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釀酒葡萄種類繁多,但如今的葡萄酒市場主要由一小部分“明星葡萄”的佳釀?wù)紦?jù)。今天,紅酒世界網(wǎng)(微信號:wine-world)為你介紹這些葡萄“明星”的身世來歷及發(fā)展經(jīng)歷。
雖然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釀酒葡萄多達6,000余種,但經(jīng)過幾千年的葡萄酒釀造實踐,只有一小部分葡萄品種脫穎而出,成為了葡萄酒界熠熠發(fā)光的“明星大亨”,占據(jù)了葡萄酒釀造的主要市場。那么,這些葡萄“大亨”有著怎樣的身世來歷,又經(jīng)歷了何種發(fā)展呢?
花妃城堡葡萄園內(nèi)的葡萄串(圖片來源:C. Decoster, Chateau Fleur Cardinale)
(Cabernet Sauvignon)
赤霞珠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葡萄品種之一,被譽為“紅葡萄品種之王”,能夠釀造出色澤赤赭如霞光的酒液,其美麗的中文譯名便是來源于此。同時,該品種釀成的葡萄酒也有著與高顏值完全匹配的實力——成酒酒體飽滿、層次復雜、果味突出、結(jié)構(gòu)宏大且陳年潛力巨大。
不過,關(guān)于這位紅葡萄品種之王的身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赤霞珠英文名中的“Sauvignon”是由法語的“sauvage(野生)”演化而來,因此猜測赤霞珠應該與法國本地的歐亞葡萄(Vitis Vinifera)有關(guān),也有人認為該品種起源于西班牙的里奧哈(Rioja)。直到1996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造系(Department of Viticulture and Enology)的卡羅爾·梅雷迪斯博士(Dr. Carole Meredith)帶領(lǐng)的研究團隊進行了DNA分析,才發(fā)現(xiàn)了赤霞珠的真正起源——赤霞珠是由品麗珠(Cabernet Franc)和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雜交而成的。
赤霞珠(圖片來源:Doris Schneider, Julius Kuhn-Institut)
赤霞珠作為品麗珠與長相思的“孩子”,在風味特點上與其“父母”有相似之處——赤霞珠帶有的黑醋栗和鉛筆芯的氣息與品麗珠的品種香氣十分相似,而展現(xiàn)出來的青草香氣則與長相思如出一轍。不過,從“體格”上來看,赤霞珠的個頭要稍小于品麗珠,在成酒酒液顏色上,赤霞珠也要略深一些。此外,用赤霞珠釀造的紅葡萄酒與品麗珠葡萄酒相比,在單寧含量和酸度上都會稍高一些,酒體也更為飽滿。
杯中的赤霞珠葡萄酒
約在17世紀,赤霞珠于法國波爾多誕生,而如今的赤霞珠已然成長為一個成熟而優(yōu)秀的釀酒葡萄品種,在梅多克(Medoc)、佩薩克-雷奧良(Pessac-Leognan)及(Napa Valley)等許多地區(qū)都發(fā)展得風生水起。此外,赤霞珠深諳“入鄉(xiāng)隨俗”的道理,在各地展現(xiàn)出了不同的風格:波爾多的赤霞珠常常和梅洛及品麗珠混釀,這種以赤霞珠為主導的混釀葡萄酒風格強勁,陳年潛力大,常帶有黑色水果以及橡木桶的香氣;納帕谷擁有多種不同的地形、微氣候和土壤類型,其山谷產(chǎn)區(qū)的赤霞珠風格精致、以果味為主導,山坡產(chǎn)區(qū)的則風格奔放、更具結(jié)構(gòu)感且?guī)в袩熝偷V物質(zhì)風味。
金玫瑰城堡紅葡萄酒,以赤霞珠為主導的波爾多混釀(點擊圖片即可跳轉(zhuǎn)購買)
(Merlot)
梅洛和赤霞珠在釀酒時常常成雙成對地出現(xiàn),宛如一對親密的雙生姐妹,其實,若是在“族譜”上進行查證,兩者間確實存在半同胞關(guān)系——梅洛也是品麗珠的后代,是由品麗珠與夏朗德黑瑪格德蓮(Magdeleine Noire des Charentes)這種罕見的葡萄品種雜交而得。
梅洛(圖片來源:Ursula Bruhl, Julius Kuhn-Institut)
生長于溫和或涼爽氣候下的梅洛通常帶有草莓、紅漿果和薄荷的風味,這與品麗珠的品種特性相似,而炎熱氣候下的梅洛則往往散發(fā)出黑莓、黑李子和巧克力的香氣。此外,與品麗珠一樣,梅洛也偏好富含石灰石的黏土土壤,而與大多數(shù)品種相比,梅洛開花和成熟期偏早的特性則“遺傳”自夏朗德黑瑪格德蓮。
2013年金鐘酒莊紅葡萄酒,以梅洛為主導(點擊圖片即可跳轉(zhuǎn)購買)
與赤霞珠一樣,梅洛也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紅葡萄品種之一,除了在家鄉(xiāng)法國擁有穩(wěn)固的地位,其足跡也遍布各大產(chǎn)酒國,“事業(yè)”可謂是實現(xiàn)了國際化。其中,在法國波爾多右岸的圣埃美?。⊿aint-Emilion)、(Pomerol)以及弗龍薩克(Fronsac)產(chǎn)區(qū),梅洛在混釀中占主導地位,能夠賦予葡萄酒紅色水果的香氣,同時增加酒體,成酒風格往往較為優(yōu)雅;而阿根廷、澳大利亞及美國加州(California)等產(chǎn)地的梅洛葡萄酒則通常酒體飽滿,單寧柔順,酒精度高,且?guī)в泻谳?、黑李子和黑櫻桃等成熟黑色水果的風味。
(Carmenere)
佳美娜是波爾多六大紅葡萄品種之一,其外文名“Carmenere”來源于法語中的“carmin”,意為”秋季樹葉即將掉落前呈現(xiàn)的深紅色”,在名字意境上,倒與赤霞珠頗為有緣,不過,除了這層聯(lián)系外,佳美娜與赤霞珠還有更為親密的“親戚關(guān)系”—— 佳美娜也是品麗珠的后代,它由品麗珠與現(xiàn)已消失的大卡本內(nèi)(Gros Cabernet)葡萄雜交而來。
佳美娜(圖片來源:Ursula Bruhl, Julius Kuhn-Institut)
與其親本品麗珠相似,佳美娜果實較小,釀造的葡萄酒常帶有胡椒香料的味道,其在不成熟時帶有的青椒和蘆筍香氣與品麗珠尤其類似,而成熟度高的佳美娜釀成的葡萄酒則含有黑色水果、巧克力和咖啡的風味,酒液顏色較深,酒體較為飽滿。
雖然佳美娜和赤霞珠一樣誕生于波爾多,但是佳美娜與“姐妹”赤霞珠的發(fā)展經(jīng)歷卻大相徑庭。佳美娜似乎天生身體較為“嬌弱”,雖然曾在18世紀時廣泛種植于梅多克地區(qū),但由于在潮濕寒冷的天氣下開花困難,容易坐果不良,因而產(chǎn)量較其他的品種低很多。此外,佳美娜葡萄藤的根部容易感染病害,因此,當19世紀末根瘤蚜蟲病席卷整個歐洲葡萄園時,佳美娜葡萄藤受災尤其嚴重。如今,佳美娜的蹤跡在其家鄉(xiāng)已十分難尋。
“智利酒王”活靈魂酒莊紅葡萄酒,由佳美娜與赤霞珠等混釀而成(點擊圖片即可跳轉(zhuǎn)購買)
不過,在法國歷經(jīng)坎坷的佳美娜,卻在漂洋過海到達智利后獲得新生并大有作為。在這個遠離歐亞大陸、氣候干燥溫暖的國家,佳美娜免受了根瘤蚜蟲病的危害,并能達到完美的成熟度。如今,佳美娜已成為智利代表性的紅葡萄品種,世界上90%的佳美娜均出產(chǎn)自智利。其中,卡恰布谷(Cachapoal Valley)和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生產(chǎn)的佳美娜葡萄酒因奔放的風格而頗有名氣。
(Chardonnay)
霞多麗是種植范圍最為廣泛的白葡萄品種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白葡萄品種,被人們稱為“百變女王”。1999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法國葡萄DNA分析論文中指出霞多麗是由皮諾(Pinot)家族品種和白高維斯(Gouais Blanc)雜交而成的。
勒弗萊酒莊的霞多麗(圖片來源:www.leflaive.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