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個人本事最大,各有文武本領。但孔子最喜歡的,也視為自己學問接班人的是弟子顏回。孔子曾經這么評論過顏回,“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意思是說,顏回對“仁”的境界可以保持三個月不改,而其他所有的弟子都做不到,有的幾天,有的一個月就不行了。孔子是很講“仁”道,“仁”在古代包括很多內容,仁慈、仁愛、公正等等。簡單說,就是判斷事情的對錯的好的標準都可以歸為“仁”的范疇。有“仁”才是君子的基礎??鬃佑诌M一步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你看孔子對顏回的評價多高,說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可惜英年早逝,他一死我就再也沒有見過像他那樣道德品質的人了。不遷怒、不貳過是顏回核心的道德品質,也是孔子對繼承人要求的君子之道。說來簡單,細想起來可就難了,要做到這兩句話就更難了。 “不遷怒”是指不亂發(fā)脾氣,不把對別人的氣撒在另一個人身上。比如我們白天在單位挨了領導的批評,拿人錢看人臉,只好忍了??墒且换氐郊依?,看見老婆,可找到出氣筒了,找個理由就罵他一頓,同樣的小事要在平時決吵不起來,可今天是遷怒于老婆了,老婆還一頭霧水,你說他冤枉不冤枉,這樣就破壞了夫妻間的感情,家庭和睦了。另外,電話里剛和家人絆了嘴,在辦公室里又不好帶在臉上,恰好同事和她開玩笑,這位馬上翻臉,和同事吵起來,這就影響了同事間的友誼了,就是遷怒。大家想想自己是不是經常犯這個毛病。我自問自己就做不到,心情好時想著再不亂發(fā)脾氣了,可是事到臨頭,又忘的一干二凈,所幸的讓妻子經常提醒我,他一說我還是能立即認識到并改正的。下一步就是要主動的“不遷怒”。家庭和睦了,同事友愛了,心情就會越來越好,遷怒的事不就越來越少了嘛。
“不貳過”可就更難了。說顏回犯過一次的錯誤,決不會犯第二次錯誤。人犯了錯誤,很多當時是并不知道的,且往往堅信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等到結果出來,證明自己的確錯了,又呼天搶地的賭咒發(fā)誓自己一定要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決不再犯??墒清e誤所付出的代價剛平復,就又風平浪靜、波瀾不驚了。誰還去反思過去的錯誤。即使有人反思,也是給自己定個性,由過去悔不當初的100%責任降到三七開、又五五開。。。。。。,責任越來越小了。不信您看,要不了多久,他準還犯同樣的錯誤,別說不貳過了,再三、再四的錯誤犯的人多得很。根本原因就是心里沒根,沒有一個判斷自身對錯的標準和天平,或者說是沒有參照的標尺。
至少我從今天開始有了這個標尺,就是用“不遷怒、不貳過”來衡量自己每一天、每件事。鍛煉自己的心性,樹立正確的道德行為準則。不敢說向顏回的學問努力了,做個坦蕩的君子還是很想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