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讀古詩詞系列三,同樣=是六首熟悉的詩詞,沒事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背誦。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注釋:
⑴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⑵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qū)的植物,結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⑶“春來”句:一作“秋來發(fā)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勸君休采擷”。采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譯文:
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集,小小紅豆引人相思。
賞析: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于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对涂たh志》記載:“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松亭、虎窺泉?!薄督贤ㄖ尽肪硪涣鶎巼骸熬赐ど皆诟潜笔?。府志云: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⑵盡:沒有了。
⑶孤云:陶淵明《詠貧士詩》中有“孤云獨無依”的句子。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獨去閑:獨去,獨自去。 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孤單的云彩飄來飄去。
⑷兩不厭:指詩人和敬亭山而言。厭:滿足。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賞析:
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注釋:
1.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時作的組詩,共十七首,這是第十五首。
2. 緣:因為。
3. 個:這樣。
4. 秋霜:指白發(fā)。
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理想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這怎不使詩人愁生白發(fā),鬢染秋霜呢?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注釋:
(1)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2)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3)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4)白首:頭發(fā)白了,這里指老年。方:才。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賞析: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核心是“黑發(fā)早勤學,白首讀書遲”。作為有志氣的人,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yǎng)性,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晨讀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yè)的本領。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注釋:
(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這里大約是指湖南桂陽或寧鄉(xiāng)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詩人借宿者。這首詩通過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寫出山村景象與農家生活。
(4)日暮:傍晚的時候。
(5)蒼山遠: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綽綽顯得很遠。蒼:青色。
(6)白屋:未加修飾的簡陋茅草房。一般指貧苦人家。
(7)犬吠:狗叫。
(8)夜歸人:夜間回來的人。
譯文:
暮色蒼茫,更覺前行山路遙遠。天寒地凍,倍覺投宿人家清貧。
忽然聽得柴門狗叫,應是主人風雪夜歸。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順序寫下來的。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釋:
(1)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蹊(xī):小路。
(2)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
(3)嬌:可愛的樣子。恰?。合舐曉~,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一說“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譯文:
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
賞析:
第六首寫尋花到了黃四娘家。這首詩記敘在黃四娘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春花之美、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都躍然紙上。
更多精彩內容,請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古詩詞品讀(pinshici),與君共度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