殼“霹靂彈”炸彈幾乎相同,它們裝有延時引信并且一旦擊中水面就會爆炸。炸彈殼會彈起或迸裂,而混合在火藥里的石灰則會噴出從而形成有毒的煙霧。

 


F:白藤江之戰(zhàn)中一艘元朝海船被圍困并遭受越南長木舟上的水兵投擲的石腦油炸彈的攻擊,1288年

蒙元將領脫歡在1288年的炎熱季節(jié)向安南(今越南)發(fā)動了愚蠢的進攻,于是海防附近白藤江口上爆發(fā)了一場慘烈的海上戰(zhàn)斗,而這里正是幾個世紀前一位著名的越南將軍打敗中國軍隊(應指吳權在公元938年擊敗南漢軍隊的戰(zhàn)斗,譯者注)的地方。這次,陳興道將軍復制當年越南人取勝的戰(zhàn)術再次擊潰敵人。他等到漲潮時,引誘蒙古艦隊進入一片已經(jīng)預埋了鐵尖樁的狹窄水域,而落潮之后,蒙古的許多戰(zhàn)艦被這些樁子穿破,從而損失慘重。

元朝的海戰(zhàn)船只實際上只是做了簡單改造的一般的遠洋運輸船,它們更適應在廣闊的海面而非河流和近岸水域航行。遠洋商船本身就是重要的船只,并且自宋、元兩朝開始就有大量的建造。在大約1100年時,一名目擊者注意到它們使用的風帆與蒙古人在遠海作戰(zhàn)時充當軍艦的船只的風帆很相似,描繪1274年和1281年蒙古人遠征日本的卷軸畫上對蒙古船只形象的描繪也印證了這一點。

越南人投入戰(zhàn)斗的長木舟與他們的祖先與高棉作戰(zhàn)時所使用的沒什么不同。他們還會使用可以縱火的武器,也就是某種形式的手擲的石腦油炸彈——用一塊檳榔殼作為塞子(點燃后可以起到導火線的作用)的裝滿這種“臟油”的小陶瓶。這些裝著石腦油的小陶瓶扔出后一旦擊中甲板,就會爆裂引發(fā)火災。

 


G:明軍的一艘?guī)в锌煞植鸫w的炸藥船將炸藥安置在一處對于他們的漢軍對手至關重要的橋梁下,1363年

當元朝臨近崩潰時,幾支勢力開始為權力展開爭奪。這一競爭在1363年的鄱陽湖水戰(zhàn)中達到了頂峰,但本圖我們看到了的是朝這一頂峰邁進過程中的一步——一艘明軍的炸藥船試圖炸毀漢軍的一處戰(zhàn)略目標??裳舆t爆炸的炸藥正由一艘非同尋常的船只運向敵軍目標。這種船可拆分成兩部分,它們之間由連接頭連接。這類船的最初原型在后世逐漸淤塞的大運河中發(fā)現(xiàn)。船只被拆分成兩部分后可以分別通過較淺的水道,而較大的船則必須等待水位上升才能通過。圖中作為炸藥船的這艘船需要在黑夜的掩護下接近一座城市或一座橋梁,然后完成將放置炸藥的船首部分釋放出來的任務,此時炸藥引信已點燃,而攻擊的實施者則會駕駛船只的后半部分迅速逃走。

描繪這一在夜幕掩護下發(fā)動的進攻的本圖中,背景還可以看到一艘停駐的小船,它是一種比中國的普通河流戰(zhàn)船更小更快的船只,它采用開放式甲板,同時帶有防護舷墻,可以裝載“最優(yōu)秀和最勇敢的士兵”迅速地到達和離開戰(zhàn)場,而這一設計也意味著士兵和劃槳手們同處一處甲板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希臘的春天(13)海戰(zhàn)
高超的海戰(zhàn)技巧,孕育出雅典海上勢力的崛起的一絲曙光
【古代資料】盤點中國古代的交通工具史(船)
歐洲海軍的進化史
消逝的東方巨艦:中國樓船
三槳座戰(zhàn)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