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太:建造人間天河的人
作者:尚文婧
紅旗渠,這個被視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工程,她蜿蜒鑲嵌在太行山東麓,讓山西漳河水流淌到河南林州已半個多世紀。她滋養(yǎng)萬物,造福人民,其紅色精神在新時代仍然熠熠生輝。而他的總設計師吳祖太,卻將自己27歲的年輕生命,永遠留在了太行山,留在了紅旗渠!今天,讓我們再度走近這位六十多年前的英雄,去感受他的青春激情、使命擔當和不朽功勛。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人民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巨大熱情來奉獻祖國!吳祖太從河南黃河水利學校畢業(yè)分配到新鄉(xiāng)專署水利局工作,正是在這樣一個熱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時刻。一次,他隨同領導到林縣考察,看到這里高山屏障,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家家戶戶靠水窖儲存雨水做飯,心想不下雨的日子怎么辦?嚴重缺水使老百姓度日如年,苦不堪言。在林縣,一個新嫁來的兒媳婦不小心碰翻了公公翻山越嶺,從十多里山路外挑回的一擔水,竟悔恨得懸梁自盡!悲傷的公公掩埋了兒媳婦的尸體后,含淚離開故鄉(xiāng)外出逃荒,從此再也沒有回來。一擔水一個生命,這樣悲慘的故事在林縣竟不止一個。“一部林縣志,滿卷旱荒史。”這是六十年前林縣的真實寫照。這些深深刺痛了一顆年輕的心,也激發(fā)了他強烈的使命感!
吳祖太決定到林縣來,為林縣人民做些什么。那個年代,大中專畢業(yè)生是稀有人才,剛到林縣他便被委以重任,連續(xù)完成了幾個工程的設計建設任務,成為眾人皆知的“吳技術(shù)員”,更是縣委書記楊貴的得力干將。轉(zhuǎn)眼到了1959年,一個大旱之年,由于沒有水源,即使已建成的漢渠水庫也都干枯了。土地干裂成一道道寸把寬的縫隙,田間哪里還有莊稼的影子,連樹皮都被人們啃光了!缺水的問題,深深困擾著林縣人。為徹底解決飲水用水問題,時任中共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發(fā)出了“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他帶著吳祖太一路向西去找水,沿著漳河逆流而上,一直走到山西平順縣停了下來,眼前湍急的漳河水讓楊貴和吳祖太眼前一亮。經(jīng)過考察研究,并和山西溝通協(xié)調(diào),終將“引漳入林”工程提上日程,這就是后來聞名于世的紅旗渠工程!在給吳祖太下達兩個月拿出設計圖紙命令時,楊貴猶豫了一下。這個跨越兩個省、無數(shù)個鄉(xiāng)鎮(zhèn)村莊,穿過重重高山峻嶺的龐大工程,圖紙設計的難度他是清楚的,但他還是硬下心腸說:兩個月交任務,有問題么?吳祖太看著楊貴充滿期待的眼神,回答道“沒有”!
這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創(chuàng)舉,也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吳祖太和同伴背了一包干糧,帶著林縣僅有的水平儀出發(fā)了。他們翻山越嶺,實地勘測,餓了啃口冷饅頭,渴了有雪吃雪,沒雪就飲河水吃冰碴。白天測量,冒著山間刺骨的嚴寒,吳祖太要淌河水到對岸架設儀器;冒著墜下深淵的危險,他用繩子把自己吊在半山腰上測量勘探。一次,因繩子打滑,要不是同伴拼命拽住,吳祖太就摔了下去。直到多年以后,著名攝影家魏德忠在紅旗渠拍下的那張綁著繩子吊在懸崖邊半空鑿山的照片,其悲壯的英雄氣仍震動著世人。今天我們才知道紅旗渠第一位空中作業(yè)的人正是吳祖太。那兩個月,他顧不上后怕,沒有時間去回憶,每天晚上必須趕緊收集資料計算數(shù)據(jù),用算盤打了一遍又一遍,確定無疑后才在崖間或山洞就地鋪上鋪蓋過夜休息。
還差一天就兩個月了,外面飄起了雪花,透過窗戶看著遠處的崇山峻嶺,楊貴不知道這個年輕人明天是不是能如期來見他。正尋思著,一陣敲門聲突然響起。當吳祖太推開門走進來,低沉沙啞地說“楊書記,我們回來了”,楊貴發(fā)現(xiàn)面前這個25歲的小伙子胡子拉碴,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臉上還殘留著一道道血跡,飽受著山間風雨侵蝕的雙手緊抱著裝滿圖紙的解放包,絲毫也找不到往日那個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神采奕奕,英氣十足的青年水利專家的影子!但是,他一進辦公室見到楊貴,眼神就透出迫不及待的驚喜來,然后迅速掏出測量圖紙,在桌上展開??粗苊苈槁?、無數(shù)線條穿插其間的圖紙,看著圖紙上《林縣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設計書》,再看看眼前的吳祖太,楊貴既激動又心疼不已,他叫了一聲“祖太”,眼淚便奪眶而出,許久才哽咽道:“難為你了!”出發(fā)前沒有豪言壯語,回來后也不提歷盡艱辛,吳祖太就像在與時間賽跑,緊接著他很快描繪出施工藍圖,這就是后來的紅旗渠總設計圖。正是這張圖紙引領十萬大軍開進太行山,最終成就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
1960年元宵節(jié),天剛蒙蒙亮,首批四萬民工告別家人,肩負著百萬林縣人民的重托,浩浩蕩蕩開進了太行山。一場當時誰也沒想到會歷經(jīng)十年,人類史上罕見的戰(zhàn)天斗地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拉開了序幕。一場偉大的戰(zhàn)役一定是復雜多舛的,一定會歷經(jīng)無數(shù)風雨坎坷,然后像鳳凰涅槃般浴火重生!紅旗渠建設初期,七十多公里的戰(zhàn)線上,將近4萬人一擁而上,大家熱火朝天干起來,到處是開山炸藥聲,到處是嘭嘭的錘聲。由于戰(zhàn)線拉得太長,測量工作跟不上,指揮也處于失控狀態(tài),大家各自為戰(zhàn),有的挖錯了渠線,有的炸壞了渠底,最要命的是如果不能嚴格按照吳祖太設計的八千分之一的縱坡比來施工,后果不堪設想:坡度太緩,不僅水流不動,還會有大量泥沙沉積;坡度太陡,水根本流不過來,無法進入林縣大地。眼見到處都是問題 ,吳祖太頭都大了,他心里清楚照這樣下去,不僅水渠建不成,自己也會成為林縣的罪人。他急匆匆找到楊貴說了情況,楊貴大吃一驚,立即和吳祖太來到現(xiàn)場。看著亂糟糟失控的現(xiàn)場,楊貴趕緊下了停工令。很久以后回想起來,他仍心有余悸,對吳祖太說:幸虧你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啊,否則真要出大事,不僅是你,我更要成為林縣的千古罪人呀!
在吳祖太的建議下,四萬民工按照軍隊連營的建制組織起來,生活施工實行半軍事化管理。他們在懸崖邊,石洞里,山縫中,用石頭簡單地壘一下,拿繩子在外面一攔,把鋪蓋卷放進去就成了臨時的家。紅旗渠建設在統(tǒng)一指揮調(diào)度下嚴格按圖紙有序開工了。
吳祖太吃住在山間,既負責工程設計,依據(jù)勘測實況,繪制每項工程設計圖紙,還要考慮每個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山崖河澗,地形地貌十分復雜,水渠很難通過。在天險絕壁,吳祖太不斷改進設計方案,最終采用鑿隧洞,才讓渠道穿山而過;在總干渠跨越濁河的地方,他冥思苦想,反復研究,并多次拜訪附近山村老人。掌握河道地質(zhì)基礎和水文資料后,他科學地設計出“空心壩”,讓渠水從壩心通過,河水從壩頂溢流,適時解決了渠水與河水交叉的矛盾。
那些日子,吳祖太是在不停地破解重重難題中一路走過來的。紅旗渠最終削平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起幾十座橋梁,全長1500多公里,后來被譽為人工天河!這個偉大工程的構(gòu)想與最初的實踐就是來自于這位年輕的設計師、建設者。
1959年,是吳祖太最忙碌又最幸福的一年,帶著理想他如愿來到林縣已小有成就,如今又以滿腔熱情投身于紅旗渠建設中。這一年,經(jīng)人介紹,他認識了汲縣姑娘薄惠貞。薄惠貞20歲,是一名小學教師,知書達理,溫柔善良,非常理解支持他。兩個年輕人心心相印,恩愛有加,由于建渠而幾番推遲婚期之后終于歡喜地去領了結(jié)婚證。想著和心上人白頭偕老的未來人生,吳祖太覺得自己渾身都是力氣!紅旗渠建設任務艱巨緊迫,和妻子在一起待了五天,他便辭別妻子匆匆趕回了施工現(xiàn)場。
人生的殘酷往往以一種難以預料的方式讓人猝不及防。吳祖太怎么也想不到,他和新婚妻子這一別竟成永訣!婚后三個月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個通知,讓他馬上到專區(qū)去開會。因當時工期正緊,吳祖太希望能換別人去,但來人堅持讓他去,并且要馬上出發(fā)。吳祖太隱隱感到事情緊急。在路上,來人紅著眼睛艱難地開了口:“吳技術(shù)員,你要扛住……”原來是新婚不久的妻子為了搶救一個過鐵路的小學生,不幸遇難。此時,薄惠貞剛滿21歲!
如雷轟頂?shù)膮亲嫣募被鹆勤s到汲縣,看到事發(fā)地噴濺一地的鮮血,他一個趔趄,差點暈倒。來到妻子靈前,他抱著妻子嚎啕大哭。晚上守著妻子一夜未眠幾度失控,回憶著兩人在一起的每時每刻,吳祖太不明白幸福怎么就轉(zhuǎn)瞬而逝了。整整在妻子靈柩前不吃不喝坐了一天一夜后,他走出靈棚,擦干眼淚。他清楚,此刻的紅旗渠正是關鍵之時,如果讓悲傷摧垮了自己,影響了紅旗渠建設,恐怕妻子也不會原諒他。林縣百萬群眾“把水帶回來”的重托,長期缺水的孩子們那一雙雙渴盼的眼神,紅旗渠十萬修渠者事不成決不回家的鏗鏘誓言,地動山搖的開山炸石聲……這些都像重錘一般擊打著他的心房,他感到有一種力量強烈地沖擊著自己,這便是他為之奮斗的偉大理想和堅定信仰!他聽到了林縣的召喚, 含著悲痛,將妻子暫時埋葬在當?shù)?。次日,心中滴血的吳祖太在巨大悲痛中,來到妻子的墳塋前辭行:“惠貞,你先在這休息下,回頭等我來接你回咱老家去!”
吳祖太重新出現(xiàn)在紅旗渠施工現(xiàn)場,把悲傷藏到心底。他忘我地投入,沒有休息一天,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頭發(fā)不斷地脫落,1米80的個頭已不足六十公斤。這些他自己并未察覺,他腦子里裝的全是從漳河引來的水,是終于喝上水的林縣百姓的笑臉,是山崖上的工期,是時刻都不能掉以輕心的施工安全。1960年3月的那個下午,他收工后剛端起飯碗,一個民工急匆匆跑過來喊:“吳技術(shù)員,不好了,王家莊隧洞頂部出現(xiàn)了裂縫!”他聽了一驚,放下碗筷就沖出來,老司務長從后面拽住衣襟:“吳技術(shù)員,你吃過飯再去吧?!彼膊较蚯罢f:“不行,不能讓大家頂著危險去施工?!彼杆倥苓M隧洞內(nèi)察看險情,仔細檢查不留一處隱患,并毅然走進隧洞的最深處。就在此時,不幸發(fā)生了:洞頂突然坍塌,來不及呼救,瞬間他被埋在了里面!當現(xiàn)場的工友哭喊著拼命用雙手將他挖出來,已是冷冰冰一具尸體……
災難來得如此突然,未竟的事業(yè)、接亡妻回家、照顧年邁的父母,還有向往已久的在黨旗下莊嚴的宣誓……這一切都沒有來得及,吳祖太就離開了這個他熱愛的世界,離開了深愛著他的人們!
這一年,他27歲;這一天,距離他妻子離世不到100天。
1960年3月28日,吳祖太犧牲的日子,中共林縣黨委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沉痛哀悼這位為紅旗渠建設犧牲的年輕人,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后來,在修建紅旗渠犧牲的81位烈士的英雄紀念碑上,林縣人民又將吳祖太這位唯一的外鄉(xiāng)人的姓名刻在了首位。
有人說紅旗渠是人類被自然逼到極致后無奈的抗爭,但這種抗爭的輝煌和悲壯震撼了無數(shù)世人。吳祖太和他的戰(zhàn)友們以及數(shù)以萬計的建設者,以一種貫穿于那個時代的精神,以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拼搏,不僅留下了巨大的物質(zhì)財富,還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多年以后,英國一名資深電視導演來到紅旗渠,望著這項舉世震驚的工程,搖搖頭聳聳肩說:哦,這太不可思議了,不敢想象。西方人不敢想象的事情,在中國得以實現(xiàn),不是我們有三頭六臂,而是因為有一種精神叫紅旗渠精神!
今天,紅旗渠內(nèi),嘩嘩流淌的漳河水依舊在悄無聲息地滋潤著林州大地。八百里太行山上,紅旗渠穿越山脈,橫跨河流,似玉帶飄舞于云山霧海,像巨龍騰躍在崇山峻嶺。六十年來,她以自己獨特的壯烈雄姿,矗立在中原大地,成為人類精神不朽的豐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接續(xù)奮斗,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