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這首詩寫得頗為別致,首先從燕地的春草和秦地的柔桑興起。三四兩句讀來似乎不通,離人思歸本應(yīng)欣喜才是,如何“斷腸”呢?通行的解讀大意是:當(dāng)你才開始想回來的時候,我已經(jīng)被思念折磨了許久。筆者更愿意將這句話解釋為:當(dāng)我想起遠方的你也要受這思念之苦折磨時,我的內(nèi)心會更加煎熬,因為我知道思念是如何令人愁腸百結(jié),而我不愿你也承受。最后一句更是無理而妙,寫出沉浸在對丈夫殷殷思念中的女子被春風(fēng)無端打攪時的心理,更突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同時也使整首詩顯得真實生動。
春江花月夜(節(jié)選) 【唐】張若虛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回,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春天是一個極易引發(fā)愁思的季節(jié),這首詩貴在不用悲和淚來直面寫思婦對離人的思念,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思念之情。月亮仿佛也在憐憫思婦,在樓上徘徊不忍離她而去??刹幌脒@反倒使思婦的內(nèi)心更加惆悵不已,思念尤甚,如影隨形。
怨詩 【唐】孟郊
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早在孟郊之前李白就曾寫過“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去明鏡前”的名句。孟郊這首也是寫離別之淚,但又是一副心腸。女子居然要和丈夫比試誰的相思更深,妙哉!把他們的眼淚都匯集起來聚成池水,看誰的眼淚能夠把芙蓉花淹死。相思本無形,以淚作比,妙!池中有淚,花亦為之死,可見情之深!
如意娘 【唐】武則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詩被認為是武則天為李治所寫,其大意是:把紅色和綠色這么具有反差的顏色都看反了,皆因為我因思念你,日日流淚,淚眼模糊憔悴不堪。如果你不相信,你就來看看我的裙子,上面都是斑斑淚痕。古來寫離人眼淚的詩句頗多,難出新穎之句,上文孟郊詩已是另辟蹊徑,這首和孟郊詩相比,又有另一番奇想。
啰唝曲·不喜秦淮水 【唐】劉采春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經(jīng)歲又經(jīng)年。
封建社會,女子的社會地位低下,屬于男性的附屬品。丈夫常年在外,女子不能隨行,更不能明顯地表示出對夫君的怨念,只能怨天怨地,怨水怨船將夫婿帶離自己的身邊。本詩語言極其通俗,真摯感人。此類詩也有“自家夫婿物消息,卻恨橋頭賣卜人”、“欲辭舅姑先問人,私向江頭祭水神”、李白也曾寫過“那作商人婦,愁水復(fù)愁風(fēng)”,思他念他怨他恨他還要擔(dān)心他,可見思婦的心情何其復(fù)雜難言!
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這是一首懷念征人的詩,語言生動活潑,與眾不同。全詩四句,僅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而是層次重疊,每一句都令人產(chǎn)生一個疑問,下一句解答了這個疑問,而又產(chǎn)生一個新的疑問,極盡曲折之妙。只有在夢中才能與她的良人相聚,雖是輕描淡寫,實則凄楚。
隴西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這首詩不是思婦詩,卻有最悲慘的思夫之人!將“河邊骨”與“春閨夢”聯(lián)系起來,寫閨中的妻子不知征人已經(jīng)戰(zhàn)死,仍然在夢中想見已經(jīng)成為白骨的丈夫,丈夫已經(jīng)變成無定河邊的枯骨,妻子還在癡癡盼著他早日歸來團聚,使全詩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原來,真正的悲劇是當(dāng)災(zāi)難和不幸已經(jīng)降臨時,卻仍傻傻地懷著熱切而美好的希望。“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只是從今以后,也只能與他在夢里相會了。
江南曲 【唐】李益
嫁與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此詩后兩句一直以來為人稱道,清代賀裳認為此詩與張先《一叢花令》中“沉恨細思,不如桃杏,尤解嫁東風(fēng)”一句,看似無理,荒唐,實則感情真摯率直。
閨怨 【清】董以寧
流蘇空系合歡床,夫婿長征妾斷腸。
留得當(dāng)時離別淚,經(jīng)年不忍浣衣裳。
這里的眼淚應(yīng)當(dāng)是她的夫婿分別之時流下的,如今淚痕已干,也許早無痕跡。只這是與他有關(guān)的,她甚至不愿將他的淚痕洗去,更何況家中與他有關(guān)的點點滴滴,想必也是魂里夢里盼著與他早日相聚。這首詩讓人讀不出怨情,唯有癡情。古人今人皆如此,情感更是相通,與愛人分別,總會珍藏與他(她)有關(guān)的點點滴滴,以睹物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