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害部位
可危害葉片、枝梢、花和果實。
二、危害癥狀
1、葉片癥狀類型
A、急性型(葉枯型)
癥狀常從葉尖開始,初為暗綠色,像被開水燙過的樣子,病、健部邊緣處很不明顯,后變?yōu)榈S或黃褐色,葉卷曲,葉片很快脫落。此病從開始到葉片脫落不過是3-5天。葉片已脫落的枝梢很快枯死,并且在病梢上產生許多朱紅色而帶粘性液點。
B、慢性型(葉斑型)
癥狀多出現在成長葉片或老葉的葉尖或近葉緣處,圓形或近圓形,稍凹陷,病斑初為黃褐色,后期灰白色,邊緣褐色或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顯。在天氣潮濕時,病斑上出現許多朱紅色而帶粘性的小液點,在干燥條件下,則在病斑上出現黑色小粒點(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散生或呈輪紋狀排列,病葉脫落較慢。
2、枝梢受害癥狀
A、由梢頂向下枯死
多發(fā)生在受過傷的枝梢。初期病部褐色,以后逐漸擴展,終致病梢枯死。枯死部位呈灰白色,病、健部組織分界明顯,病部上有許多黑色小粒點。
B、發(fā)生在枝梢中部
從葉柄基部腋芽處或受傷皮層處開始發(fā)病,初為淡褐色,橢圓形,后擴展成梭形,稍凹陷,當病斑環(huán)割枝梢一周時,其上部枝梢很快全部干枯死亡。
3、花、果實癥狀
A、花
花開后,如果雌蕊的柱頭受害,呈褐色腐爛,引起落花。
B、果實受害
多從果蒂或其它部位出現褐色病斑。在比較干燥的條件下,果實上病斑病、健部分邊緣明顯,呈黃褐色至深褐色,稍凹陷,病部果皮革質,病組織只限于果皮層。在空氣濕度較大時,果實上病斑呈深褐色,并逐漸擴大,終至全果腐爛,其內部瓤囊也變褐腐爛。幼果期發(fā)病,病果腐爛后,失水干枯變成僵果懸掛在樹上。在病害的判別過程中,不單要看其病斑,而且要結合環(huán)境條件等諸多因素。
發(fā)病規(guī)律:
病枯枝梢是病菌主要的侵染來源,次年春天產生分生泡子,由風雨或昆蟲傳播。高溫多雨的季節(jié)發(fā)生嚴重。冬季凍害較重及早春氣溫低、陰雨多的年份發(fā)病也較重。受凍害和栽培管理不善、生長衰弱的幅樹發(fā)病嚴重。過熟、有傷口及受日灼的果實容易感病。
三、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培育健壯樹勢;高溫雨后多濕是炭疽病易發(fā)生時期,注意預防;剪除病枝帶出和過密枝條,使果園通透性良好,以減少菌源。
2.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活力。深翻改土,整治排灌系統(tǒng),做好防澇防旱防凍防蟲等工作。
3.改善果園管理,做好肥水管理和防蟲、防凍、防日灼等工作,并避免造成樹體機械損傷,保持健壯的樹勢。剪除病蟲枝和徒長枝,清除地面落葉,集中燒毀。
4.化學防治
冬季清園噴施1次石硫合劑或40%硫磺·多菌靈500倍,減少越冬病原菌。
春梢期:春梢抽出不到1cm時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預防,保果期隔20天左右連續(xù)噴2-3次,用60%吡唑·代森鋅1500倍、預防和促進枝梢老熟健壯,治療用45%咪鮮胺微乳劑1500倍。
夏梢期:用37%苯醚甲環(huán)唑4000倍、60%吡唑·代森鋅1500倍,治療用45%咪鮮胺微乳劑1500倍。
秋稍期: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37%苯醚甲環(huán)唑5000倍,或30%苯甲·嘧菌酯3000倍。
轉色期:45%咪鮮胺1500倍、30%苯甲·丙環(huán)唑3000倍,預防落果性炭疽。
采收期:采收前10-15天用45%咪鮮胺1500倍,采后用45%噻菌靈懸浮劑浸果1-2分鐘,可有效減少貯藏期爛果。 炭疽病屬于弱寄生性病菌,果樹長勢弱的易感病,全園可發(fā)生,3-7月和9-10月是盛發(fā)期,冬季清園和新梢期是最佳防治時期。對于柑橘炭疽病應采取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為主的綜合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