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考作文評分明顯地存在見仁見智的情況;
(3)部分學生作文的得分,存在著較大的偶然性。
(1)大而無當,空話、套話連篇;
(2)幾乎沒有任何可操作性;
(3)呆板、機械,缺乏變化性;
(4)結果:導致作文評分的主觀隨意性。
2、從作文評分具體操作角度分析
(1)語文教師缺乏具體操作意識;
(2)從眾心理影響;
(3)典型表現:作文不備課即使備課也不會考慮評分標準;
(4)結果:進一步加劇了作文評分的主觀隨意性。
這就需要我們共同思考一些問題:
(1)評分標準是否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一個因素?
(2)中考、高考作文評分如何真正做到合理、公平、公正?
(3)能否建構一種相對合理的作文評分標準?
高考“作文等級評分標準”說明:
一、基礎等級評分,“題意”項主要看選擇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圍。選擇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屬于“符合題意”。與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沾邊套作,在第三等級以下評分(“發(fā)展等級”不給分)
二、發(fā)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征”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1)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2)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 (3)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
2.豐富:(4)材料豐富 (5)論據充足 (6)形象豐滿 (7)意境深遠
3.有文采:(8)用詞貼切 (9)句式靈活 (10)善于運用修辭手法(11)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chuàng)意:(12)見解新穎 (13)材料新鮮 (14)構思新巧 (15)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16)有個性特征
三、缺標題扣2分;不足字數,每少50個字扣1分;每1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體不明確的適當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第四等之內評分,“發(fā)展等級”不給分。
仔細分析發(fā)現:
1、評分標準多為模糊語言;
2、得分點之間缺乏明確的臨界點;
3、閱卷人無法操作,只能根據個人認識、經驗進行評閱;
4、結果:無標準可言。
具體來看:
誤區(qū)一:基礎等級
1、中心突出 中心明確中心基本明確;
2、內容充實 內容較充實 內容單?。?/span>
3、語言流暢 語言通順語言基本通順;
誤區(qū)二:發(fā)展等級
1、深刻 較深刻 略顯深刻;
2、豐富 較豐富 略顯豐富;
3、有文采 較有文采 略有文采;
4、有創(chuàng)意 較有創(chuàng)意 略有創(chuàng)意。
如何區(qū)分?
誤區(qū)三:基礎等級分與發(fā)展等級分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1、中心突出 與深刻 ?
2、內容充實 與豐富?
3、語言流暢 與有文采 ?
4、有創(chuàng)意 是指內容?形式?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5、立意、材料運用、結構、語言運用、文體變化等等都可能出現創(chuàng)新,如何認定?
誤區(qū)四:評分標準“說明”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欠具體
1、基礎等級分中“符合題意”較為具體;
2、“說明”中的三、四比較具體;
此外,還存在種種矛盾之處:
(1)深刻:(1)透過現象深入本質。試問:假如學生寫得是記敘文,如何做到“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2)豐富:(4)材料豐富(5)論據充足。試問:這里僅指數量?是否包括質量?
(3)有文采:(11)文句有表現力。試問:標準何在?標準幾何?
(4)有創(chuàng)意:(12)見解新穎,(14)構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試問:達到什么水平,才可以說“有創(chuàng)意”?
(5) (16)有個性特征;試問:“個性特征”的標準有哪幾點
(6)“深刻”中的“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是否屬于“見解新穎”?二者的關系是什么?
1、作文評分標準首先應該有一個基本衡定標準
2、必須理清“基礎等級分”、“發(fā)展等級分”之間的關系;
3、評分標準應該根據具體文題(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進一步細化、擬出具體標準
他認為基準分相關要求:
(1)符合題意、中心明確;
(2)內容:
A、內容充實:
論據有層次性(古今中外)其中論據能形成:對比、層進等關系,或有因果關系;有獨到的亮點;
B、 內容比較充實 具備以上二點;
C、內容單薄:論據只有一個層次; 材料老化。
D、內容不當:貌合神離;基本無聯系。
(3)其他
A、思想健康:健康;不健康。(重大政治問題,報仲裁組審議)
B、感情問題:真摯;虛假;
C、文體感不強
六、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建構
5、梯次分值評分標準
(1)中心突出:論據運用、闡發(fā)分析緊密圍繞論點, 表現出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能夠運用分論點 段首句、點題等方式強化論點或立意;
(2)內容、充實:在前面要求基礎之上,能夠運用 夾敘夾議手法進行分析、闡述,論據豐富而條理性強;
(3) 結構嚴謹:符合議論性文體結構要求,同時能夠擺脫“三段式”結構模式;
(4)語言較有文采:用詞貼切,句式靈活;
(5)材料新穎:能夠運用較為獨到的素材。
6、發(fā)展等級評分標準建構
(1)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觀點具有啟發(fā)意義——上升到哲理層面分析闡發(fā)(意到言不到可);
(2)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巧于用典,善于點化,表現出較為扎實 的文化底蘊;
(3)有文采:語言曉暢,文句具有審美沖擊力、情感沖擊力,語言運用較有氣勢,體現出一定的文化品位,甚而有有獨創(chuàng)性的語言運用,給讀者較大的回味余地;
(4)有創(chuàng)意:(12)見解新穎(13)材料新鮮 (14)構思新巧(16)有個性特征
“有創(chuàng)意”取其三點: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有個性特征。
“有創(chuàng)意”解構: “有創(chuàng)意”應該理解為有創(chuàng)新之處,亦即表現出考生具有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就中學生而言,在其所學知識范疇之內,能夠突破特定知識束縛,突破“三大文體”的藩籬,擺脫思維定勢,從而寫出有特色的文章,就可以稱之為“有創(chuàng)意”。
“有創(chuàng)意”解構:一言以蔽之:善于變化。具體而言可以有三個層面:
A、通過課外知識的遷移運用,自創(chuàng)文體,以表情達意。如2001年高考滿分作文《患者吳誠信的醫(yī)療診斷書》;
B、能夠把課堂所學知識遷移運用,根據作文考題特點,尋找最恰當的文體,進行表情達意。如2009年山西一考生的作文為《給兔子的一封信》;
C、化腐朽為神奇,由自身素養(yǎng)中萌生新認識、新見解,或者能夠在舊材料中提煉出新意,或者能夠巧妙化用教材,如2001年高考滿分作文《新六國論》;
D、無論運用何種文體,表現出較強的文體感。
“有創(chuàng)意”解構:
D、 “有創(chuàng)意”具體例舉:
基準:議論文------三段式
三段式有變化;
議論散文;
(3)跑題、套作、抄襲、搞怪文章評分標準
A、抄襲:有較為確鑿的證據,評分基準分:0-5;
B、套作:有較為確鑿的證據,評分基準分:6-15;
C、跑題:沒有選中角度,但是有可取之處,評分基準分:16-20;
D、搞怪文章:
a、論點基本正確,但文風不正,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甚而追求怪誕;評分基準分:25-29;
b、論點不正確,文風不正,簡單仿擬滿分作文,胡拉亂扯,不著邊際;評分基準分:5-10;
9、記敘性文體評分標準
關鍵取分點設定:
(1)立意;
(2)內容;
(3)角度選擇;
(4)結構;
(5)文體感;
(6)語言運用。
9、記敘性文體評分標準
(1)記敘文(包括寫人、敘事二類)基準分:46
評分標準:
A、符合“新課標”高中復雜記敘文的有關要求;
B、中心明確;
C、內容較充實;
D、結構完整;
E、語言表達通順。
(2)續(xù)寫、童話、寓言等 基準分:48
評分標準:
A、符合題意,體現出一定的象征意義;
B、中心明確,想象合理;
C、內容較充實,故事不落俗套;
D、結構完整;
E、語言通順。
(3)小小說、電視短劇、日記體、書信體、博客等 基準分:50
評分標準:
A、符合題意,文體感較強;
B、中心明確,有一定的形象性;
C、人物形象較鮮明;
D、有一定的典型環(huán)境;
E、情節(jié)有可讀性;
F、語言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