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崔顥的《黃鶴樓》詩淺析

崔顥的《黃鶴樓》詩淺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詩人崔顥這首著名詩篇,已選入了初中語文課本。很多人都知道一段關于崔顥與李白有關黃鶴樓的一段詩詞佳話。
  據(jù)說詩人崔顥來黃鶴樓游覽,看到此情此景,詩興大發(fā),題壁于黃鶴樓,寫下了黃鶴樓的千古絕唱;后來,李白途經(jīng)此地,亦登樓觀景,看浩浩長江,奔騰東去,觀龜蛇二山,浮云莽莽,具有“詩仙”美稱的他怎能不賦詩吟唱呢?飽蘸筆墨,正待下筆,看到了題在墻上的崔顥的詩,連連嘆服,感到無從下筆。說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并就此擱筆。后人以此給李白修有“擱筆亭”,使黃鶴樓的名聲因此而大振。
  前些日子,偶得《全唐詩》,發(fā)現(xiàn):《全唐詩》中對這首詩的第一句為“昔人已乘白云去”,初以為是編者筆誤,后感到用“白云”二字也是很好的,不免想探究一番。
  
  一、詩的第一句中的兩個字究竟是“黃鶴”還是“白云”?
  
  《唐詩三百首》、《唐詩別裁集》、《唐詩解》、《唐詩正音》、《全唐詩》、《河岳英靈集》、《國秀集》等都看中了此詩,《瀛奎律髓》、《滄浪詩話》、《廣陽雜記》等也對該詩作了評價和解說。
  第一句作“昔人已乘白云去”,有《唐詩正音》、《全唐詩》、《河岳英靈集》、《國秀集》等。
  第一句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有《唐詩解》、《唐詩三百首》、《唐詩別裁集》等。
  那么,究竟是“乘黃鶴去”還是“乘白云去”呢?他們似乎都有一定的理由。
  一種說法是:“乘白云去”,理由如下:
  (1)從時間和年代上來看:《河岳英靈集》、《國秀集》為唐人選本,同一朝代,相距時間不遠,可信度應該高一些。《唐詩解》在第一句下加注:“諸本作白云,非黃鶴。”后來的《唐詩三百首》、《唐詩別裁集》,便一律都改成“昔人已乘黃鶴去”了,有人云亦云之嫌。
 ?。?)從唐朝詩人常用的句法上來看:劉禹錫《三鄉(xiāng)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兒山詩小臣斐然有感》云:“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間空有秋風詞。”后來王灼的《碧雞漫志》中云:“忽乘白云去,空有秋風詞,譏其無成也。”由此可以看出唐朝詩人是有此句法的。
 ?。?)從詩的勻稱規(guī)律和古時的一些評論來看:第一句作白云,第二句作黃鶴,第三句作黃鶴,第四句作白云,這樣的安排是比較對稱的。劉獻廷在《廣陽雜記》中批評到這首詩,說:“……律本二對,今上四句皆不對矣……”我想劉獻廷有此評論一定是受《唐詩解》加注的影響。
 ?。?)《吳禮部詩話》中說:“崔顥‘黃鶴樓’詩題下自注云:‘黃鶴乃人名也。’”可見黃鶴是人名,第一句只能用“乘白云去”而不是“乘黃鶴去”。
  另一種說法是“乘黃鶴去”,理由如下:
 ?。?)從典故和傳說方面來看:黃鶴樓在蛇山黃鶴磯頭,樓因此得名。相傳王子安乘鶴由此經(jīng)過;又傳費文祎駕鶴返憩于此。并傳說辛氏在此賣酒,一道士常來飲之,辛不收酒錢,道士走時,用橘皮在壁上畫一黃鶴,說:“酒家,至此拍手,鶴即下飛舞。”辛因此致富。越十年,道士來,取笛鳴奏,黃鶴下壁道士跨鶴直上云天,辛即建此樓。美麗的傳說使黃鶴樓帶著神奇的色彩??梢姡合扔袀髡f,再有樓,后來才有黃顥的詩,從這一角度來看:詩人有著博大的胸懷和豪放的性格,當然是用“乘黃鶴去”更為合適了。
  (2)從詩的整體氣韻和藝術角度來看:還是用“乘黃鶴去”更為酣暢些。真所謂“一氣渾成”,“天馬行空,不拘跡象”。方回在《瀛奎律髓》還說:“此詩前四句不拘對偶,氣勢雄大。”可見是“乘黃鶴去”而不是“乘白云去”。
  筆者以為:以上這兩種說法是可以并存的。
  
  二、黃顥的這首詩是唐人七律詩中第一首好詩?這也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以方回、嚴羽為代表的評論。方回在《瀛奎律髓》說:“此詩前四句不拘對偶,氣勢雄大。”嚴羽《滄浪詩話》中說:“唐人七律詩當以此為第一。”這一說法是不按詩律,只重氣格、意境和藝術效果來評論的。對于這種說法,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認同,暫且不表。
  二說,是以劉獻廷為代表的評論。照說律詩是應該講究對偶的,既然前四句不拘對偶又如何說成是“律詩”而且還好?劉獻廷在《廣陽雜記》批評這首詩,說:“慎庵摘崔考功黃鶴樓詩之五六云,六之鸚鵡洲,乃現(xiàn)成語,漢陽樹則扭捏成對耳。且芳草萋萋,亦屬現(xiàn)成,而晴川歷歷,則何所本?且歷歷漢陽樹,截以成句,而萋萋鸚鵡洲,成何文理?古樂府云: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是歷歷字貫下樹字,而萋萋則邊上芳草字矣。律本二對,今上四句皆不對矣。而五六句草率如此,術白擱筆,而千古更無異辭,實不解也。若云只取氣格耳,既云律矣,何乃只取氣格耶?細入毛發(fā),吾恐考功、青蓮復起于九京,亦無以對吾慎庵矣!”這位慎庵先生論律詩“細入毛發(fā)”,不能說他沒有道理。
  筆者于其道不精,查了不少的資料,不妨略加概括,供大家茶余飯后品味一下。
  社會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對于律詩的發(fā)展當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評論崔顥的這首詩前,應對他的年代關系做出較為準確的估算,對當時的詩風等作出適當評判。在崔顥的時代,雖已有律詩,但一般的詩人還是重氣格而不重對偶的。杜甫詩:“老去漸于詩律細。”足見他早年對于詩律還不十分精細。當崔顥寫這首七律的時候,詩論家論律決不會像慎庵和劉獻廷的時代論律那樣的精細??上攵?,慎庵和劉獻廷在評這首詩時,沒有對律詩發(fā)展的時代關系做出較為準確的估算。即使沈佺期、宋之問二人寫律詩也還是五律寫得多,七律便寫得極少,沈佺期的七律名作《古意》:“九月寒砧催下葉,十年征戍憶遼陽。”也對得并不工整。
  由此可見,我們是不能用后人論律的眼光去評崔顥的詩的,如用對仗工整與否為論律的唯一條件的話,那么李白的許多詩都要因為對仗不工而落選,如《夜泊牛渚懷古》五律,是多么好的一首詩,然而通篇都沒有對句,你能說它不是首律詩嗎?
  從來豪放詩人就絕不為詩律所拘,其所謂“一氣渾成,天馬行空,不拘跡象,偶而得之,自成絕調(diào)”,律詩本來就有這一種寫法。若以“律句不能入古體,古體詩句不容入律”的后人成法來拘泥那個時代的崔顥和李白,自然是不對的了!從前有人認為把《黃鶴樓》這首詩放在近體詩中是不對的,還是應該把它當作古體詩來讀,這才是合適的。
  這首詩的好處在于八句緊緊結(jié)合在一起,傳達出一個渾凝的詩感,這是一般的律詩做不到的。前四句敘出樓名的由來和個人的起興的道理,后四句即景生情,發(fā)出無窮的感慨,氣魄很大,境界自高。黃鶴無蹤,白云空在,“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大有陳子昂《登幽州臺》的浩然情懷。一、二兩句,看起來好似普通的敘述,實在是別有會心;接著三、四兩句,似乎又有《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那樣千秋邈然的浩嘆。五六兩句既寫到所見漢陽之樹生于晴川,又因之而感觸到鸚鵡之洲盡為芳草。第六句最重要,鸚鵡洲是三國時黃祖殺禰衡的地方,禰衡一代才人,曾作《鸚鵡賦》,洲名鸚鵡,是為了紀念他的遇害的,現(xiàn)在做賦之人也是一去不復返了,跡消名留,永生芳草,這和李白《望鸚鸚洲懷禰衡》詩意相近。七八兩句是寫詩人在日暮時分,留戀現(xiàn)實,懷念故鄉(xiāng),江上煙波,胸中塊壘,一個“愁”字了得,將通篇一齊收拾。然而精神意興,絕不頹唐,這確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昔人已乘“白云”去
中國詩學·考據(jù)篇| 昔人已乘白云去
學習七律時 為什么要學杜甫《登高》而不能學崔顥《黃鶴樓》?
唐代最好的一首七律詩的版本之爭
崔顥的《黃鶴樓》,對仗并不工整,為何還被贊為唐人七律之冠?
《黃鶴樓》崔顥唐詩鑒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