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上梁山之后反客為主,連吳用也態(tài)度曖昧,東溪村保正、生辰綱迷盜團(tuán)首領(lǐng)、梁山之主托塔天王晁蓋要是一點警覺都沒有,那他就連白衣秀士王倫都不如了。事實上晁蓋不但有所警覺,而且采取了實際行動,開始著手?jǐn)U充自己的實力,以便跟宋江分庭抗禮。
梁山新到兩位好漢之后,晁蓋看似不經(jīng)意的一個安排,已經(jīng)把他和宋江的矛盾公開了,但可能也正是這個安排,讓宋江動了殺機,為晁蓋曾頭市離奇中箭埋下了伏筆。
讀者諸君都知道,在宋江上梁山之前,眾好漢排座次,是以聲望、武功、資歷和貢獻(xiàn)為標(biāo)準(zhǔn)的,所以摸著天杜遷云里金剛宋萬“謙讓”著不敢坐在阮氏三雄上面,一直在梁山上沒有交椅的旱地忽律朱貴也終于轉(zhuǎn)正,成了梁山十一位頭領(lǐng)中的老疙瘩,白日鼠白勝后來被晁蓋花錢買通看守出逃,坐了第十二把交椅。
宋江上梁山之前,晁蓋已經(jīng)把二十一位好漢排好了座次:老大晁蓋老二吳用老三公孫勝老四林沖老五花榮老六秦明老七劉唐,以下依次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再往后是燕順、王英、呂方、郭盛、鄭天壽、石勇、杜遷、宋萬、朱貴、白勝。
宋江一上梁山,馬上就改變了梁山格局:“舊頭領(lǐng)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lǐng)去右邊客位上坐?!北緛硪呀?jīng)屬于“舊頭領(lǐng)”的花榮、秦明、黃信、燕順、王英、鄭天壽等人,搖身一變成了“新到頭領(lǐng)”。這其實是一種站隊,也是向晁蓋示威:這些人是我送上梁山的,他們是宋家軍而不屬于晁家?guī)停?/p>
于是梁山格局變成了這樣的:林沖安排的“鼎分三足(晁蓋吳用公孫勝),缺一不可”,變成了宋江安排的四角褲——晁蓋宋江吳用公孫勝并肩坐在上面,林沖以下分列左右坐在下面。宋江之所以沒有把公孫勝直接踢到下面就坐,是因為當(dāng)時四個人坐在上面對他有好處:晁蓋宋江居中,吳用公孫勝坐在兩邊,顯得宋江和晁蓋一樣大。后來宋江當(dāng)了老大,公孫勝就被踢下去了:宋江居中,盧俊義吳用分列左右,誰是山寨之主,一目了然,看來宋江這個鄆城縣押司是很懂官場禮儀的。
金圣嘆看了宋江的安排,并數(shù)了兩邊的人頭后,連罵了四聲“賊”。事實上宋江太雞賊了:上面坐了四個,剩下的左邊以林沖為首,只有九個人,右邊以花榮為首,坐了二十七個人,三比一的比例,真要火并起來,晁蓋一方連一成勝算都沒有。
不但宋江雞賊,花榮等人也很雞賊:明明已經(jīng)在晁蓋安排下坐了好長時間固定位置了,一看宋江來了,馬上“老黃瓜刷綠漆——裝嫩”。一幫老賊變成了“新人”。如果花榮等人不把屁股坐到宋江一邊,那么“新人”就只有戴宗李逵等十幾個,處于弱勢地位,就不能西風(fēng)壓倒東風(fēng)了:古代大廳面南開門,左東右西。
金圣嘆至此感嘆:這二十七個人里,只有金大堅蕭讓是宋江不認(rèn)識的,花榮等八個老人變新人坐在右邊,“宋江此時,真顧盼自豪矣哉”。
宋江顧盼自雄洋洋得意,晁蓋則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晁蓋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東溪村保正,沒有鄆城縣押司宋江見多識廣,但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火并王倫而上位的他,要是對咄咄逼人的宋江沒有一點防范,那也真是拿村長不當(dāng)干部了。
于是當(dāng)再有新人加入的時候,晁蓋干脆不征求任何人意見,直接讓兩位好漢坐到了右邊老人一排,也算是給宋江一個小小的警告:“不是拉幫結(jié)派嗎?我比你有優(yōu)勢,因為我現(xiàn)在是老大!”
這兩位新加入的好漢,就是青眼虎李云和笑面虎朱富師徒倆。這里面的笑面虎朱富,是旱地忽律朱貴的親弟弟,幫親不幫理,如果宋江要干掉包括朱貴在內(nèi)的梁山坐地戶,朱富要幫誰,那是不言而喻的。
至于青眼虎李云,那是跟黑旋風(fēng)李逵有仇的。李逵沂嶺殺四虎之后被灌醉活捉,押解李逵的青眼虎李云又被朱貴朱富用蒙汗藥麻翻,這時候“李逵大叫一聲,把那綁縛的麻繩都掙斷了,便奪過一條樸刀來殺李云?!币皇侵旄贿€念著一點師徒情分及時攔住,青眼虎就變成死于李逵樸刀之下的第五頭老虎了——幸虧朱貴是開飯店的,如果他是個說相聲的,恐怕是要幫別人捅“師父”幾刀的
要是按照宋江定的規(guī)矩,李云和朱富上山,應(yīng)該是坐在右邊花榮那一堆里。但是梁山舉行完盛大歡迎儀式之后,“晁蓋便叫去左邊白勝上首坐定”。這個安排體現(xiàn)了晁蓋對宋江的警告,也體現(xiàn)了他的公心:李云朱富寸功未立,地位太高難以服眾,但是墊底也在面子上不好看,所以就讓自己的馬仔白勝受點委屈。
晁蓋這一手做的太明顯了,這也讓其他人看出了晁宋之間的裂痕,再后來宋江就派神行太保戴宗下山,招來了飲馬川群盜,戴宗給大家的誘餌是“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如今論秤分金錢,換套穿衣服,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個官人?!?/p>
晁蓋斗宋江,是擺明了車馬搞陽謀,宋江架空晁蓋,是不動聲色玩陰謀。事實證明陽謀勝不了陰謀,保正斗不過押司,晁蓋變成了傀儡:梁山每次跟人約架,宋江都按住晁蓋不讓他動彈,眾好漢爭先恐后跟著宋江下山。
好不容易晁蓋雄起了一回,要去打五七千人馬的曾頭市,卻先得聲明“只點五千人馬,啟請二十個頭領(lǐng)相助下山”。晁蓋之所以如此低聲下氣,就是怕帶的人馬太多,宋江又跳出來反對,同時也怕大家不給他面子:如果他點將花榮李逵,人家假裝拉肚子咋辦?
晁蓋如此沖動,也給了宋江下手的機會,連金圣嘆都看出來了:神行太保戴宗,怎么忽然神秘失蹤了?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晁蓋以弱勢兵力攻打金人經(jīng)營多年的曾頭市,其實就是送死去了——只要宋江不派援兵,晁蓋頓兵堅城之下打消耗戰(zhàn),不用朝廷支援,僅靠曾頭市,就能把他滅了。所以我們說,講義氣的斗不過玩兒陰謀的,不管晁蓋如何應(yīng)對,最終都會死于宋江之手,領(lǐng)導(dǎo)一幫強盜,誰最講義氣,誰死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