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肉”,是騾子肉難吃,還是因為它不能繁殖?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在我們的生活中想吃點什么,也基本上不是什么難題了。可是在過去,一年都難得吃上幾回肉。說到吃肉,在農村里有一句農民常說的老話: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為什么農民對這幾種動物的態(tài)度卻相差如此懸殊呢?
以前農村里有些人家會飼養(yǎng)一些大型的牲畜,像馬、騾子、驢和牛等就比較常見,因為這些動物可以幫農民干不少的農活,從而讓農民在耕種、勞作的時候省很多事??墒牵@些動物都會有生病、死亡的時候,所以當它們不能繼續(xù)幫農民分擔農活時,基本上也會宰殺掉。那為什么說馬肉是臭的呢?
其實馬肉并不臭,只是肉比較的“柴”而已。因為馬很擅長奔跑,其全身肌肉是比較發(fā)達的,吃起來口感很差,難嚼也難下咽。而古人之所以說馬肉臭還有一點小私心的,那就是馬的價格是十分昂貴的,為了避免有人偷吃馬,所以才說馬肉比較臭。在過去農村里如果有馬快要死了,基本上也都是宰殺吃了的,不可能把它們扔掉了的!
香驢肉
驢肉是非常美味的,這個很多人應該都吃過的。在過去農村里還有著“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其可以和龍肉相提并論,可見驢肉是多么的美味。驢肉香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并且這種動物雖然也是大型的牲口,但是相比于馬和騾子,驢子在農民心中的地位并不高。比如很多人常說“懶驢上磨屎尿多”,由此可見驢子是一種相對來說有點懶惰的動物,而農民對于這樣懶惰的人和動物都有點輕視,所以認為把它殺掉吃肉也不可惜。
寧死不吃騾子肉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騾子肉就不能吃呢?是真的很難吃嗎?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在過去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騾子是由驢子和馬雜交出來的一種生物,而且它結合了驢子和馬的優(yōu)點,但是卻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騾子是雜交出來的,是不能繁殖后代的。所以過去農民認為吃了這樣的動物的肉,也有可能和騾子一樣不能繁殖后代,因此都不敢吃!
村里的一些老人說,不愿意吃騾子肉,還有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于心不忍。因為騾子能幫農民干很多的農活,耐力也強,比較好養(yǎng)活,吃得少,也不容易生病,并且騾子是任勞任怨,能被主人奴役二三十年。在和農民朝夕相處中也是有了感情了的。何況活了這么多年的騾子,它的肉吃起來肯定也不好吃,于是也就有了“寧死不吃騾子肉”的俗語。
說來也奇怪,在市場上賣驢肉的很多,而馬肉的也有,但是卻很少看到騾子肉,可能也和這句俗語有點關系吧!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