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清末秀才,是我國語文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在20世紀初期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被朱自清先生稱之為“一位真正誨人不倦的教育家”,他便是夏丏尊。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夏丏尊的十句至理格言,體會教育的真諦,讀懂深受啟發(fā)。
在清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夏丏尊考中秀才。據(jù)記載,他先后在我國十多所大中學中任教,用畢生精力,積極參加中學教育的研究和中學語文教育活動,對我國語文教學上做出卓越的貢獻。另外,夏丏尊一生勤奮,筆耕不輟,出版并翻譯多部教育學著作,因而他成為我國教育史上的楷模,備受當世及后輩人的尊敬。
夏丏尊與魯迅有著很大的淵源,而且關(guān)系密切,正是在魯迅的啟發(fā)下,夏丏尊開始對文學提高興趣,他則自稱“受魯迅啟蒙的一個人”。夏丏尊對藝術(shù)的興趣是受到李叔同的影響,他們共事七年,長時間互贈詩歌,關(guān)系情同手足,由于后者對多個領(lǐng)域精通,因而對夏丏尊或多或少產(chǎn)生一些影響。
在教育思想方面,夏丏尊是一位理想家,他志向高遠,一生致力于教學上的研究與實踐,為當世及后世的語文教學上做出巨大的貢獻。他認為,作為教學要生活化,作文并非虛無縹緲編纂出來的,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他把作文當做一件特殊的事情對待。他倡導學生要細心觀察,從生活的每一件瑣碎的事情進行思考,并形成寫作習慣,從而提高作文能力與生活能力。
另外,夏丏尊認為,作文教學要有情感化,他歷數(shù)古代那些流芳百世、膾炙人口的文章,這些佳作均是作者從實際生活中出發(fā),并抒發(fā)情感,讓生活與情感產(chǎn)生共鳴,達到直擊讀者內(nèi)心的作用。因此,夏丏尊認為,作文如一潭死水,無法引起讀者共鳴的作品是失敗的,文貴真,文貴誠,透露出真摯的情感,這才是寫文章最端正的態(tài)度。
再有,夏丏尊對作文教學做出最基本的標準,即:學生掌握“明了”與“適當”兩個標準。他認為,讀者讀完文章,要真正能夠了解真意所在,如果用文章迷糊讀者,那就是失敗的文章。也就是說,文章要明了,避免使用讓人匪夷所思的詞表達。所謂“適當”,就是說作者不要忘記讀者,要力求寫出適合讀者的心情,使讀者內(nèi)心產(chǎn)生興趣和快感的文章,如果讀者產(chǎn)生厭倦心理,則是一篇失敗的文章。
不可否認的是,夏丏尊的作文教學觀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首先,他的教學觀是以培養(yǎng)人為主旨,充斥著濃烈的“以人為本”的思想。他強調(diào)學生的價值、需要、尊嚴與興趣,對教育學生為初衷,這才是一位教育者最核心的觀念。其次,要明確“知行合一”的教學觀。他認為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唯一源泉,因而他要求學生要有生活經(jīng)驗,要求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靈感與素材,這樣學生才能寫出能夠打動人心的文章。
總之,夏丏尊的作文教學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對我國教育史的發(fā)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據(jù)記載,夏丏尊去世于抗戰(zhàn)勝利后,在1946年的6月15日,他因肺結(jié)核在上海病逝,享年六十一歲,今天是他78周年忌辰,我們就來欣賞這位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十句格言,體會教育的真諦,讀懂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