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您是不是被一部故事情節(jié)蕩氣回腸的電視劇圈粉了?
——沒錯,就是這部:
今年初,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四十集電視劇《于成龍》。
說起這位于成龍于大人,曾在清康熙年間做過直隸巡撫,治理過通州。
更傳奇的是,和咱通州有淵源的好官,還不只一個于成龍大人,而是兩個于成龍——他們都名垂青史,都為咱通州人做了不少好事!
真是無巧不成書?。?/span>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通州小布這就為您慢慢道來:
古有諺語——“前于后于,百姓安居!”
今天,也許大部分通州人說不清楚這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在三百多年前的通州,沒人不知道“前于后于”!
沒錯,相信你也猜到了,這句話說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于成龍,另一個還是于成龍。因為兩個于成龍年齡相差22歲,通州人也稱他們?yōu)?strong>大小于成龍。
兩人不但同名同姓,還都曾在清康熙年間治理過通州,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們又都曾先后擔(dān)任過直隸巡撫,而且都廉能至極,惠澤了萬千百姓,讓百姓念念不忘,為世人稱道。
▲今年初,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于成龍》,說的就是通州人口中的大于成龍的故事。
▲此前,更早版本的20集電視連續(xù)劇《一代廉吏于成龍》,藝術(shù)再現(xiàn)了大于成龍20多年勤政愛民、廉潔奉公、政績卓越的從政生涯,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思考和啟迪!感興趣而得市民朋友可以上網(wǎng)看看。
根據(jù)光緒版 《通州志》記載: 當(dāng)時“前于”(字北溟,也稱大于成龍)任直隸巡撫,實施了很多有益于老百姓發(fā)展的舉措。 “后于”(字振甲,也稱小于成龍),任通州知州,在通州做出了很多為人稱道的實績。 通州人民同時受惠于兩位“于成龍”的“惠政”,為感念他們的恩德,故民間有前于后于,百姓安居之謠。
前于
后于
其人
前于
前于,指的就是有“天下廉吏第一”美譽的于成龍,生于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曾任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等要職。
他生于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比另一位于成龍大22歲。
▲大于成龍, 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
大于成龍,雅號“于青菜”。
在20余年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才能卓越優(yōu)異),以卓著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贊譽為“天下第一廉吏”!
大于由直隸巡撫升任兩江總督,上任時,他和小兒子合坐一輛驢車,用幾十文錢住旅館,沒有煩勞沿途驛馬和驛站。在官署里,他每天多吃青菜。沒茶葉,他就采摘官署屋后的槐樹葉子替代,槐樹因而漸漸變禿。
▲任直隸巡撫期間,大于成龍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為百姓開倉放糧,救活無數(shù)饑民。
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特簡”于成龍為直隸巡撫。翌年春,康熙皇帝召見于成龍,當(dāng)面褒贊他為“今時清官第一”,并“制詩一章”表賜白銀、御馬以“嘉其廉能”。
未逾兩年,又出任兩江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八日,于成龍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關(guān)頭,終年六十八歲。
于成龍去世時,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別無余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
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賜謚號“清瑞”,這是對他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
后于
后于,即河道總督于成龍,生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號如山,祖籍遼東,生于直隸固安(今河北省固安縣),為漢軍鑲黃旗人,曾任通州知府,直隸巡撫、河道總督等要職。后人稱他為小于成龍。
▲電視劇《于成龍》中,小于成龍的熒幕形象。
小于成龍,字振甲,號如山。
康熙七年,任直隸樂亭知縣,八年任灤州知州,十八年任順天府(通州)知州,二十五年任直隸巡撫,二十九年任左都御史兼鑲紅旗漢軍都統(tǒng),三十年復(fù)任河督。
在通州任職時,小于成龍清廉自律,熱誠為民。他時常說:“我能做的,就是不剝削百姓,不對百姓刻薄,百姓的矛盾事事非非,我都公開對待絕無私心,凡是能為百姓做的興利除弊之事我都盡量去做好,滿足百姓的心愿。
康熙三十九年,小于成龍因積勞成疾,病逝于工作崗位上。
小于成龍從康熙七年(1668年)從政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病逝,為官30余載,一直清廉愛民,深得百姓擁戴,頗得康熙器重,是一位永垂青史的好官。
大于
小于
佳話
小于在大于手下做過知州,還曾得到過大于的保舉,后因政績升任江寧知府。
后來,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寧,見到小于時,還要他好好向大于學(xué)習(xí)。這算得上是清史上的一段佳話。
▲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
話說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京東地區(qū)爆發(fā)了地震,震中在三河,通州損失重大,府衙損毀嚴(yán)重,民眾生活苦不堪言。
當(dāng)時,小于成龍臨危受命,被提拔為通州知州。
根據(jù)《康熙順天府志》記載,小于成龍當(dāng)年十二月到任。
到任后,他妥善安排災(zāi)民,百姓很快就進入正常生產(chǎn)生活狀態(tài)。不僅如此,他還帶頭捐出俸祿,重新修建通州文廟和義學(xué)。
在他的帶領(lǐng)下,其他官員和富商也紛紛慷慨解囊,募集資金,使其它一些公共設(shè)施和建筑也逐漸得以恢復(fù)。
知州率先垂范下,通州很快恢復(fù)重建,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在地震考驗下,小于成龍為通州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就這樣贏得了通州百姓的信任。
正如光緒版《通州志》記載: “編氓苦不給,公為之經(jīng)畫區(qū)處,均賴以安。捐俸倡募,重建至圣廟,復(fù)置義學(xué),其他祠守表坊,靡不次第修整。” 其實小于成龍的拿手好戲還在后面呢! ——從康熙十八年到二十一年,小于成龍任通州知州期間,社會治安良好,經(jīng)濟繁榮,文教興盛,百姓安居樂業(yè),大家交口稱贊。 康熙十九年,大于成龍任直隸巡撫。他當(dāng)政期間推行了很多好政策,也為咱通州百姓帶來了福祉。 翌年春,大于成龍到通州視察,在水利工地上,見到了通州知州于成龍——兩位于大人,就這么在通州相遇了! 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較為真實地還原了兩位于大人相遇時的情景,通州小布特意為您截圖了電視劇畫面:
大于問小于叫什么名字,小于答曰:于成龍。
大于哈哈大笑說:“真叫巧呀,這里也有個于成龍。”
大于看到通州政通人和,社會秩序井井有條,對小于十分滿意。
通州人更是感到十分幸福,兩個于成龍為通州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于是,老百姓自發(fā)地傳頌著“前于后于,百姓安居”的民謠。
因為通州的所見所聞,讓大于對小于十分賞識,并主動向康熙皇帝推薦小于。
康熙二十年,大于成龍升任兩江總督。次年六月,其治下一個最重要的職位江寧空缺出來。
于是,大于向康熙皇帝提出,希望有一個像通州知州于成龍那樣的人,來出任江寧知府。
大于在《請補江寧知府疏》中寫道:
“誠恐所推者操守有余而才干不足,或才干可觀而操守難憑。以之經(jīng)理重地,難免覆疏之虞。必得才守兼全如臣任直隸巡撫所薦通州知州于成龍,區(qū)畫一切事務(wù),庶可政修事舉,勝任而愉快?!?/span>
可是疏文報到朝廷后,吏部堅決反對,只能按常規(guī)方式辦理,根據(jù)任職資格抽簽決定。
最后,還是康熙皇帝一錘定音,在奏疏上批了一個字:“可”!
消息傳到通州,百姓對小于成龍依依不舍。
光緒版《通州志》記載:“去通之日,士民遮道攀轅,感激不忍忘”。
通州人感念小于成龍的德政,于是為他建了于公祠。
江寧城也因此有了兩個于成龍,成為美談!
大于
小于
雕塑
冰清玉潔兩于公,名姓相同志亦同!
彈指一揮間,300多年呼嘯而過!大于小于呢?
往這瞧!在碧水微瀾、柳影蕩舟的大運河森林公園里,這一身清官裝扮、相對而伴的是誰?
換個角度再看,正是“運河清風(fēng)”廉政文化主題公園的“前于后于”——兩米多高的花崗巖雕塑,讓大于小于又回到了通州。
“運河清風(fēng)”廉政文化主題公園2011年建成開園,位于大運河森林公園內(nèi),是一個以揚正氣、倡勤廉、促和諧為主題的開放式公園。藝術(shù)大家黃永玉親自為公園題寫了“運河清風(fēng)”四個大字,公園內(nèi)一共四組雕塑:密符扇、甘棠鏡鑒、前于后于、通州第一黨支部。這些雕塑,傳承著一個個勤廉故事,讓人們在飽覽美景的同時,感受先賢的廉潔品德。
趁著周末的時間,大家可以去看看!相信您在了解了大于小于的故事后,面對兩位于公的雕像,更會別有一番感慨!
(作者 運河船夫 張麗 微信編輯 張麗 感謝區(qū)紀(jì)委宣傳部郝潔提供相關(guān)資料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