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tag比傳統(tǒng)的分類法好在哪兒,已經(jīng)有過很多探討。最核心的一點,傳統(tǒng)分類看起來似乎是精確的,但往往是難以理解的;而tag是隨機的、個人的,未必像傳統(tǒng)分類那么嚴格,但它在原本僵硬的分類中,加入了個人的理解,讓分類本身變得人性化,進而社會化。所以,tag這種分類方式,又被稱為大眾分類或民間分類(Folksonomy)。
很多人習慣性地把tag理解成關鍵字,實際上tag不是關鍵字。一張照片沒有關鍵字,但可以有tag。同一個書簽,不同的人也可以分配給它不同的tag。出于人的思維的趨同性,以及分享的需要,tag往往也有某種趨同性。比如由Craigslist和Google Maps共同提供的這個住房信息,很多的收錄者會把它標記為google或craigslist。但如果你注意看,會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人給了它一個ajax的tag。這些人所關注的不只是具體的應用本身,而是這個應用背后的技術,由此你可以大致斷定,他們很可能是關心ajax技術的Web開發(fā)者。ajax是這個住房搜索服務的關鍵字嗎?當然不是。
同樣地,在標記為spring(春天)這個tag的照片中,有很多是花的照片,“春天”同樣不是這些照片的關鍵字,它只是表明了人們對春天的某種理解。Flickr給出的相關tag則是flowers、flower和tree,說明標記為spring的照片,有很多也同時標記為花和樹。正是人賦予的這種標記,讓難以被機器理解的照片,變得可以理解。
tag的出現(xiàn),為機器處理信息提供了一個人性的參照,而其中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正好是人類社會的特點。從前這是機器最不愿意面對的,因為機器喜歡精確,喜歡黑白分明,喜歡0是0、1是1。民間分類的出現(xiàn),忽然展現(xiàn)了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另一種可能,這種可能讓很多人感到興奮。
365Key現(xiàn)在已經(jīng)支持tag,登高也給出了具體的使用建議。365Key面臨的一個麻煩是,普通用戶對tag的接受度。無論是傳統(tǒng)的分類,還是tag,都是為了便于日后找到某個東西。簡單說,tag是你隨手貼在調(diào)料瓶上的標簽:鹽、糖、味精、淀粉。所以,tag首先是為了方便你自己的,這也是tag的首創(chuàng)者Joshua Schachter最初的想法——“當你給你存儲的東西加上標簽,你就可以更容易地取回它們”。不過隨著tag越來越社會化,你所貼的標簽,可能也是為了更便于別人取用。
tag的另一個問題是語言問題,Owen傾向于認為tag“并不是一種能夠在中文環(huán)境中保持生命力的應用模式”。但回避肯定不是個辦法,畢竟你不能要求大多數(shù)中國網(wǎng)民都能很好地使用英文tag。所以中文tag是很現(xiàn)實的,我們對“春天”顯然要比對“spring”更親切。zheng已經(jīng)決定,改變從前一貫使用英文tag的習慣,“對于中文內(nèi)容使用中文標簽詞,英文內(nèi)容使用英文標簽詞”,這樣才會既方便自己,又方便他人。
實際上,tag可能比收藏同一個網(wǎng)摘,更容易讓我們找到“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