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子》(7)君子遠庖廚
翁武俠
一天,齊宣王又召見孟子了。
上次,齊宣王與孟子相見,齊宣王有些故作姿態(tài)地以謙卑的口氣討教于孟子,還帶著一點誠懇地要求孟子“明以教我”也,話中略帶著自我嘲弄的口氣貶低了自己一下:自己的頭腦有些昏亂。一副不恥下問的姿態(tài)。
這次齊宣王就沒有客套了,直接就有關(guān)國家大事的問題了:“齊桓公、晉文公在春秋時代稱霸的事情,您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春秋時代的齊桓公、晉文公可不是一般的人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齊桓晉文”歷史和故事天下皆知。
齊宣王自己國家的事情不問,現(xiàn)在列國的事情不問,偏偏問到了已過去很久的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情上來了。可見他的心里也存有一個復(fù)興國家稱王稱霸的夢想。
孟子一聽,就覺得這樣的話題不是自己喜歡的話題。一天就是霸權(quán)霸道,而沒有一丁點仁道王道的影子。
孟子馬上回答說:“孔子的學(xué)生沒有談?wù)擙R桓公、晉文公稱霸之事的,所以沒有傳到后代這里,我也沒有聽說過。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說,那我就說說用道德來統(tǒng)一天下的王道吧?”
真的是,孟子也夠執(zhí)著的,三句話不離本行。要談,可以,那我就談我一直堅持的治國需仁政需教化這個理念和主張。霸道我就不談了,不管我是不是知道齊桓公、晉文公這兩個人或他們的故事,我就是不想談。
齊宣王也算還隨和,不大計較孟子自作主張的舉止。我說想聽霸道故事和其中的道理,你卻要給我說道德的事理,好吧,說就說吧,就說道德吧。
齊宣王于是問孟子:“你說的這個道德怎麼樣才可以統(tǒng)一天下了呢?”
話題我雖隨著你,但我關(guān)心的還是那個霸道的問題,那就是:統(tǒng)一天下。
孟子接話回答說:“一切為了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這樣去統(tǒng)一天下,就沒有誰能夠阻擋了?!?/p>
仁政使國安定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力量就在這里,這是孟子一貫的政治主張。
宣王又問:“像我這樣的人能夠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嗎?”
孟子馬上說:“能夠?!币粋€響的亮肯定,給了齊宣王一個興趣,給了孟子自己一個進一步闡述的機會。
宣王顯然來了點高興:“你這么肯定,你又憑什麼知道我能夠呢?”
孟子開始講故事說道理了:“我曾經(jīng)聽說過我一件事,說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牽著牛從殿下走過,您看到了,便問:‘把牛牽到哪里去?’牽牛的人回答:‘準備殺了取血祭鐘’。您便說:‘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發(fā)抖的樣子,就像毫無罪過卻被判處死刑的一樣?!癄颗5娜藛枺骸蔷筒患犁娏藛??’您說:‘怎么可以不祭鐘呢?用羊來代替牛吧!’大王,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這個故事是齊宣王親歷過的,齊宣王聽得很認真,也聽得很熟悉,感到這事好像就在不久的以前。
所以齊宣王會心地說:“是有這件事的。”
孟子立馬說道:“憑大王您有這樣的仁心就可以統(tǒng)一天下了。老百姓聽說這件事后都認為您是吝嗇,我卻知道您不是吝嗇,而是因為不忍心?!?/p>
一副“仁慈”的膏藥不經(jīng)意間或不失時機地亮了出來立刻貼在齊宣王的臉上。孟子僅憑此事,并得出齊宣王有仁心且可以統(tǒng)一天下,可能太倉促了。但因要現(xiàn)炒現(xiàn)賣自己的主張,也只能如此這般了。
齊宣王這時已回到講的這個故事的里面了,他回憶著說:“是啊,確實有的老百姓這樣認為我在此事有些吝嗇。不過,我們齊國雖然不大,但我怎么會吝嗇到舍不得一頭牛的程度呢?我實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發(fā)抖的樣子,就像毫無罪過卻被判處死刑一樣,所以用羊來代替它?!?/p>
孟子又說了:“大王也不要責(zé)怪老百姓認為您吝嗇了。他們只是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況,大王如果可憐它毫無罪過卻被宰殺,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孟子這句話有點水平,先揚后抑。用羊代替牛,那有什么深意哦,只不過是齊宣王隨口的這么一說,你還送上幾句奉承話。牛無罪過,大王可憐它,那羊也是無罪過的呀,用它代替牛,也是應(yīng)可憐的。
宣王聽后笑了:“是啊,這一點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種什么心理了。我的確不是吝嗇錢財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過,老百姓這樣認為,的確也有他們的道理啊?!?/p>
孟子說:“沒有關(guān)系。大王這種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現(xiàn),只因為您當(dāng)時親眼見到了牛而沒有見到羊。君子對于飛禽走獸,見到它們活著,便不忍心見到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叫,便不忍心吃它們的肉。所以,君子總是遠離廚房。”
齊宣王說他自己對此事的處理不知是一種什么心理在驅(qū)使,孟子替他來解答了。是因為當(dāng)時您只看見牛被人牽著,你不忍心了,如果當(dāng)時牽著的是一只羊,您也會不忍心的。
推而廣之,概而闊之,不光是牛羊,對任何的飛禽走獸,對它們的死去和哀叫,君子都會不忍心的。而我們說到的廚房,飛禽走獸們是得不到一丁點憐惜的,所以,君子要遠離廚房。
當(dāng)然,孟子這話不能現(xiàn)實對現(xiàn)實,不殺牛羊,遠離廚房,那煮熟了味香了的牛羊肉也不要去碰,看你君子怎么樣去做君子。
孟子的話是對著齊宣王有一點不忍心殺生而略顯仁慈這個話語環(huán)境來說的,在廚房里,是連這一點點的不忍心都是沒有的,這里沒有仁慈。
孟子想的要的,是仁慈,不是殺戮。
2019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