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丨對話靜山·器物創(chuàng)辦人—王思忠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余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
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宋 唐庚《醉眠》
人生有物,物有人生。
時間
究竟是一件美麗事物的朋友還是敵人?
這取決于物的本質(zhì)。
一開始的繁華絢爛,
往往會折服于光陰,
歸于平淡衰落;
而如果起初便默然歸屬于
時間之磨礪與無常本性,
那么事物終將與時間站在一起。
好物,師法自然。
把侘寂歸還時光,
將哲思掩于歲月。
與藝術(shù)、與自然親近的時間,
分秒必惜,
一代代手作人的審美靈魂
與設(shè)計匠藝得以孕育。
于是,
作品不止做品,
更是創(chuàng)造者的靈魂切片,
敘述著
一個手工民族的思維方式和美學價值。
靜山·器物
齊聚六十位手作人的匠心,
一針一線皆是心情,
一花一草都是筆墨。
花有百樣,
景有萬重,
以美之盛姿,
裝點生命一瞬。
靜山·器物創(chuàng)辦人丨王思忠
手作人將夢想、感受、經(jīng)歷,
一一鍛造于器物中,
在千變?nèi)f化的靜山語言里
得以寄托,俞顯珍彌。
個人片斷化的往事
與今夕瞬間性的感知
在作品里跨過時空的阻隔相遇,
猶如不同云朵的雨滴匯成同一片湖泊。
于是你聽見歲月低語,
讀得成長變遷,
可能粗糙、天真,
卻存在得真切、分明。
花草鳥魚,
碗盤瓶罐,
霽風霧月,
柴米油鹽……
在靜山創(chuàng)辦人王思忠眼中,
生活不在別處,
就在眼下。
美學也是。
“生活需要儀式感,
即使最簡單的食物,
一旦使用的盛器稱心適用,
不僅觀感舒心,
味道也會隨之變化。
儀式是一種象征,
它讓我們有意識地珍惜一些特別的時刻?!?/span>
器物有道有靈,
匠心本意便是將其喚醒;
手作循夢循心,
迷人初見揭示終身鐘情。
以原始的手漬替代機工的光滑,
以裸露處理取代完美精密,
器物雖靜置一隅不言不語,
卻能通過一飯一蔬,
串聯(lián)起
生活中的得意傷感、喜悅歡欣。
自由的形狀可愛至極,
來到靜山的每一件作品
無不飽含著自敘性。
攜土眷柴,烈焰作筆,
以火焰、草灰、土窯、泥胚的損耗,
換來釉色潤澤、天地紋理的原野詩意;
把褪色、暗淡、皺縮、爆裂作為語言,
記錄下太陽和雨水、冶煉和冷清。
這些隱含在
杰出的美學作品背后的生動體驗,
橫瀉著深淵般的靜謐,蒼古幽寂。
山靜日自長,
千年如一日。
靜山手作浸染著藝術(shù)家的體溫,
灌溉著手作人的心血,
傳遞著每時每刻的匠心,
靜山內(nèi)正在發(fā)生的一切,
使器物擁有了對抗時間的靈魂。
即使時光再久,
回味時皆是無窮故事。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這世上風花雪月的浪漫短暫易逝,
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極致,
才更有綿長膠著的繞梁余音。
靜山從最簡單輕巧的器物切入,
試著把中國本土的哲學、審美、技藝
滲透到日常器物之中,
書寫出現(xiàn)代都市的審美語言。
美在不可強求的隨興之境,
美在不期而遇的入心驚喜。
錚錚鐵骨,
絕不會在時代里化作將熄的火星。
靜山詩歌,
值得為更多人所讀,
所觸,
所懂。
創(chuàng)造兼具故事性和實用性的作品,
專注找尋獨具東方氣質(zhì)的器物美學,
小眾靜山在對峙中溫柔,
沉默中堅定。
樸拙光華,
曾經(jīng)也永遠耀目。
器物意志,
正在并恒久延續(xù)。
文字丨Pluto.
視頻導(dǎo)演丨曾一平
圖片來源丨靜山·器物
圖片及版面設(shè)計丨Supi、曉欣
出品及版權(quán)所屬丨不礙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