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農(nóng)村人的生活是越來越好,吃穿住用等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基本問題是吃飽穿暖,如今是既要吃好,也要吃得有營養(yǎng),穿的不僅要保暖,還要時尚好看,住的地方也有了很多的變化。
記得在我小時候,村里面都是瓦房,有些人家的大門還是柴門,門外面也是堆滿了柴火,總之是很亂,現(xiàn)在村里很多人家都蓋了樓房,里里外外都是煥然一新,外面貼上瓷磚,種上花卉,人住在里面心情也會舒暢的。除了外面的裝飾,里面的家具也都換了。
記得以前,家里面的桌子、椅子、凳子、柜子,甚至床都是木頭的,而且都是木匠一手打造出來的,現(xiàn)在買家具,去往家具城,一套家具幾千塊都能包全了,可供選擇的風(fēng)格很多,外觀顏色也是多種多樣,選擇余地很多,但是卻沒有以往的家具具有內(nèi)涵。
以往的桌子凳子等家具,都是老木匠親手制造的,不僅做工講究,還有一套法則,總結(jié)成一句話就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shù)據(jù)被老木匠熟記于心,以前家里面,也有老木匠做的凳子和木門,拿尺子量一下,確實符合上面所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
“凳不離三”是說制作凳子時,凳子尺寸的最后一位數(shù)字需是“3”,因為3和山聽起來相似,人坐在上面,就像有靠山一樣,其次是典故桃園三結(jié)義,也寓意著希望來到家里做客的人,能成為朋友。而“門不離五”,是說門的尺寸的最后一位數(shù)需要帶個5,取意于五福臨門。
“床不離七”,是說床的尺寸中要帶有七,這是出于諧音考慮,7諧音妻,象征著夫妻常伴,是對夫妻的祝福,也是討彩頭?!肮撞浑x八”,同樣是借助諧音,8同發(fā),有句話說“遇棺發(fā)財”,以前木匠在制作棺材時,也會留意這里面的尺寸。
“桌不離九”是說桌子的尺寸中要帶有9,因為九和久、酒同音,一是希望能和到來的客人長長久久地做朋友,也希望家中能長久的高朋滿座,而是酒文化的象征,客人來了做桌吃飯,自是少不了酒,“無酒不成席”,也是希望朋友們都喝的盡興。
這些都是以前的老規(guī)矩了,現(xiàn)在村里很難再找到年輕的木匠師傅了,以前的老木匠也早已退休了,這些規(guī)矩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傳下去,中國地域廣大,十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不知道大家那里有沒有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