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功夫的至上境界便是無招勝有招了,說的就是簡單的神韻。簡單的道理明了、有效,現(xiàn)實中發(fā)出簡單的招數(shù)致敵人死地卻非常的難。
我喜歡孫臏的《孫子兵法》,在這部共有十三篇五千九百余字的寶典中,僅對其進行注解的版本就達到數(shù)百種,對普通人而言,只要能夠領悟到其中的一兩句話,都將受益無窮。 “先求不敗而后求勝”,這是《孫子兵法》的精髓之一,運用到投資中,對于詮釋如何把握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系,也同樣精辟。
在中國,很多人都在研究巴菲特效仿巴菲特,他的言論也都變成了格言,不少人知道“股市成功的秘訣有三條:第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許多人也都熟悉他的投資策略,歸納起來有三條,1、尋找價值被市場低估的股票,2、買下這種股票,3、耐心持有等上漲。但能夠真正理解這些話,并最終去實踐的人卻不多。
就風險程度而言,投資基金其實比投資股票似乎要簡單許多;在牛市的環(huán)境中,只要選對基金品種,執(zhí)行買入·持有策略,假以時日,必有厚報。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要做到卻非常困難。
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朋友都矛盾重重。在眼下的震蕩市場中,要做到長期投資其實并不容易。市場中永遠充斥著各種輿論,“估值壓力變大”、“技術面需要回調(diào)”之類的股評不絕于耳;調(diào)整開始、震蕩加劇這樣的警報也會時常響起。原先設定好的投資路線,往往被身邊人的一句話,或是報紙電視上的一則市場評論動搖了。尤其在股指起伏的時候,許多人急于將股票資產(chǎn)變現(xiàn),于是拋壓加大,市場恐慌更加濃厚。
一旦邁入資本市場這個“是非之地”,恐懼和貪婪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說白了,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克服“貪婪”和“恐懼”的過程。“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這是巴菲特的名言,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也講過類似的話,他說,“在華爾街,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市場往往是非理性的,只有采取和市場上大部分人不一樣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克服人性的弱點,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投資從來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