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跟大家聊聊宋代兩大女詞人,李清照和朱淑真。從家世背景和文化交游來看,二人相差頗多。
從作品風格來看,同樣是表達愁情,李清照能以理性的情感剎住悲傷,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其內(nèi)心深沉的痛楚卻依然理性面對。
而朱淑真愛恨形諸于色,抒發(fā)情感集中表現(xiàn)個人的悲喜,尤其是悲,她的作品中滿溢愁情,難以抑制。
下面讓我們從詞作中來感受一下兩位女詞人表達情感的不同之處吧~
李清照的這首詞以詠梅為題,用梅花暗喻自己,以清詞寫苦思,把閨人幽獨的離思與韶華易逝的帳憫,極其高華而深至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朱淑真的《詠梅》,贊美了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質(zhì)。作者在詞中以梅花自況,借梅花表達了對人世的執(zhí)著情懷和幽怨心緒。
《武陵春·春晚》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郁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huán)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
《減字木蘭花·春怨》篇幅雖短,波瀾頗多。上片以五個「獨」字,寫出了女詞人因內(nèi)心孤悶難遣而導致的焦灼無寧、百無一可的情狀,下片描摹了一個淚流滿面、寒夜難寐的少婦形象。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
這首詞用比興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的送別場面:時間是三月三十日,行者是春天,送行愁泣是「綠野」,催發(fā)者為「風光」,寄語之信使為「畫鼓」……
儼然是大自然導演的一出戲劇。而作者本人惜春之意,即充溢于字里行間,讀之尤覺妙趣橫生。
《夏日絕句》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自責二首其一》說是自責,其實是表達對封建禮教的不滿與大膽抗爭,叛逆又直言不諱的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迂腐的教條大膽批判。
文章轉(zhuǎn)載自中華好詩詞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