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
01
桃葉復(fù)桃葉,渡江不用楫。
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王獻(xiàn)之《桃葉歌》
桃葉渡,原名南浦渡,傳說中秦淮河兩岸栽滿了桃樹,春風(fēng)吹過,洋洋灑灑的桃葉泛滿河面,艄公笑謂之桃葉渡。
每次提到桃葉渡,總是不免艷羨那位深受王獻(xiàn)之寵愛的小妾桃葉,清人張通之也曾寫道:“桃根桃葉皆王妾,此渡名惟桃葉留。”他為她寫歌,安慰她不要害怕湍急的河流;他候她渡口,望眼欲穿的也不過是她的平安。
南朝
02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辀。
獻(xiàn)納云臺表,功名良可收。
——謝朓《入朝曲》
東吳、東晉、劉宋時期,都曾建都金陵,所以詩中稱金陵為“帝王州”。
詩里的金陵帝都,六朝金粉,煙柳繁華。那朱樓飛甍的宮城,是南朝的建康宮,也就是韋莊詩里“無情最是臺城柳”里的“臺城”。如今,富麗堂皇的宮城早已風(fēng)流云散,我們只能在南圖的六朝遺址上,去遙想當(dāng)年了。
唐
03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詩人登高望遠(yuǎn),鳳去臺空。六朝繁華,不論是堂皇的太初宮,還是東晉風(fēng)流,全已灰飛煙滅,杳如一夢。
而如今,我們懷古,“三山”已非當(dāng)年“三山”,“白鷺洲”沙漲水落,也早已難尋舊跡。又去哪里尋那只不復(fù)返的鳳凰呢?
唐
04
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金陵暮春時節(jié),柳絮蒙蒙,春風(fēng)沉醉。
如此佳境,卻要遠(yuǎn)行,在當(dāng)壚姑娘新榨的美酒里,在金陵舊友的送別中,大才子李白不禁陶然欲醉,滿是離情。
唐
05
其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其二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cè)。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崔顥《長干曲》
古時南京長干里,人們以舟為家,以販為業(yè)。風(fēng)行水宿的船家女,聽聞熟悉的鄉(xiāng)音,忍不住詢問是否長干故人。
他鄉(xiāng)聞見故鄉(xiāng)音,且把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這樣的喜出望外,每個漂泊之人都會有。
唐
06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劉禹錫《石頭城》
金陵六朝,繁盛一時,卻又國祚極短。于是,南京,總是詩人們懷古傷今的圣地。
山水明月依舊,而舊時繁華,卻已俱歸烏有??占诺娜荷?、冰冷的潮水,就連那多情的月光,也全是悲涼之感。
唐
07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劉禹錫站在烏衣巷前,曾經(jīng)是東晉的宰相府邸,主城豪宅。
王導(dǎo),烏衣巷的老主人。他曾經(jīng)幫助司馬睿建立了長達(dá)103年的東晉王朝。
謝安,出身名門世家。少年時就被仕途,宰相王導(dǎo)也十分器重。然而,朝廷幾次授任他官職,都被他借口身體不好推掉了。 淝水之戰(zhàn),謝安8萬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一戰(zhàn)成名。
烏衣巷因為它的兩個主人,曾經(jīng)自帶光環(huán)。只是,世事翻云覆雨手,王謝之家的榮光早已屬于過去。烏衣巷已經(jīng)是尋常街巷了,這里再也沒有了衣冠來往、車馬喧闐。夕陽下,劉禹錫噓唏良久,人生無為淡然便好。
唐
08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杜牧眼前的秦淮河,燈紅酒綠,歌照唱,舞照跳。這讓他很焦慮。
歌女們唱著陳后主的后庭花,聽著靡靡之音的那些達(dá)官貴人們,整天浸淫在紙醉金迷里,腐朽不堪。其實,杜牧并不是一個人聽不慣后庭花。在他之前,劉禹錫寫了首《金陵懷古》噴過: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唐
09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
一切就像是電影。鏡頭迅速移動,一幀幀畫幅在眼前流轉(zhuǎn),草長鶯飛,酒旗招搖。千里江南,全是明媚春光。
畫面一轉(zhuǎn),屋宇重重的寺廟掩映于空濛煙雨中,揉進(jìn)滄桑之感。那“四百八十寺”,是南朝遺留下來的。南朝佛法興盛,帝王官臣廣修寺塔,金陵城內(nèi),“佛寺五百余所”。雞鳴寺、棲霞寺、瓦官寺都是南朝產(chǎn)物。
唐
10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
——李商隱《詠史》
望著眼前汪洋漫漫的湖水,百尺竿頭之上的降旗,那些曾經(jīng)的繁華景象似乎只是一場可望不可即的美夢。
從孫吳到陳亡,三百年時間,不算太短,然而六朝諸代,紛紛更迭,當(dāng)初的“鐘山龍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彼坪踔皇且痪錄]有根據(jù)的戲言罷了。
唐
11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韋莊《臺城》
下雨天,總是容易勾起人的無限感傷,韋莊登上臺城時,枝繁葉茂的柳樹鋪滿了十里長堤,青蔥碧綠的春草霸占了斷垣殘壁,六朝時的繁榮昌盛早已消失不見。
從東吳時的后苑城到六朝時的政治中心,歷史雨打風(fēng)吹去,只有無情的草木冷眼旁觀著一個又一個時代的逝去。
唐
12
不見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蓮吟次缺,青靄坐來銷。
泉冷無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時石上月,相對論逍遙。
——皮日休《游棲霞寺》
戰(zhàn)亂的年代里,似乎連寺廟都不能幸免??諢o一人的山上,寂寥的可怕。孤守山中的冷泉、松樹在這里四季輪回,他們等不到喧囂的人聲,也等不來熱鬧的鳥鳴。
詩人曾經(jīng)一起談經(jīng)論道的好友不知去向何方,時局動蕩,就連相見也成了遙遙無期。
南唐
13
閑夢遠(yuǎn),南國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
忙殺看花人。
——李煜《望江南》
南京的春天雖說是四季循環(huán)播放,但景色卻是極美的。
看花這件事,古人的熱情一點不輸給現(xiàn)在的南京人。花兒開了一茬又一茬,看花的人簡直忙到飛起。
現(xiàn)在的南京,很難再聽到畫船游舫里傳出的樂聲了,不過“滿城飛絮滾輕塵,忙殺看花人”這兩句,形容南京的春天,依舊合適不過。
北宋
14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
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南京的晚秋,颯爽清涼,沒有霧霾。王安石登上城樓,放眼遠(yuǎn)望,甚至能看到長江。
一切都很美,丹青妙筆也難以描繪。王安石想到了這個城市的過去,六朝君主一個個地相繼敗亡。別忘了,王安石始終是個政治家,變法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是他政治上的主題曲。
北宋
15
其一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護(hù)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其二
桑疇索漠楝花繁,風(fēng)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shù)聲殘午夢,尚疑身在半山園。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上二首》
王安石晚年隱居江寧,湖陰先生是他住在金陵時候的鄰居。當(dāng)年王安石在城東門到鐘山途中建造居室,因為房子距離城東門7里,距鐘山主峰也是七里,故將其命名為半山園。
他跟湖陰先生楊德逢同居山間,此地花木繁茂、清幽靜謐,一推門,鐘山滿眼青翠撲面而來。如此大好田園山水,也只有胡陰先生和半山這樣的雅士,才可以配得上。
宋
16
庭院深深深幾許?
云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fēng)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
試燈無意思,踏雪無心情。
——李清照《臨江仙》
李清照是高干子弟,老公趙明誠也是高干子弟。他們的婚姻曾經(jīng)是一段佳話。
李清照很會玩,玩牌、下棋、打馬、搜羅字畫古玩。金軍南下,到南京奔喪的趙明誠,被任命為知府。第二年,李清照也搬來南京。沒多久,南京兵變,叛軍還沒攻城的時候,趙明誠先一步翻越城墻獨自逃走。這讓李清照也跟著背負(fù)罵名。
南京是她人生的分水嶺,國破家亡,個中愁苦。她還寫過一首有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那時,趙明誠中暑去世,她殮葬了丈夫。痛定之余,長歌當(dāng)哭。
南宋
17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yuǎn)目,獻(xiàn)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山河破碎總是牽動著游子敏感的神經(jīng),一旦觸及,思緒的洪流便像打開了閥門般翻涌不止。
國土半壁之痛,歲月遲暮之恨,在登上賞心亭極目遠(yuǎn)眺的剎那襲上辛棄疾的心頭,半生在為收復(fù)山河奔波,一世憂心牽掛,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縱使拍遍欄桿,也是無人能夠領(lǐng)會。
清
18
在山未覺山,宮闕連樓榭。
路出萬木尖,人煙乃在下。
煙白木蒼蒼,長江此中瀉。
客帆如浮云,帝城亦傳舍。
每于憑眺時,曠然輕王霸。
——孔尚任《冶城山北望》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孔尚任《桃花扇》里的句子。這個戲里,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恨糾纏,一改才子佳人大團(tuán)圓的結(jié)局。
孔尚任到南京“出差”,把南京大大小小的景點轉(zhuǎn)了個遍。冶城是當(dāng)年吳王夫差在今南京城西的一個小土山上筑起一座土城??咨腥握驹谏缴希稽c山的感覺都沒找到。
眼前宮殿樓榭相連的金陵城,就像一個驛站。帝王將相,過眼云煙而已。
清
19
其一
江南好,建業(yè)舊長安。紫蓋忽臨雙鷁渡,翠華爭擁六龍看。雄麗卻高寒。
其二
江南好,城闕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馬,遺蹤陌上有銅駝。玉樹夜深歌。
其三
江南好,懷古意誰傳。燕子磯頭紅蓼月,烏衣巷口綠楊煙。風(fēng)景憶當(dāng)年。
——納蘭性德《夢江南·江南好》
納蘭性德,大清一等一的多情才子??滴跹灿谓希怯笆绦l(wèi),隨駕說走就走。他去了不少地方,南京、無錫、蘇州、揚(yáng)州、鎮(zhèn)江……
重要的事說三遍,納蘭性德卻說了十遍:江南好。這組詩,他寫了十首。詞中借古懷今,贊盡把江南的迤邐風(fēng)光贊了個遍。
閑云野鶴布衣生活,納蘭性德這樣的才子也會向往吧。
清
20
上山訪僧僧寺鎖,孤亭荒荒紅日墮。
萬家炊煙直復(fù)斜,幾行雁字右復(fù)左。
長江半向樹梢出,石罅盡散落葉裹。
怪他啼鳥忽驚飛,惟有白云不讓我。
——袁枚《晚登清涼山》
告病辭官后的袁枚在清涼山下買了座園子,叫隨園。晚上去山中走一走,看著山下萬家炊煙裊裊升起,空中幾行大雁劃出優(yōu)美的弧線。
寺門深鎖,孤亭寂寥,一聲啼叫驚出的飛鳥打破了山中的靜謐,不過一向注重生活意趣的袁枚并不在意這些,有山有水有白云,這樣的景色人生已經(jīng)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