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那么些時刻會印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比如你不會忘記曾經(jīng)在一個格調(diào)高雅,氛圍別致的地方用過餐,然后錯誤的用餐禮儀讓你羞愧不已”
01、西方餐桌禮儀常識
在西方的用餐文化中,食物是按照固定的先后順序呈上和享用的。
- 一份完整的餐單包含開胃菜或湯、以肉類和魚類為主角的主菜、甜點或芝士。每一道菜肴都配有專用的餐具。西方的這種用餐習(xí)慣看似復(fù)雜,其實很簡單。當(dāng)您用餐時,記住由外至里依次使用餐具。左手拿叉子,右手執(zhí)餐刀。
- 如果有湯供應(yīng),那么湯勺就擺在餐具的最右邊。在湯勺左邊緊挨著的是吃開胃菜用的餐刀。吃開胃菜用的餐具通常比吃主菜用的餐具小一些。
- 如果是吃魚,就要用到一把專門的餐刀,它的刀刃比其他的餐刀要鈍一些。魚肉無需用刀切,只需輕輕撥開。
- 靠近最里邊,離盤子最近的就是吃主菜用的刀叉。
- 等到吃甜品時,你會發(fā)現(xiàn)餐具已經(jīng)擺放在甜品碟上了。
其他注意。
- 餐巾不僅要擺在腿上,還應(yīng)該注意要將其對折,并將折痕靠近自己。中途暫時離席應(yīng)將餐巾放在椅子上或用刀壓著餐巾一角任其垂下,絕對不要將其掛在椅背上或放回餐桌上。
- 如果實在記不清刀叉用途,就只記住使用刀叉次序一定是由外至內(nèi)。還有在使用刀叉時一定不要動用“蠻力”,要以前臂的力氣切食物,使刀叉基本呈90度角的狀態(tài),如中途離席,刀叉應(yīng)呈“八”字放置,叉背向上放,這表示“我還沒吃完呢”。叉背向下表示用餐完畢,侍應(yīng)生會過來收走盤子,已經(jīng)吃飽的話,應(yīng)該把刀叉并排放在盤子右面,叉背向下,刀在叉子的右側(cè)。
- 向自己的盤中取食物時,一定要用雙手。取一只烤土豆也要用左手拿叉、右手持湯匙將食物夾到自己的盤中。不要只用一只叉子將食物叉到盤中了事,那是極不禮貌的。
- 湯很熱也絕不可以用嘴吹氣。舀第一匙的作用就是“探熱”,一般不要舀太滿。湯匙要由內(nèi)向外舀,湯剩下不多時可以將湯盤輕輕向外傾斜。吃面包時,一定不要將整個面包拿起來放入口中咬著吃。合乎禮儀的吃法是把面包用手撕成小片,再緩緩放入口中。
- 吃肉扒要從左邊切起。吃魚時要注意,吃完上面的魚肉后不要將魚翻身,而應(yīng)用刀叉挑去整付魚骨后再吃下面的魚肉。吃時,第一步先要將刀子插入蝦殼和蝦肉之間,使之剝離,再將肉取出,慢慢地切片享用。
- 吃水果及甜品應(yīng)從自己面前的一側(cè)吃起,如果是三角型蛋糕則應(yīng)從頂上開始吃。餐后水果一般都是切皮去籽后的果塊,吃起來很方便,如果像哈蜜瓜一樣連皮的瓜類,應(yīng)先切去皮現(xiàn)切小塊食用。
- 飲用雞尾酒是一種禮貌,如果你不勝酒力,或不知在這種場合應(yīng)點什么,那么PINK LADY 或DAIQUIRI保你不會醉醺醺地失態(tài)。
02、勺子的種類
勺子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進食工具之一。人類的食物已經(jīng)被無數(shù)次地改良過,同樣地,勺子的造型和功能也經(jīng)由多種方式獲得改變、發(fā)展。意大利濃咖啡勺適用于小的咖啡杯,冰激凌勺用于修長的玻璃杯,有類似湯碗深圓邊緣的湯勺可以用來喝湯,早餐勺子是用來吃麥片或脆玉米片的。我們把米飯、蔬菜和土豆等食物盛在一個配有公用勺的盤子里供人取食。吃獼猴桃用的勺子周圍被設(shè)計成鋸齒狀,為的是能輕松地把果肉挖出來。蜂蜜勺的曲面鏟設(shè)計使得它能夠很好地被粘性物質(zhì)包裹住,因此不會輕易滑入玻璃杯中,勺子的手柄背面中間有一個鉤子能夠勾住并架在杯沿上??梢哉f,針對不同的目的,我們都能找到合適的勺子。
為了更好的享受美食,熟悉一下西餐禮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