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的鴨蛋
劉向軍
現(xiàn)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當年在報考國立山東青島大學的時候,數(shù)學考了零分,得了鴨蛋;語文讓以“雜感”為題寫一篇作文,他寫了三句話的一首小詩共28個字,主考官聞一多給他打了98分的高分,結(jié)果臧克家被成功錄取。
臧克家的小詩是這樣的:
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
但誰把幻光只看作幻光,
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
這28個字都認識,但合起來卻令人玩味費解。理解的難點在于前兩個“幻光”和第三個“幻光”各做怎樣的理解?前兩個“幻光”是不是可以解釋為夢想、或者欲望呢?最后一個“幻光”是否可以解釋為榮耀或者虛無呢?也就是說臧克家在這里到底想要表達人生在世是該追求還是不該追求某種欲望呢?或者說導致人陷入無邊苦海的,是對某種低級庸俗欲望的執(zhí)著追求從而陷于平庸的生活不可自拔呢,還是說不屑于追求某種欲望反而導致人無所事事、碌碌無為呢?
如果換成別的主考官,對這種似通不通的詩句恐怕不屑一哂。試想:不把“幻光”看作“幻光”,難道要把“幻光”看作“光幻”不成?難道不把“幻光”看作“幻光”,人生就不再會是無邊的苦海了嗎?好在臧克家有幸遇到了聞一多,聞一多從這三句似通非通的詩句中讀出了青年考生儒道交織、形象思辨的詩情。聞一多這位伯樂使臧克家這匹千里馬日后大放異彩。
臧克家無疑是有文學天賦的,在參加考試之前,臧克家在黃埔軍校當過兵,在農(nóng)村種過地,卑微的出身和殘缺的教育沒有扼殺他的詩情。如果按照我們今天的高考制度,臧克家無論如何是不可能上大學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夠被這般破格錄取的。在高考之前,臧克家是學過數(shù)學的,但他的數(shù)學那不只是“偏科”,而是根本無科可言——零分,鴨蛋!如果再讓他學英語,再讓他學理化生,再讓他學政史地,然后參加高考,會是個什么樣子呢?極大的概率是臧克家成為一個落榜生。
我們的基礎(chǔ)教育和高考制度,如何把握全面培養(yǎng)與張揚個性的分寸,如何發(fā)揮淘汰與選拔的甄別功能,如何引導學生多元成功,恐怕仍需要從臧克家的“鴨蛋”中吸取一些智慧。
2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