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6,2020年8月2日就診
疲倦乏力1年余,每天走路都覺得累,說話覺得提不上力氣(氣短懶言),渾身沉重,兩側偏頭痛,遇冷加重,口淡不渴,納差腹脹。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此為氣血虧虛,予當歸補血湯。
方藥:
當歸、黃芪、熟地、仙鶴草、
知母、川芎、陳皮、干姜、
黨參、
7劑,代煎。
一劑疲乏大減,服完7劑,疲倦乏力基本消失,頭疼未發(fā),覺睡醒頭昏頭沉。
鞏固治療
前方減量,因于濕首如裹,加化濕之藥。囑咐睡醒起來拍打百會穴。
百會穴
當歸、黃芪、熟地、仙鶴草、
知母、川芎、陳皮、干姜、
黨參、澤瀉、霍香、佩蘭、
7劑,服完再續(xù)七劑。
后因痔瘡復發(fā)未來調(diào)理,但乏力已經(jīng)基本痊愈。
2021.1.24日隨訪,無乏力疲倦,一切尚好。
用藥思路:
本案的關鍵,在于重用黃芪仙鶴草,很多人治這個毛病,都喜歡一大堆固腎補血藥,而忽略了補氣,往往服藥好多天都沒有效果。
當歸補血湯,雖名補血湯,可是黃芪的劑量卻是當歸的5倍,這說明了補氣血的要點呀。
何況當今社會,人們大魚大肉,這些就和熟地當歸枸杞補的精血有些相似,所以并不需要搞這么多固腎填精的藥。
仙鶴草又被稱為脫力草,顧名思義就是沒力氣要用,因價格便宜,我常大劑量使用代替人參補氣。
方中陳皮大量使用,使黃芪部而不雍滯。
知母是防止黃芪上火,仿照張錫純升陷湯的意思。
川芎為治偏頭疼第一藥,在我以前的偏頭痛文章里已經(jīng)講過很多了。大家可以看看。
本案中的患者,疲倦乏力明顯。在常人看來,這么虛,起碼得吃中藥幾個月才能見效。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她僅僅吃了一副藥,就覺得渾身輕松,工作學習也有力氣了。好像回到了以前上學的時代。
第二次就診時,她滿懷疑惑的問,大夫,是不是加了激素還是啥?中藥怎么會見效這么快?會不會把人吃壞?
我告訴她,不是所有毛病都要吃三個月藥才見效,看病快不應該高興嗎?
終于,經(jīng)過一番解釋,她高高興興的走了。
人們對中醫(yī)的不了解,可見一斑。中醫(yī)治病,有快有慢,倘若中醫(yī)都是吃三個月藥才有效,又怎么能流傳至今呢?
作者介紹:作者貟修遠,中醫(yī)碩士,90后青年中醫(yī),筆名西湖蟲二
I 注意警示:本文內(nèi)容僅為普及中醫(yī)知識,僅供參考,不做為處方,不構成任何之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