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當詩人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失事,“輕輕地揮手,作別西天的云彩”之際,卻有一幅山水長卷,因為放在機上的鐵匣子里而得以保存,成為一件難得的紀念品。 毀譽由他人,我自繪丹青 東京不僅是歷史悠久的古都,也是世界商業(yè)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之都。在這里,一天24小時,你都能感受到現代文明與日本文化相碰撞后的獨特魅力。這幅山水長卷是陸小曼1931年春創(chuàng)作的。當時正值“九一八”事變前夕,日本人正步步窺伺意欲入侵我國東北三省。陸小曼揮毫創(chuàng)作了這幅山水畫卷,以寄托自己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希望祖國河山免受敵寇的踐踏。這幅出自淡雅靈秀、有林下風致的陸小曼筆下的秀潤天成的山水長卷,在徐志摩的心中,尤為珍重,他將這幅長卷帶到北平,請多位名家題跋,以示珍視。 胡適在上面題: 畫山要看山,畫馬要看馬。閉門造云嵐,終算不得畫。 小曼聰明人,莫走這條路。拼得死工夫,自成其意趣。 胡適雖然說過,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但對陸小曼的繪畫創(chuàng)作,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承認這幅畫陸小曼是下了功夫,但覺得這只是“閉門造云嵐,終算不得畫”。學者楊杏佛則提出不同觀點,他認為中國的文人作畫,主要是抒發(fā)個人的情感,不必追求形式,只要寄情于山水,為人生找到一條精神上的出路就行。畫家陳蝶野夸贊陸小曼天資聰明,她的畫作純真自然,自有其價值,又勉勵陸小曼絕不可以此自滿,因為學無止境,繪畫也是如此。鄧以蟄、賀天健、梁鼎銘等名家也在畫上有題跋,使之成為一幅別有意味的山水長卷。 徐志摩將這一山水長卷視若珍寶,那年冬天他從上海飛往北平之時,篋中仍攜帶著它。如今詩人已逝,此畫長存,給后世留下一絲慰藉。后來長卷輾轉到了學者陳從周的手上,作為徐志摩的表妹夫,他情不自禁寫下《含淚中的微笑》一文,詳細記述了陸小曼這一山水長卷的來龍去脈。 一半是朝陽,一半是殘月 一代才女,于繪畫情有獨鐘。陸小曼曾經向藝術大師劉海粟學過繪畫,她為人聰穎,又集秀美與才識于一身,給她一點舊紙、好墨、舊顏色,她便可畫出一幅好畫。與徐志摩成婚后,陸小曼雖沉浸在愛河里,但偶爾也會展露她的繪畫才情。一次,徐志摩參加藝苑繪畫研究所的聚會,曾代陸小曼捐助過兩幅繪畫作品。1927年2月的一天,陸小曼與徐志摩到詩人邵洵美家祝賀邵洵美與盛佩玉的新婚,她與畫家劉海粟等人,合畫了一幅扇面向新婚夫婦賀喜。 1931年,徐志摩飛機失事后,陸小曼痛定思痛,徹底洗盡鉛華,拜賀天健為師學習山水,拜陳半丁為師學習花鳥,一改過去慵懶的習慣。拜師時,賀天健為了防止陸小曼偷懶,與她約法三章:老師上門,雜事丟開;專心學畫,學要有所成;每月50大洋,中途不得輟學。陸小曼就此不問世事,潛心繪畫,一來是遣寂寞、排苦悶,二來也是向志摩表達她的愛意與思念。 徐志摩出事之前,陸小曼畫的青綠山水長卷,水分清潤充足。后來她的山水畫中生機漸趨暗淡,時有“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之色。她的畫作,多摹寫古代畫家漸江、倪云林之作,意境也在倪云林、黃公望之間。有一幅冊頁,她在上面題跋道:“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可以說既是寫畫,也是寫心境。她寫有一首很有名的詩《癸酉清明回硤掃墓有感》:“腸斷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嶠。年來更識荒寒味,寫到湖山總寂寥?!泵棵孔x來,再看她的畫,那湖山的寂寥氣息確實濃重了許多。 眉目作山河,才艷絕民國 為排遣寂寞,陸小曼不僅畫畫,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1934年,中國女子書畫會在克能海路(今海寧路)890號舉行第一次同人大會,楊雪玖、李秋君、唐冠玉、虞澹涵、楊雪瑤、吳青霞等30多位女畫家參會。與會的多為書畫好手與名家,有的負責文書,有的負責會議。陸小曼因待人熱情大方、彬彬有禮,加上有著明艷動人的笑容、輕和柔美的聲音,贏得了滬上女畫家們的頻頻贊譽,于是大家推舉她與丁筠碧負責書畫會的宣傳工作。書畫展覽會上,她還奉上所畫的秀潤山水參展。才女的日子有了煙霞勝景供養(yǎng),失去愛人徐志摩的悲痛才得以減輕一些。 翁瑞午是徐志摩的朋友,也是中國“一指禪”推拿的傳人。他幼承庭訓,通曉國畫。徐志摩在世時,曾請他來給妻子看病。他不僅給陸小曼看病,還帶給她許多生活的樂趣,如唱昆曲、習字、畫畫等。徐志摩去世后,在翁瑞午的陪伴下,陸小曼專心畫畫,1941年,兩人在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第一百貨商店)舉辦了畫展。陸小曼的畫,有山水,有花鳥,清麗雅致,格調脫俗,受到相當多的好評。晚年的陸小曼沉浸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時而畫清麗山水,時而畫寫意花鳥,意境清幽。她的作品頻頻在美術展覽會上亮相。1958年,陸小曼加入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后正式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的專業(yè)畫師。 閨秀才女,真是一個永遠說不盡的話題。陸小曼曾自述:“我愛大自然,但我無法旅游(因?。?,因此我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風景中?!苯^版的陸小曼,驚世獨立,百年寂寥。她用繪畫贏得人格的獨立與靈魂的自由,用丹青度化人生,終成為人世間一道亮麗的風景。 專注藏書文化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