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脾胃虛寒——舌苔水滑或白厚——圖1
表現(xiàn):手腳欠溫,肚子涼,愛喝熱水,吃涼腹瀉,沒有胃口,人乏力
參考:附子理中丸
成分解析:附子、黨參、白術(shù)、干姜、甘草。(溫中散寒,止瀉止痛)
二:脾胃氣虛——舌體有凹陷或者皺紋,齒痕多——圖2
表現(xiàn):面色萎黃,氣短乏力,吃多就脹,放屁或者打嗝后舒服,大便不成形,流口水
參考:補(bǔ)中益氣丸
成分解析:升麻、柴胡、黃芪、黨參、甘草等,能升陽能補(bǔ)氣,健脾運(yùn)化的作用。
三:氣血兩虛——舌體扁薄,舌質(zhì)淡——圖3
表現(xiàn):不愛說話,氣短乏力,容易出汗,眩暈,失眠多夢,面色淡白或萎黃等
參考:八珍丸
成分解析:黨參,白術(shù)(炒),茯苓,熟地黃,當(dāng)歸,白芍,川芎,甘草。(補(bǔ)氣益血)
四:肝郁脾虛——舌體V字形,或者舌苔有段落——圖4
表現(xiàn):脾氣大,壓抑,胃口差,胸膈痞悶,吃多就脹,及脅脹痛等
參考:逍遙丸
成分解析:柴胡、當(dāng)歸、白芍、炒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疏肝健脾,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
五、食積停滯——舌苔白厚或者發(fā)黃——圖5
表現(xiàn):容易積食、脘腹脹滿、消化不良,一按就痛,或者便秘
參考:保和丸
成分解析:山楂、六神曲、萊菔子、半夏、茯苓、陳皮、連翹等,(健脾消食,理氣和胃)
六、脾胃濕熱——舌紅苔黃膩——圖6
表現(xiàn):脘腹脹滿,肢體困倦,尿少色黃,大便溏泄不爽,納少厭食,惡心嘔吐等
參考:平潰散
成分解析:白術(shù)、甘草、海螵蛸、厚樸、黃柏、絞股藍(lán)總皂苷、沙棘(健脾和胃,清熱化濕)
七、脾胃虛弱——舌淡苔白,舌體胖大齒痕多——圖7
表現(xiàn):容易出汗,氣短乏力,濕氣重,胃口差,大便長期不成形
參考:參苓白術(shù)散
成分解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白扁豆、砂仁等,(健脾去濕)
八、脾虛泄瀉——舌淡苔白,齒痕多——圖8
特點(diǎn):脾胃虛弱所導(dǎo)致的腹瀉腹痛、腹脹腸鳴、食欲不振、陽虛便秘等癥
參考:補(bǔ)脾益腸丸
成分解析:黃芪、黨參、砂仁、白芍、白術(shù)、肉桂等14味中藥,(澀腸止瀉、補(bǔ)中益氣、健脾溫陽)
九、心脾兩虛——舌淡苔白,舌尖縮回去——圖9
特點(diǎn):心悸心慌,肢倦乏力,食欲差,失眠易醒,愛做夢,像連續(xù)劇一樣
參考:歸脾丸
成分解析:黃芪、甘草、茯苓、遠(yuǎn)志、酸棗仁、龍眼肉等,(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