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文明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西方文明的發(fā)展道路。古希臘哲學是希臘文明中最輝煌燦爛和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其所留下的文明遺產,惠澤了現(xiàn)代社會及人類發(fā)展,諸如米利都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shù)學、物理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的早期探索,自泰勒斯到阿那克西美尼、格拉底到亞里士多德師生間堅持愛智求真和獨立批判的精神,演繹論證、邏輯推 理等辯證方法等等。古希臘哲學還影響了近代學科的建立,并對基督教的產生有所貢獻,深深影響至今日社會。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指出公元前 800 年至 200 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這一時期,“先知們所提出的四項原則 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它們對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在?種程度上決定了西方、 印度、中國、伊斯蘭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及其獨特的文明發(fā)展道路”。而該時期的古希臘文明,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對整個西方社會的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奠定了西方文明的根基。
伯特蘭·羅素曾說,古希臘人“首創(chuàng)了數(shù)學、科學和哲學,他們最先寫出了 有別于純粹編年表的歷史書,他們自由地思考著世界的性質和生活的目的,而不 為任何因襲的正統(tǒng)觀念的枷鎖所束縛。所發(fā)生的一切都是如此之令人驚異”。 羅素還說,“要了解一個時代或一個民族,我們必須了解它的哲學”,作為古希臘文明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古希臘的哲學,尼采也有贊譽:“泰勒斯、阿那 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阿那克薩哥拉、恩培多克勒、德謨克利特、 蘇格拉底這樣一個驚人理想化的哲學群體,每個民族都會自慚形穢”。正如恩格斯所說:“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種觀點的胚胎、萌芽。”哲學是一個時代精神最集中的反映,因此,認識和了解古希臘的哲學所遺留的文化遺產,對我們了解西方乃至全人類的文明都有極大裨益。本文將對古希臘哲學中所蘊含的智慧精粹對現(xiàn)代人類生活產生的影響進行一番論述。
一、自然科學之濫觴
“唯有希臘哲學才是科學的母親”,西方的自然科學傳統(tǒng)濫觴于古希臘學,其自然哲學幾乎囊括了近代自然科學的各種門類。
泰勒斯作為希臘七賢之一,創(chuàng)立了希臘第一個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他 曾訪問過埃及,甚至巴比倫,帶回了天文學和幾何學的知識,并且根據(jù)幾何學的 原理計算過埃及金字塔的高度,發(fā)明了演繹數(shù)學,而且著名的泰勒斯定理就是他的名字命名。泰勒斯癡迷于對自然的探索,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曾清楚地 記載了泰勒斯成功地預言了在公元前 585 年 5 月 28 日的日食。他對天文學的愛反映了人類初期對于宇宙自然的探索,這種好奇心對于自然科學的產生十分重 要。泰勒斯的自然哲學思想中認為“水是世界或自然的本原”的這一解釋,表現(xiàn) 出他開始將神話的超自然的解釋自然化,這是科學方法的開端,用羅素的話說就 是,“很少表現(xiàn)出來夾雜有任何不恰當?shù)纳袢送w的愿望和道德的觀念”,“鼓舞了后來的研究者”。
阿那克西曼德作為泰勒斯的學生,第一個畫出了陸地和海洋輪廓的地圖,后人稱其為“科學地理學之父”。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阿派朗”(apeiron),這是 西方第一個物質概念,從科學史角度來看,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用非感性 的物質性的概念作為解釋自然的基本元素,這對于最終推動原子論的產生是有積 極意義的。而且,阿那克西曼德還有一個天才的猜想,即認為人是由魚變來的, 這也與兩千年后的達爾文的發(fā)現(xiàn)不謀而合。
畢達哥拉斯學派最早使用“數(shù)學”一次,認為“數(shù)是萬物的本原”,“一切可以認識的事物都包含著數(shù);沒有數(sh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被思維或被認識”。畢達哥拉斯還發(fā)現(xiàn)了勾股定理,又稱畢達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等于 另外兩邊平方之和,并且在數(shù)學上試圖用演繹的方式來證明定理,這一方法在科學上的意義是非凡。據(jù)記載,畢達哥拉斯曾經過一個鐵匠鋪,聽到打鐵的叮當之聲,十分悅耳,于是他受到啟發(fā),并進一步比較了不同重量的鐵錘打鐵時發(fā)出的 不同聲音,從而測定了它們和不同音調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他又在琴弦上做了試驗, 發(fā)現(xiàn)了音程(tone)和弦與弦的負重之間的比例關系。有人對這一發(fā)現(xiàn)做了如下評價:“這一發(fā)現(xiàn)大概是物理定律的第一次數(shù)學公式的表示,完全可以認為是今 天所謂理論物理學的第一步?!?/p>
畢達哥拉斯學派對現(xiàn)代意義科學的誕生有著直接的影響。開普勒是位數(shù)學家, 他相信畢派的學說,認為宇宙是按照數(shù)的和諧運轉的,于是他大膽假設可以用? 種數(shù)學公式表達行星運動,然后將觀測資料放入公式中加以運算,最后終于發(fā)現(xiàn) 了行星運動的三定律。哥白尼的學說也深受畢派的影響,經過伽利略等人的探索, 最后產生了牛頓力學,這樣才有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自然科學。
古希臘早期的哲學,從泰勒斯到原子論者,還有畢達哥拉斯學派,都對現(xiàn)代 數(shù)學、物理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的創(chuàng)立具有深刻的啟蒙和奠基作用。
二, 愛智求真、獨立批判之精神
“哲學”(philosophy)一詞源于古希臘文 philein(philos)和 sophia,前表示“愛”,后者表示“智慧”,兩者放在一起就是“愛智慧”的意思。
《中國青年報》曾在 2012 年刊登過一篇文章——《中國高校必須教會學生提問》,其中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約翰·霍普克羅夫特認為中國留學生有非常出 色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我布置一項難度很高的問題給他們的時候,他們哪怕 不吃不睡,也能很快把問題的解決方案給我”。然而,當他讓這些中國留學生自 主設計一個完整的項目,或者讓他們針對研究過程尋找問題的時候,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會被難倒?;羝湛肆_夫特教授認為中國高校有兩點應開始著手改進: 首先,讓學生們明白,科學研究都是從提出簡單問題開始的;其次,應當學會問問題。
而在西方科學中的這種主動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與西方哲學的傳統(tǒng)有密切的關系。自古希臘時期,哲人就樂此不疲地追求著智慧和真理,在 求真愛智的過程中,他們不斷地從提出簡單的問題開始,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培 養(yǎng)出獨立思考和自我批判的精神風尚。
原子論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經如此說道:“我寧愿找到一個因果的說明。而 不愿獲得波斯的王位?!痹谙ED哲人看來,窮究宇宙的本原,追問人生的意義是 最高的自由和人生的幸福,求知僅僅是為了求知而已。《愛因斯坦語錄》中也有 對此深表認同的話:“不管多么投入地工作,如果目的是追求名利,那就不會人類的進步有所貢獻。”德謨克利特為了解釋其所生活的世界,還曾研究過墳墓 中的尸體,并且認為“在一段時間內尸體的指甲和頭發(fā)還在生長”??梢?,古希臘哲人對真理和智慧是及其熱愛的。
富于思辨,即獨立思索、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古希臘民族的另一大特點,這也 是古希臘哲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的明顯特征。米利都學派三位哲人是師生關系,但 是他們對于世界本原的闡釋卻大不相同:“泰勒斯以為水是原質,其他一切都是 由水造成的;泰勒斯又提出大地是浮在水上的”。而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抽象的 “阿派朗”,阿那克西美尼并不認同他的老師,他綜合“水”與“阿派朗”的特 征,提出了“氣”本原說。這種批判與思辨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蘇格拉底、?拉圖、亞 里士多德師徒三人身上也有所體現(xiàn),對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具有深刻意義。
三,對現(xiàn)代學科分類及宗教等的影響
在古希臘人求真與批判中,論證成為了必要,于是一套嚴密的邏輯思維方式慢慢得以形成和發(fā)展。在古希臘,論證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投票、抽簽、辯論 都是論證的范疇,但是要得到令人信服的效果,就必須要有嚴密的思維邏輯。羅 素說:“亞里士多德的影響在許多不同的領域里都非常之大,但以在邏輯學方面 為最大?!辈⑶以谥惺兰o至文藝復興以后,其在邏輯學領域都一直保持著權威地位。
亞里士多德還明確提出了科學分類學說,各門不同的科學依據(jù)不同的目的, 可以劃分三類:創(chuàng)制科學、實踐科學和思辨科學。所謂“創(chuàng)制科學”就是指有關 生產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知識,“創(chuàng)制的本原或者是心靈或理智,或者是技術,或者是 ?種潛能,他們都在創(chuàng)制者之中”,比如建筑學、修辭學、詩學等。所謂“實 踐科學”,就是以善為目的和導向的知識,“實踐的本原即意圖則在實踐者中,因 為意圖的對象和作為之結果是同一的”,比如政治學、倫理學等。這兩類科學 都是圍繞著人而發(fā)展起來的,都具有?種實用的價值。但第三類科學,即“思辨 科學”不同于前兩種科學,它沒有任何目的,純粹是為了知識本身,因此思辨科 學在各門科學中最為高貴,其根據(jù)研究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種,即物理學、數(shù) 學和形而上學。亞里士多德的此番學說既為各門科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各門科學脫離哲學母體而走向獨立發(fā)展道路創(chuàng)造了條件。
古希臘哲學發(fā)展到晚期時,對基督教的產生具有一定的影響。希臘化時期, 斯多亞學派系統(tǒng)地提出的世界主義觀點,突破了狹隘的民族主義,認為每一個人 都在世界理性或普遍理性的支配下,從這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世界公民,并 不是?一城邦或國家的公民。而基督教的世界主義正式吸收了斯多亞學派的這一點加以改造,使得其成為世界范圍的宗教,有了理論基礎。
古希臘哲學中孕育了現(xiàn)代文明的諸多因素,是人類文明中不可忽視的一筆貴遺產。如米利都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shù)學、物理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的 早期探索,是自然科學發(fā)展的濫觴;自泰勒斯到阿那克西美尼、蘇格拉底到亞里 士多德師生間堅持愛智求真和獨立批判的精神,演繹論證、邏輯推理等辯證方法 為知識的發(fā)展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同時,古希臘哲學還影響了近代學科的建 立,并對基督教的產生有所貢獻,深深影響至今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