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鑒》(6)趙襄子退守晉陽
翁武俠
智伯發(fā)火了,其產(chǎn)生的后果是很嚴重的。這不,我要你的土地而你居然可以拒絕,置之不理我的要求是萬萬不行的。不行又怎么樣?不怎么樣,我就是要發(fā)兵收拾你。
這不,智伯這次親任元帥,挾韓、魏兩家出兵攻趙來了。
趙襄子沒有別的辦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得整頓兵馬來抵抗智、魏、韓三家的襲來之兵鋒。兩軍相對,免不了刀光劍影,血濺沙場。幾仗下來,趙氏寡不敵眾,軍隊?wèi)?zhàn)敗,形勢危急。
趙襄子也清楚,此時此事此局,于己是十分的不利的。以趙氏之一家力與對方三家對抗,眾寡懸殊,獨木難支,不能對峙,不能硬拼,只得好漢不吃眼前虧,退避他走方為上計。
于是,趙襄子準備外出避難,問他的家臣們:“為避來敵之鋒芒,為保趙氏之基業(yè),我可以到哪里去呢?”
隨從建議:“長子城離我們這里最近,而且那里的城墻堅厚完整,可利于防守。”
趙襄子說:“那里的城墻雖然堅固,那是當(dāng)?shù)匕傩战钇AΡM才修好的,現(xiàn)在又要他們舍身入死地為我來守御,可能不會全心全力地為我,還是別去那里。”
繁重的勞役下沒有民心,趙襄子知道民不為我,不安全,不能去。
隨從又說:“邯鄲城也是不錯的,那里倉庫充實,后勤供給有保障,可以在那里長期堅守?!?/p>
趙襄子說:“哎!邯鄲城里的倉庫充實,那是才充實的,如果去那里又讓百姓給我們?nèi)ニ兔?,他們能與我同心嗎?“
沉重的苛捐雜稅下沒有民心,趙襄子知道民不同心,不安全,不能去。
可見,趙襄子平日的作為還是不落當(dāng)時的俗套,侵占民力,剝奪搜刮民脂民膏的事沒有少做。不是那有自己落難時連自己的屬地長子城和邯鄲城都不愿去不敢去呢?
為此事,趙襄子又詢問家臣張孟談:“如今趙氏戰(zhàn)敗,智氏勢大,我們將何去何從?。俊?/p>
張孟談建議:“去晉陽吧,那兒是先主的屬地,先君(趙簡子)在那里經(jīng)營了多年,城固而民富,尹鐸又待民寬厚,百姓一定會和我們同舟共濟的?!?/p>
趙襄子這時也想起了父親臨終前的囑咐:趙氏危難時可去晉陽,找尹鐸。于是將趙氏就把其基地退守晉陽,以憑其地利之險,待克敵疲之短,相機再戰(zhàn)。
趙襄子的父親趙殃確實不簡單,知預(yù)大事在先,未雨綢繆于前,為自己的家族、子女的后路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作了充分的考慮并給予了實在的落實。興旺思危難,思危難立退路,立退路建據(jù)點,建據(jù)點擇新政,而且所有這些舉措后來都印證了是有用的是對的。
平時不注重民心,危難時想動用民心,可能晚了。
2019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