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魚,一個物理學(xué)畢業(yè)的服裝銷售,一個愿以修辭立其誠的文學(xué)少女。
應(yīng)唯樂院長的邀請,很高興今天能為大家分享一些我關(guān)于寫故事方面的知識。之前厲害的鏡子已經(jīng)為我們分享過在故事情節(jié)中如何制造反轉(zhuǎn),非常贊~我也收獲良多~
但是,想要講好一個故事,除了有讓人驚嘆的情節(jié)之外,那種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樣不可缺少。
讓我們先想一下,在生活中,當(dāng)我們出去旅游見到崇山峻嶺或者奇峰險壑時是不是會覺得很壯觀,然后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者當(dāng)我們看電影時,看到某一處,主角被困在廢墟里,導(dǎo)演拉一個逆光的鏡頭,看著主角的掙扎,我們是不是也會跟著一起揪心?
視覺上的沖擊往往會讓人們產(chǎn)生強烈的代入感,當(dāng)我們看到一個畫面時,腦海里自然而然就會讓我們感覺放佛置身其中。那么,如何讓我們的故事、我們的文字也能給讀者帶來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呢?
這就是我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主題,如何加強故事的畫面塑造感。
畫面感其實就是幫助讀者感覺他不是在讀一個別人的故事,而是自己在親身經(jīng)歷一件事,就仿佛身處于故事中的環(huán)境一樣。它能讓讀者能更加感同身受的理解故事主人公的想法和行動,或許沒有那些精細(xì)的場景、壞境描寫,讀者也能完整的看完整個故事,但如果加深了畫面的塑造,則能讓讀者的感受更為持久也更為深刻。
所以要想讓讀者有這種“親身體驗”,我們就需要從各個方面幫他們建立起一個三維立體的環(huán)境,而不僅僅是較為單一的二維畫面。
要怎么構(gòu)建這種三位壞境呢?打個比方,就像是游戲建模一樣,我們先構(gòu)造外界空間,然后我們開始為空間里的人物繪制衣著,最后再為人物添加心理活動。
嘮叨了這么多,現(xiàn)在開始分享我的建模過程啦~
環(huán)境描寫——外部空間搭建。
這是最基礎(chǔ)但也運用的最廣的一種方式。環(huán)境描寫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首先讓自己站在場景里,讓自己去感受故事中的主角在一種什么樣的壞境中,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或是聞到了什么?
比如我們描寫一段下雨的場景:
天空一片灰蒙蒙的(視覺),空氣里混雜的潮濕和灰塵的味道不斷刺激著我的鼻腔(嗅覺),讓我原本就脆弱的鼻黏膜感覺更加的不適。
“轟——”,伴隨著一聲悶雷(聽覺),密集的雨點猶如敢死隊員一般筆直的朝著大地俯沖下來(視覺),把地面砸的“啪啪”直響(聽覺)。地表的灰塵和泥土顆粒被雨點沖刷開來(視覺),泛起一股淡淡的土腥味(嗅覺),但還沒擴散開來便又被接連不斷的大雨砸回地面(視覺),再聞不到腥氣,空氣里只剩下潮濕(嗅覺)。
那如果要描寫的場景是我們平時體驗不到的,該怎么辦呢?我個人的做法是,首先通過現(xiàn)象盡量在腦海中還原真實場景,然后尋找一個見到過或者是見過類似的畫面來進行描寫,并盡量細(xì)致的去描繪那一個點,以此來達到場景還原的效果。
我在這次的征文比賽中寫的是一個關(guān)于槍戰(zhàn)的故事,槍戰(zhàn)是我并沒有經(jīng)歷過的場景,但通過我看過的視頻加上想象,就盡量還原出了開槍這一瞬間的畫面。
天色越來越暗,昏暗的光線讓我的搜尋變得更加的艱難,我一寸一寸的掃過面前的巖石坡,終于在兩塊巖石縫里找到了對面的狙擊手。
我深吸一口氣,然后扣動了扳機。
“砰!”
激飛的子彈將空氣撕裂出一道破口,沖著巖縫中躲藏的敵人咆哮而去。
子彈在巖壁上擦出一道閃亮的火花,被擊碎的巖石碎片飛濺到巖壁上撞的“嘩啦啦”直響。
沒有打中!
我心下一沉,鼻尖沁出了些許薄汗,我一拉槍栓,一顆四五厘米長的彈殼在空中靈巧的轉(zhuǎn)著圈跌落在我腳邊,發(fā)出清脆的聲響,斜向上的槍口還冒著裊裊的白煙。
我迅速換了個方位瞄向?qū)γ婢褤羰值姆轿?,勉強借著最后一絲落日余暉,終于在另一塊不遠處的石塊下找到了他。
我毫不猶豫的扣動扳機,帶著肅殺之氣的子彈毫不留情的竄入他的體內(nèi),宣告了這場對決的結(jié)局。
行動描寫——為人物制作外觀。
行動描寫可以分為三塊:外貌勾勒、衣著描寫、動作神態(tài)。
這也是我們經(jīng)常會用到的一種畫面塑造方式,通過勾勒人物的外貌衣著和動作神態(tài),來讓讀者更加細(xì)致與真實的了解到主人公的性格特質(zhì),也能更好的理解在故事的某些環(huán)境中為什么會做出這樣或那樣的選擇。
這種行動描寫的畫面感通常在大場面時用得較多,比如我們熟知的一些武俠小說里的場景:《倚天屠龍記里》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天龍八部》里阿朱替段正淳挨了一掌、蕭峰單挑聚賢莊、《笑傲江湖》令狐沖一劍刺瞎幾個刺客等等。這里面都蘊含了大量的人物行動描寫,而正是由于這些行動描寫,才讓讀者們看的酣暢淋漓,大呼過癮。
行動描寫并不難,難的是在小場景里我們?nèi)菀缀雎运?,有時候一句簡單的描寫往往能讓讀者一下子進入到故事里,感受到故事的緊張。
比如:李警官緊張的拿著槍蹲在墻角邊,指針指向十一點五十分,馬上就要到和嫌犯約定的時間了。
李警官蹲在墻角邊,拿著槍的手心不知何時沁出了薄汗,他低頭看了看手表,額頭上的一滴汗珠順就著耳邊滑下,滴到已經(jīng)因為汗水而貼在脖子上的警服上。手表指針指向十一點五十分,馬上就要到和嫌犯約定的時間了。
這是一段相同的場景,但是相比直接用“緊張”二字表示警察的狀態(tài),用神態(tài)動作來表達可能讓讀者更有畫面感。
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算是塑造人物一項非常關(guān)鍵的手法,但它同時也是輔助增加畫面感的一項描寫。
人物的情緒波動以及內(nèi)心想法,可以讓讀者更深刻的感到故事的情節(jié),達到吸引人的目的。
心理描寫可以直白的寫出來,也可以通過人物的行為展現(xiàn)出來等等,就比如我在上文中提到過的,我的故事主角開槍的心理狀態(tài)。
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直接向讀者展示人物狀態(tài)的一種手法,能直截了當(dāng)?shù)淖屪x者感受到主角所處的狀態(tài),從而增加了故事的代入感。
除了上面分享的這幾點技巧之外,在畫面塑造上,我們還可以靈活的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以此來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力。
《三體》想必大多數(shù)人都看過,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講述地球人、三體人和宇宙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里的很多內(nèi)容是我們完全沒見過也完全沒想過的,那為什么大家都一刷、二刷、甚至三刷這本書?
除了它對人性的深層次刻畫之外,書里神奇的壞境與場景一定也是讓我們流連忘返的原因之一。而這些神奇的場景,很多都是作者通過各種修辭手法來為我們展現(xiàn)的,比如說三體人的外星飛船,作者就將它們的形狀比作“水滴”。
這些修辭手法除了讓我們能夠想象到場景之外,有時候還能渲染氣氛。
就比如,在葉文潔和白沐霖第一次正面接觸時,作者就描寫了一下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
“大樹被拖走了,地面上的石塊和樹樁劃開了樹皮,使它巨大的身軀皮開肉綻。它原來所在的位置上,厚厚的落葉構(gòu)成的腐殖層被壓出了一條長溝,溝里很快滲出了水,陳年落葉使水呈暗紅色,像血?!?/p>
這兩句話一個擬人,一個比喻,既簡單的勾勒出了場景,同時也渲染了有些壓抑的氣氛,很好的增加了讀者的畫面感。
這些就是我平時會用到的一些手法。
其實很多伙伴都知道這些關(guān)于場景塑造的要點,但是有時候臨下筆時卻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那么我就為大家分享一個我平時用到的小技巧。
在進行畫面構(gòu)造時,利用距離的對比來描寫,由遠及近或者由大到小,從人物的衣著到外貌,從身形到神態(tài)等等。通過距離的方位來一點點的向讀者展開我們所構(gòu)建的畫面。
比如我征文故事的開頭就簡單的運用了由遠及近的手法::
暮色四合,漫天的紅霞漸漸被染上一層陰影,猶如被抽離了生命力一般,逐漸黯淡下去??諝饫飶浡南鯚熚?,混雜著飛揚的塵土一次次被我吸進肺里再吐出來。
我握著槍趴在窗口旁,透過瞄準(zhǔn)鏡搜尋著遠方敵人的動向,屋內(nèi)一口孤單的掛鐘在我身后不遠處的墻壁上有條不紊的走著。
“嘀嗒、嘀嗒、嘀嗒……”
當(dāng)然,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多看書,看看其他作家是如何構(gòu)建畫面的。
他們的場景描繪是運用了哪些手法和技巧,然后選擇感興趣的來學(xué)習(xí)與模仿。除了多讀書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看小說、漫畫、電影、戲劇來刺激自己,當(dāng)我們看見一個讓自己感受非常深刻的場景時,可以讓這個場景在腦海中重現(xiàn),然后用文字來描述它,慢慢的,就能用文字構(gòu)建出非常漂亮的、具有畫面感的場景啦!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啦,有什么想法或缺點都?xì)g迎與我分享指正,謝謝大家!
個人簡介:
子渝非魚,《韓老白故事征文比賽》第三名獲得者。
一名物理學(xué)畢業(yè)的文學(xué)少女,一個暫時沒有title的無名之輩,一個愿以修辭立其誠的寫手。少女心不死,英雄夢不滅,帶著感性與理性踏上江湖,執(zhí)筆為劍,愿為自己打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