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我只讀了一句,就被震撼了,幾...
《資治通鑒》我只讀了一句,就被震撼了,幾乎心臟都驟停了。
這句話便是:“起著(chú)雍攝提格,盡玄黓(yì)困敦?!?br>
從字面上看,估計很多人連大概的意思都猜不出來。因為這是上古時代用來紀年的方法---歲星紀年法;后來演變?yōu)椋禾珰q紀年。
《資治通鑒》是編年體史書 ,每個歷史事件的記錄,自然少不了發(fā)生的時間。咱們現(xiàn)在記錄一般會說公元幾幾年。
而戰(zhàn)國之前,一直用得太歲紀年。了解太歲紀年,首先要了解歲星,歲星就是指的木星。木星繞太陽轉一圈大概是12年。我們通常說的一個甲子是60年,就是木星繞太陽公轉了五圈。古人把黃道劃分為12份,就是十二地支,再配以十個天干,結合陰陽五行,共計60個組合。
后來發(fā)現(xiàn)木星繞太陽一周是11.86年,歲星紀年法不精確,為了修正數(shù)據(jù),引入了“太歲”這個參數(shù),這樣以來,就比歲星紀年精準度提高了不少?!疤珰q”是假設出來的星體,和木星運動對應但是方向相反,就是之后的“太歲紀年”。同時便創(chuàng)造出來了十二個太歲(十二地支):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zhí)徐、大荒落、敦牂、協(xié)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太歲又稱為太陰,后來歷法家為了陰陽平衡,又為“太歲紀年”增加了歲陽(十天干):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
之后歲陽、歲陰這一套便演變?yōu)椋焊芍Ъo年。
因此“起著(chú)雍攝提格,盡玄黓(yì)困敦”這句話,經(jīng)過“太歲紀年→干支紀年”轉化后就是:起于戊寅年,盡于壬子年。(總共三十五年,即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68年。 )
震撼之處就在于,無論任何時候,任何文明,只要拿到這本書,就可以知道歷史事件發(fā)生所處的具體時空。首先,《資治通鑒》沿襲了中國史書的傳統(tǒng)——逢日食,必記錄。確定了地球和太陽的時空定位,然后是“太歲紀年”確定了木星和太陽的時空定位,因此,只要太陽系不爆炸,這本書里的時間都能被陌生文明驗證。
中國史學家說的“為千秋記”,真的是超越時空,千秋萬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