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睡眠的10個常識,很多人都不知道!
1 遵循晝夜節(jié)律讓我們睡眠更加高效。
所謂晝夜節(jié)律就是到了某個特定時間段我們會自然而然想做什么東西。身體在晚上9點開始分泌褪黑素讓我們產(chǎn)生睡眠沖動,凌晨1-2點的時候我們睡的最深。另外一幅圖可以看到,從清晨醒來那一刻起,我們就會有三個睡眠需求高峰:下午1-3點,傍晚5-7點,以及晚上11點以后。
2 遺傳決定我們是早睡型還是晚睡型,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nèi)確定科學起床時間點。
有早起型人和晚睡型人。早起型人習慣于早上起床,晚起型人通常會晚一點,但根據(jù)晝夜規(guī)律,兩種類型人的最佳起床時間不會超過2小時。我們可以通過嘗試找到自己最合適的起床時間點。
3 科學制定自己的起床和睡覺時間。
從你定的起床時間開始,根所需睡眠周期個數(shù),逆推就是睡覺時間。比如你最合適的睡眠周期是5,要7點起床,那么晚上11點半就必須睡了。
4 按周規(guī)劃睡眠周期總數(shù)是最好的,不糾結(jié)于未夠睡眠周期的一兩天。
比如你每天要5個睡眠周期,一周就是35個,30-35個都不會有太大影響。通常晚上沒睡夠,白天很多人會有補覺的心理壓力。但只要不連續(xù)3天打破習慣的睡眠周期,那么影響就不大,我們的身體會有強大的調(diào)節(jié)能力。
5 睡前做簡單又充分的準備,有助于我們更好更快進入睡眠狀態(tài)。
例如:可以模擬自然環(huán)境。睡前洗個溫水澡,讓身體提高一兩度再睡,模擬從溫暖到?jīng)鏊^程。讓臥室的燈比客廳暗一些,模擬從光亮到昏暗過程。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關掉大部分有干擾的藍光電子設備——這容易讓頭腦變得清醒,不容易入睡。
6 采用嬰兒睡姿能獲得更好的睡眠質(zhì)量。
身體側(cè)臥,躺向自己非慣用手一側(cè)(慣用右手,躺左邊,慣用左手躺右邊),雙膝微微彎曲,手臂置于胸前,輕輕交疊一起,頸部、頭部和臀部形成一條平滑的直線。這種睡姿會讓你更有安全感,同時也能夠改善打鼾的情況。
7 醒后的程序也非常重要。
用自然光喚醒(或者借助自然光喚醒燈),注意聽到鬧鐘不要馬上坐起來,也不要立刻打開手機。神經(jīng)緊張快速起床,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大的傷害。用比較慢的節(jié)奏起來,開啟不慌不忙的一天。
8 如果錯過了睡覺時間,怎么辦?
社交、繁忙的工作,使我們睡覺時間不可避免受到一些干擾。正確做法是,等下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再睡。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因為特殊情況沒能10點半準時睡覺,差不多12點再睡。效果比直接入睡更好。
9 周末也不要輕易打破起床時間,保持睡眠周期讓你更有活力。
很多人會有周末補覺的想法,這個無可厚非,不然人生也太艱難了。不過為了睡眠周期的連續(xù)性,你可以選擇更明智的做法。仍然按固定時間起床,先起來一小段時間,吃個早餐,然后再去補一覺,這樣既能繼續(xù)發(fā)揮睡眠周期的作用,又能讓自己得到及時的休整。
10 利用補眠技巧獲得高效的精力恢復。
按照晝夜節(jié)律,最好是在下午1-3點,次優(yōu)選是傍晚5-7點,我們可以設定30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不一定要睡著,哪怕是閉著眼休息也行。這樣短時間就能補充昨晚的睡眠不足,同時消除大腦的疲勞,讓你的身體重回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