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些人很害怕自己與別人不同,所以他們總是想要追求別人的認同,隨大流,殊不知,這反而是一個人內(nèi)心脆弱與自卑的表現(xiàn)。
人的最高境界:寧靜致遠,靜默安然,平靜看待人生中的一切,獨立自主,不盲目從眾,不行融入不屬于自己的圈子。
叔本華說過:只有當一個人獨處時,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當你不盲目合群,忠于內(nèi)心時,才是你真正認清自己的開始。
一個內(nèi)心強大的人,不會追求刻意合群。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也會發(fā)現(xiàn)那些內(nèi)心越強大的人,多少有些不合群,他們會享受獨處,并在獨處中學會和自我相處,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定力。
而且,他們不會讓無用的社交,浪費的是自己的精力,更愿意把時間花到提升自我身上,學會靜心思考,不斷持續(xù)積累自己的技能。
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講的就是想成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一定要學會獨處,在屬于自己的獨處的空間里通過反思自己,提醒自己。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jié)隊,有些人看似不合群,但卻是領悟了人生中的大智慧。那些不合群的人,往往都敢于堅持自我,找到自己的目標,去一步步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價值。
人際交往,最好的人脈其實不在他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低質(zhì)量的社交,不如高質(zhì)量的獨處。
當一個人活得越來越通透,就會慢慢喜歡獨處,合群不合群,都很隨意。他會看透很多人和事,看破不說破,看穿不說穿,大智若愚。
那些不合群的人,并非遠離了這個世界,他們只是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那個不合群的人,那個喜愛靜靜深思的人,那個走在路上神態(tài)鎮(zhèn)定安穩(wěn)的人,心里邊其實早有他的主見。
人這輩子不容易,何必非要為了顯得“合群”而合群呢?在這繁華和喧囂的年代,能夠靜下心來獨處,享受個人世界,將是對心靈的一種凈化。
其實人與人之間交往就是相處不累,合得來就在一起,合不來也不強求,真正活得明白的人,大都有點不合群。他們懂得:做自己就好,“合不合群”都沒關系。因為在我們的人生中,有些路總是需要一個人走。
為何真正活得明白的人從不去湊熱鬧呢?因為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用來完善自己身上了,只想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亦舒說,我們不快樂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待在房里,心平氣和地與自己相處。獨處是一種清歡,亦是一場修行,做一個不合群的人,沒什么不好。那些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喜歡獨處。
歲月無情,人走茶涼。真正的朋友會越來越少!走著走著,見地不同,分道揚鑣是正常。朋友,需要的不是數(shù)量,而是質(zhì)量。交到一個真心的朋友,勝過一群虛偽的朋友。
很多人為了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盲目地追逐合群,寧愿舍掉真正的自己。合群,不能成為你的靠山,只有自己強大,才是自己最大靠山。
害怕被排斥,被孤立,其實是一種弱者才會有的擔憂。越是沒有能力的人,越喜歡合群。而那些內(nèi)心有力量手中有實力的人,總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交一些虛情假意的朋友。
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獨,合群才是內(nèi)心的孤獨。那些敢做獨狼的人,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人,活得越明白,就越不合群。真正活得明白的人,不會為了顯得合群而去交朋友。
人活著,圈子不要太大,容得下自己和一部分人就好。朋友之間相處,如果沒有心靈層面的默契,那這樣的朋友,即使存在也沒有任何意義。那些不合群的人,才是真正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