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常識大全<一>
中國文化常識大全<一>
文章來源于:互聯(lián)網
何謂“十才子書”?所謂“十才子書”,指的是這樣十部作品:一、《三國演義》;二、《好逑傳》;三、《玉嬌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滸傳》;六、《西廂記》;七、《琵琶記》;八、《花箋記》;九、《斬鬼記》;十、《三合劍》。它們中有小說、傳奇和戲曲。有第一流的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和優(yōu)秀的戲曲《西廂記》、《琵琶記》;但也有濫竽充數的,如《三合劍》。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傳》、名稱第三的《玉嬌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箋記》,也由于格調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說的俗套,在中國文壇的影響也極微。因此,所謂“十才子書”的選擇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說此出自金圣嘆,恐怕不確。
古籍名稱的由來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為古籍的名稱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實,古人著作集名的由來,也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詩人杜審言的詩集稱《杜審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別號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貫作集名,如唐代張九齡為曲江(今屬廣東)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經居住過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別墅在樊川,集名即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銜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職中最高的官銜作集名,有的則以作者詩文創(chuàng)作較多或成名時的官銜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時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集名《杜工部詩集》。
以作者的封、謚作集名,如南北朝時謝靈運襲封康樂公,集名即為《謝康樂集》;北宋司馬光封溫國公,謚文正,集名《溫國文正司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還有專為進行讀書、藏書的處所,多以堂、室、齋、居、軒、亭、庵、館為名,講究點兒的稱樓稱閣,便以此給自己的文集取名。如明代湯顯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處筑有隨園,集名《隨園詩話》。
以成書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詩文集編于穆宗長慶年間,集名《白氏長慶集》、《元氏長慶集》。
以上幾種命名方法,有時交互使用,這就造成了同書異名的現(xiàn)象。
中國史學八大家
左丘明春秋時魯國人,著有《左傳》,編年體史書創(chuàng)始人。
司馬遷西漢人,作《史記》,首創(chuàng)正史紀傳體。
班固東漢人,著《漢書》,開創(chuàng)斷代史體例。
劉知幾唐代人,編著《史通》,我國第一個史學批評家。
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為我國第一個記敘典章制度的通史。
司馬光北宋人,編成《資治通鑒》,為編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樞宋代人,著《通鑒紀事本末》,創(chuàng)立了紀事本末的體裁。
顧炎武明清學者,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竹林七賢”是那些人?
“竹林七賢”指魏晉期間的七個文人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段菏洗呵铩氛f,這七個人“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
“竹林七賢”中,值得注意的作家是嵇康、阮籍。其他五人,只有山濤、向秀、劉伶有作品留至現(xiàn)今,而且數量很少,成就遠不及嵇、阮。嵇康、阮籍兩入神交契合。他們在思想領域和文學領域上的業(yè)績,都與對司馬氏的政治斗爭密切關聯(lián)。
嵇康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杜c山巨源絕交書》是他的著名散文之一。阮籍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詩歌。他有《詠懷詩》82首。嵇、阮在作品中,著意宣揚老莊的虛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