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永遠不缺贏家,缺的是“壽星”。
2019年2月23日晚間,伯克希爾董事長巴菲特發(fā)布了最新一封致股東的信。這已經(jīng)是他領導下的第54封股東信。
根據(jù)新修訂的美國會計準則,伯克希爾2018年共實現(xiàn)盈利40億美元。包括248億美元的運營利潤、30億美元的非現(xiàn)金形式的無形資產(chǎn)減記(主要來自卡夫亨氏)、28億美元的資本利得(來自出售可投資證券)、損失最大的要屬投資組合中未實現(xiàn)的資本損失,該數(shù)值達到了206億美元。
而一年前,伯克希爾實現(xiàn)凈利潤為449.4億美元。一年不到利潤縮水九成,主要是因為會計準則轉(zhuǎn)變。巴菲特再次在股東信里提到,公認會計原則不能正確反映伯克希爾長期穩(wěn)定的收益。
長期來看,1965-2018年,伯克希爾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8.7%,明顯超過標普500指數(shù)的9.7%。1964-2018年伯克希爾的整體增長率是1091899%(即10918倍以上),而標普500指數(shù)為15019%。
在本次的股東信上,巴菲特回顧了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人們的悲觀情緒,以及當年的美國內(nèi)戰(zhàn),還有經(jīng)濟大蕭條。他認為伯克希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搭了美國經(jīng)濟的順風。
巴菲特給股東們算了筆賬?!叭绻?7年前)我的114.75美元投資于一只免管理費的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基金,并且所有股息都進行了再投資,那么到2019年1月31日,我所持股份的價值(稅前)將達到60.6811萬美元,也就是5288倍。與此同時,當時免稅機構(gòu)(比如養(yǎng)老基金或大學捐贈基金)100萬美元的投資將增加到53億美元左右?!?/strong>
巴菲特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杰出的投資家。然而相比成功后的聲名遠揚,一個偉大人物從0到1,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軌跡,其實對于大眾而言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可參考性。
早在1956年,年僅25歲的巴菲特帶著10萬美元回到家鄉(xiāng)奧馬哈,并建立了一個投資合伙基金——巴菲特有限聯(lián)合公司。
此后,巴菲特開始每年給自己的投資合伙人寫信。在今天看來,這些信件可以說是價值連城,因為它們記錄了一個手中最初只有一小筆資金的年輕投資者在成功過程中的思考模式。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投資原則篇》
中信出版集團
有沒有什么基本的原則,是從始至終貫穿整個投資生涯的?
巴菲特在一封又一封寫給股東的信中,總是會不斷重申一些投資原則。這些原則里,態(tài)度重于智商——即使對最有經(jīng)驗的投資者來說,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而不被潮流吸引也是最難做到的事情之一。每個人都能從巴菲特身上學到他是如何掌控自己的投資心態(tài)的。
關于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很多人其實早有耳聞。比如“不看股票看公司、不想價格想價值、不做投機做投資”。此外,巴菲特本人多次表示,不做預測股市漲跌或經(jīng)濟波動的事。
在這些理念的支撐下,有三種投資類型貫穿了巴菲特的投資生涯,并最終為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功。
①低估值型投資
所謂低估值型,就是指那些價值被低估的股票,這在三種類型中所占比重最大。而要投資這一種類型股票的關鍵點就在于,要做好對公司的估值,而且還要長期堅持。
因為這種股票唯一的好處就是價格低廉,不受市場追捧。當你買入的時候,每只股票的價值都遠遠高于它的價格,這就形成了相當大的安全邊際。
如何給潛在的低估值型投資項目進行評估呢?有5個重點可供參考
確定方向:為了了解公司狀況,需要什么工具或特殊知識?
分析:公司及其所在行業(yè)的經(jīng)濟基本面怎樣?
最壞打算:我的決定是錯誤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錯了,可能要損失多少錢?
企業(yè)當前的內(nèi)在價值是多少?其價值增長或萎縮得有多快?
比較:對股價下行風險和上漲概率進行合理權(quán)衡吼,當前價格相對于公司內(nèi)在價值的折價,和其他所有可能選擇比起來是否對我更有利?
②合并套利型投資
在巴菲特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他就花了25美分從祖父的店里買了一箱6罐裝的可口可樂,然后以每罐5美分的價格零售出去,每箱“套利”賺20%的利潤。小小年紀的巴菲特就已經(jīng)懂得了金融領域的所謂的“套利”手法。
在套利型投資中,巴菲特認為投資結(jié)果取決于公司行為,而不是股票買賣雙方的供給和需求關系。
而對于他和他的股東們來說,這些套利機會主要來自大型綜合石油公司收購石油生產(chǎn)商。而作為巴菲特的第二大投資類別,套利型投資雖然毛利潤看起來很低,但從長期來看,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低估值型一樣可以跑贏道瓊斯指數(shù)。
③控股型投資
在對控股型權(quán)益進行估值時,主要決定因素是贏利能力(過去的和未來的)和資產(chǎn)價值。這一類投資,就意味著你能擁有控股權(quán),或是大股東,對公司的決策具有話語權(quán)。
控股型有的一開始就是通過大宗交易買入,有的是從低估值型發(fā)展而來。這種投資類型的必要條件就是物美價廉。
當你能夠取得控股權(quán)后,投資價值就不再取決于經(jīng)常失去理智的市場報價,而是取決于企業(yè)本身的價值。而想要衡量這種類型的收益,巴菲特認為還是需要至少看幾年時間。
而每年公之于眾的信件,就像是巴菲特描繪的財富地圖。這些寶貴的經(jīng)驗和智慧,或許能給今天致力于實現(xiàn)財富自由的人們一些重要的啟發(fā)和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