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水墨寫生三峽組畫我是參考了上世紀八十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初的寫生稿,再適當參照今年拍攝的照片畫成的。為什么要這樣呢?因為截流蓄水后的三峽整個水面上升了一百三十多米,原來峽體的五分之一應該被水淹沒了,而被淹沒前的三峽更讓我贊嘆和懷念。恰好我曾在淹沒前曾四次去三峽畫過不少速寫,還拍攝過不少照片。將這些速寫和照片系統(tǒng)整理成國畫一直是我的一大夙愿,但一直沒有下這個決心去完成。上個月重游三峽后,我感到時不我待了,老大一把年紀,再不整理畫出來,拖幾年恐怕會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于是今年暑假從三峽重游回昌后,謝絕了不少親友外出避暑邀請,頂著酷暑在家整理并畫了近五十幅三峽國畫。這些畫多是有寫生稿和照片為基礎,所以我將其定為三峽水墨寫生國畫。從西陵峽到巫峽再到瞿塘峽,乃至小三峽,清江峽,神龍溪,香妃溪的景色都有涉獵,因為我是表現(xiàn)蓄水前的三峽,在點景房子和舟船等方面盡量用的是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