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自己的玻璃心。其實很多人,是從小時候就開始的。而部分家長,也發(fā)現(xiàn)孩子開始變得玻璃心,面對正在成長的孩子,有些家長也真的是束手無策。
究竟什么是玻璃心,顧名思義,就是擁有一顆像玻璃一樣的心臟,一碰就碎。很多成年人有時候會開玩笑說:“你不要刺激我,我有一顆玻璃心,禁不起你們這樣折騰。”
所以,有一顆玻璃心的人,內(nèi)心極其敏感,經(jīng)不起一點批評和傷害。在父母的眼里,覺得孩子很多思維情感都沒有發(fā)展開,不會存在什么“玻璃心”,就是所謂的“皮厚”,不怕打不怕罵,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芳芳今年12歲,平時活潑開朗的她,最近變得不愛說話了,爸媽對此很詫異,覺得孩子最近是不是在學校遇到什么事情了,給人的感覺總是悶悶不樂的。
于是爸爸就過去找芳芳聊天,有意無意地跟芳芳套話,想知道芳芳最近怎么了。芳芳后來不耐煩了,就說了一句:“你覺得人家小孩好你就去找別人家小孩啊,跟我聊天干什么?”
爸爸很驚訝,后來問了媽媽才想起來,那天麗麗來家里做客,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畫畫,媽媽就過去看了看,隨意夸獎了一下麗麗,覺得麗麗畫得還不錯,芳芳畫得有點慢,讓芳芳多練習,沒想到芳芳竟然因此生氣了,一連幾天都不怎么跟爸媽講話。
對此爸爸媽媽內(nèi)心也覺得很無語,這么小的孩子,情感怎么會這么豐富,就這么一點點的批評都不能接受,這以后孩子還說不得了嗎?
曾經(jīng)有個中學的班主任講過這樣一句話:“現(xiàn)在的學生,有的最多的就是心理問題,班級里沒有幾個能說的孩子,抗壓能力太低。說幾句就開始哭哭啼啼,眼含淚花,或者產(chǎn)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完全是管不得,說不得,打不得?!?/p>
1.安全感
從小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更缺乏這種安全感,這些孩子的情感狀態(tài)更加的豐富。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更加苛求父母的愛,但總是求而不得。表面上往往都是活潑開朗,實則內(nèi)心想法頗多,不自信,更加在意別人的目光。
2.自我認知
太過自信和太過自卑的孩子,都容易變得玻璃心。太過自信的孩子,覺得自己應該是事事都比其他同學好,不應該有任何的缺點,一旦有人超過了自己就沒有辦法接受,抗壓能力其實很差。
太過自卑的孩子其實也是一樣,這類孩子看誰都比自己好,別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對的,慢慢地會覺得,反正自己是最差勁的。因此,總是害怕在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害怕被別人過多的關(guān)注。
3.特定事件
身邊的一些突發(fā)事件也是造就孩子玻璃心的重要原因。露露曾經(jīng)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但是新的學期開始后,就發(fā)生了變化。露露除了上課,基本上都在睡覺,也不和同學們玩耍了。
同學們都很驚訝,跑過去找露露,露露就說困,其他也不多說。后來大家才知道,露露的父母離婚了,據(jù)說吵得不可開交,最后露露和媽媽一起生活。后來有一次,不知情的人和露露說話,問到了關(guān)于爸爸的問題,露露一下臉拉長了,然后就走了。
突發(fā)事件對孩子的打擊較大,不處理好,孩子更容易變得柔弱,經(jīng)不起刺激。也害怕被人觸碰,心理最柔軟的部分。
4.身邊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
有的孩子,是父母慣出來得玻璃心,從小被父母當成掌上明珠,無論做什么,父母都是一通稱贊。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是含著蜜長大的,經(jīng)受不了一點點的挫折,更接受不了旁人一點的批評。
但是人無完人,想做一個人人都覺得好的孩子,是何其的難。一旦聽到別人否定自己,心里就開始不舒服,不能接受。覺得自己很優(yōu)秀,為什么會這樣,也會一直的去反思別人說的話,造就了所謂的玻璃心。
無論是青春期的玻璃心,和成年之后的玻璃心,作為家長都應該及時地進行干預,不能讓孩子越成長越脆弱,畢竟進入社會之后,不是誰都會去體諒容忍你家孩子的玻璃心的。
1.教會孩子:別太拿自己當回事
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總是把自己想得過于重要,覺得所有人都在看著自己,導致自己每天小心翼翼的,害怕做錯,也害怕被批評,家長告訴孩子這樣的一番話。
你在這個家庭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是父母的唯一,出了這個家庭,你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你只是班級中的一員,老師其中的一名學生,同學眼中中一個玩伴罷了。其實孩子你并沒有那么重要,在某些事情上也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盡自己的努力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去考慮太多。
2.教會孩子:別太拿別人當回事
有些孩子特別在意別人說的話,例如有人說了一句:“你今天的裙子真的不適合你。”孩子回去就會把裙子換掉了,心里更會難受好幾天。
其實眾口難調(diào),想要滿足所有人的想法,何其的難,家長需要教會孩子不要太把別人當回事,每個人站的角度不一樣,表達的方式也會不一樣,審美不一樣,最終結(jié)果也會不一樣。一個人只要自我認知正確就可以了,不必需要所有人的贊同。
3. 教會孩子:別太拿自己不當回事
有的孩子從小就有些自卑,總是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不敢表現(xiàn),只能去迎合別人的意見,變得越來越失去自我。這類孩子的玻璃心就體現(xiàn)在,太拿自己不當回事了,也會表現(xiàn)出“討好型人格”。她們善于偽裝,自己真實的樣子,甚至連自己都會嫌棄。
這時候父母就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不用在生活中去迎合別人,把自己偽裝起來,真實一點不僅會讓著自己舒服,也更會得到其他人的喜愛。
玻璃心實際上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的,作為家長可以有效的去避免孩子玻璃心的形成,讓孩子變得強大。
1.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孩子在成長中遇到問題,父母應該積極用心地去面對。除了上班以外,經(jīng)常性地陪孩子出去郊游,散心,看看外面的世界,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也能夠開闊孩子的視野,釋放孩子的壓力,發(fā)揮孩子的潛能。
因此,父母應該做到,在陪伴中給其安全感。一個人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不僅能夠防止自己玻璃心,還有很多好處。
2.教會孩子自信和自省
一個孩子太過自信,太過自卑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大問題。在教會孩子自信的同時,家長也要教會孩子自省。自信不是自以為是,而是相信自己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判斷力,不會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而動搖。自省卻是在自信的同時,要學會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
這樣的孩子不會被其他人左右自己的情緒,也不會在挫折后就一蹶不振。
3.重視孩子的情感表達,引導情感表達
很多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情感了,有時候到嘴邊的話又給收了回去,這時候家長可以適當?shù)貙⒆舆M行引導。
比如可以和孩子先表達自己的情感,告訴孩子“媽媽愛你”,讓孩子說出“我也愛你,媽媽”,讓孩子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而不是放在心里不敢表達。
一個重視表達,且善于表達的人,才不會將負面情緒埋藏在心理,最終越想越偏,把心變得那么易碎。
4.自己先要夠強大,以身作則
一個強大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必定也是強大的,父母的行為于孩子而言,是最好的榜樣。父母的以身作則,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遇到挫折持續(xù)前進的父母,將來給孩子帶來的也一定是堅強。所以想要孩子變的不再脆弱,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
“玻璃心”的性別偏好
很多有玻璃心的成年人,在性別上也是有區(qū)別的,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情感表達上。針對不同性別,家長在孩子的情感表達上,引導也該有所不同。
1.男孩更喜歡偽裝,或者是直接表達結(jié)果
家長應該教會男孩放開心,積極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作為男子漢,沒有必要隱藏自己的內(nèi)心,要勇于接受內(nèi)心,并學會放松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也不要直接表達結(jié)果。
比如說,有些男孩在交了女朋友之后,發(fā)現(xiàn)還有其他人也喜歡自己的女朋友,為了裝大度,就會假裝自信不去理睬,而內(nèi)心卻十分焦慮,久了就會變成易碎的玻璃心。
還有的男孩,遇到這種情況,不去先表達自己的感情,反而直接告訴女朋友:“不可以。”而女孩會覺得男孩強勢,實際上,這都是不會表達的“鍋”。
2.女孩更喜歡試探,且接受不了反駁
家長應該教會女孩尊重他人的底線,尊重人與人需求的差異性,世界上本沒有一模一樣的人,更沒有同樣的思想,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想法,也是尊重自己。
比如有的女孩,不懂男孩是否喜歡自己,就會一再地試探,久了之后 ,反而把喜歡自己的人給逼煩了。所以說,情感表達上,女孩也應該直抒胸臆,而不是試圖用試探了解,要知道,男孩在表達上,要更加遲鈍。
玻璃心的孩子,內(nèi)心一般都比較脆弱,家長可以適當?shù)睾亲o,但不能過度地保護。對孩子多一點的包容,少一點的責罵。多一點的陪伴,少一點的虛假。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建立自信,成為更好自己。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guān)斬將。關(guān)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chǎn)、育兒知識,有關(guān)于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fā)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