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80 年代,一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在一張衛(wèi)星遙感地圖上驚異地發(fā)現(xiàn),在地球東經(jīng)98° ~100° 30 ',北緯25° 30 ' ~29°的地區(qū)并行著三條永不干涸、奔流不息的大江。這片區(qū)域橫跨中國云南省的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地。
這三條大江便是發(fā)源于中國青藏高原南延至云南西北部橫斷山脈縱谷之中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在直線距離不到80 公里的范圍內(nèi),它們自北向南并肩奔流,氣勢磅礴地穿越在橫斷山脈的崇山峻嶺間,形成世界罕見的“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人們稱之為“三江并流”。
滇西北高原有一片神奇的土地,仿佛是青藏高原東部被一股超自然的神力所擠壓而擁擠在一起的橫亙,這便是中國唯一的南北向伸展的雄偉山系——橫斷山脈。其自西向東依次為:伯舒拉嶺—高黎貢山、他念他翁山—怒山、寧靜山—云嶺、沙魯里山、大雪山、邛崍山與岷山等。
而將橫斷山脈中的寬廣盆地和谷地切割成深谷的,是磅礴奔流的各條江河,它們由西至東依次為: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支流。其中,金沙江由北東去,匯集雅礱江、大渡河、嘉陵江,于是中國便有了長江;瀾滄江由北南下緩緩而流,穿越國界便成了鄰國湄公河的上游;怒江由北南下奔騰急湍,闖進緬甸便成了薩爾溫江的上游。這些河流為了各自的使命一路狂奔,它們都擁有獨特的色彩,成就了各自的驚奇與震撼。
“三江并流”自然景觀便是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nèi)的山脈組成,涵蓋范圍達170 萬公頃,包括分別位于云南省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 個自然保護區(qū)和10 個風景名勝區(qū),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qū),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2003 年7 月2 日,在聯(lián)合國第27 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中國提出了《“三江并流”自然景觀作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申請。在整個申遺過程中,從項目陳述到審議通過,只用了18 分鐘。這在中國申遺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申遺史上也是十分罕見。從此,“三江并流”便成為中國境內(nèi)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chǎn)地。
“三江并流”世界遺產(chǎn)地由高黎貢山片區(qū)、白茫—梅里雪山片區(qū)、哈巴雪山片區(qū)等八大片區(qū)組成,“四山夾三江”的典型地貌奇觀將這八大片區(qū)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它們中的每一個片區(qū)都是世界的“迷題”,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流域、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下的生物多樣性、地質(zhì)多樣性、景觀多樣性等典型特征,相互之間存在著在整體價值上的互補性和在典型資源上的不可替代性。
這里從海拔760 米的怒江河谷到6740 米的卡瓦格博峰,高差近6000 米,北去南來洶涌奔騰的“三江”水落峰起,奮力切開高原紅土后奔騰而去,并留下了眾多的雪山峽谷、急澗險灘、湖泊森林、草甸冰川、丹霞泉華……近百個自然景觀氣象萬千,容納了除沙漠和海洋之外的所有風景,同時囊括了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高山苔原等多種氣候類型,構(gòu)成了顯著的立體氣候特征,有著“十里不同天,萬物在一山”之說。
在電影《高海拔之戀》里,鄭秀文和古天樂所扮演的男女主角在略帶夢幻色彩的地方相遇相愛——香格里拉。優(yōu)美的畫面、感人至深的歌曲、平緩卻感性的節(jié)奏讓人忍不住對香格里拉這個地方產(chǎn)生無限遐想。
美麗的香格里拉具體在哪里?其實它就位于“三江并流”地區(qū)內(nèi),其西、南與麗江市、維西縣隔金沙江相望,北與德欽縣一衣帶水。傳說,經(jīng)歷一場關(guān)于香格里拉旅途,就是經(jīng)歷一場時間、生命、信仰、人生的終極體驗。
獨克宗是香格里拉的“月光之城”,這里曾是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民居群,它是按照佛經(jīng)中的香巴拉理想國建成的,依山勢而建。其間,路面起伏不平,由一些歲月久遠的舊石頭就著自然地勢鋪就而成。月夜,銀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嬈,于是當?shù)厝司桶压懦欠Q做“獨克宗”,藏語寓意為“月光城”。
納帕海,被人稱作“香格里拉的眼淚”。在旱季,它是綠草青蔥的依拉草原;在雨季,它又幻化為溫文爾雅的納帕海。無論是伊拉草原還是納帕海,其實都在同一個地方。沿著納帕海慢慢地走,向遠眺望,遠處是高高的柴垛,或是剛剛打下的青稞,它們一片連著一片蔓延開來。低矮的村房散落其間,跑著牛羊,遠遠望去和山水連成一片,消失在時間的盡頭……讓你不自覺地為之震撼和感動。
“三江并流”是低緯度山岳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區(qū),因而在這里,雪山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在瀾滄江畔,德欽縣城升平鎮(zhèn)西,雪山百里相連,冰峰橫亙,平均海拔6000 米以上的雪山就有13 座,人稱“太子十三峰”。它們之中有一座聞名中外的“神山”—— 梅里雪山,藏語稱為“卡瓦格博雪山”,其海拔6740 米,屬云南第一高峰。瀾滄江和怒江分東西兩側(cè)從它的山腳下奔騰而過。順著河谷而上的暖濕空氣與冷空氣相遇,常使這里氣候變幻莫測,雪峰直指藍天,碧水深切峽谷。在它面前,似乎生命變得更為渺小。
正因群山的高聳挺拔之美,梅里雪山吸引了無數(shù)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從20 世紀初至今的歷次大規(guī)模登山活動無不是以失敗告終。人類登上地球海拔8000 米高度的歷史已有五十多年了,在半個世紀中,盡管登山家們一座連一座地征服了世界上十多座海拔8000 千米以上的山峰。然而,海拔6740 米的梅里雪山至今仍是人類未能征服的“處女峰”。
Tips
■ 理想季節(jié):觀賞梅里雪山的理想季節(jié)是10 月~ 次年5 月的冬春季,最佳季節(jié)是10 月底前后,那時天氣晴朗,空氣潔凈,透明度高,常能看到主峰。一般在朝陽初升時,更容易看到雪山。
■ 最佳觀賞地點:
1、214 國道下的白茫雪山,可以看到梅里雪山全景,但公路狹窄不宜久留。另外從香格里拉市方向進入德欽214 公路,離德欽縣城不遠處有“梅里十三峰最佳拍攝點”;
2、霧濃頂觀景臺,從香格里拉市方向進入德欽的214 公路上,離德欽縣城約15 千米,建有13 座白塔,地勢開闊,頗為壯觀;
3、飛來寺燒香臺,離德欽約11 千米,此乃觀日出日落的最佳地方。
地球板塊的碰撞,造化了神奇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奇觀。其中,瀾滄江中上游的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葉枝鎮(zhèn),以一種大氣磅礴、無限生機的襟懷,默默刻錄著滇藏“茶馬古道”悠遠而輝煌的歷史足跡。
自古以來,葉枝鎮(zhèn)就是滇藏“茶馬古道”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和“三江并流”區(qū)腹地,這里融合了傈僳、藏、納西等9 個民族的聰明和智慧。傈僳族民居,建筑全部用原木搭成,本地人稱為“木楞子”,其特點是不上漆、不用鐵釘、全靠木料之間互相牽制而成,每幢木楞房形狀像一個大木匣,家家戶戶院落都用木柵欄相圍。而整個村寨呈階梯狀分布,一層層,一臺臺,錯落有致,形式完整,色彩分明,曾有多家報刊、雜志等媒體刊登過這里的獨特景致。
金沙江在萬山叢中狂奔猛瀉,即將到達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zhèn)時,似乎想舒緩一下長途奔波的疲勞,于是放慢腳步,圍繞著金字塔般的大山瀟灑地畫上了一個“U”字形的“萬里長江第一灣”,形成了“江流到此成逆轉(zhuǎn),奔入中原壯大觀”的壯麗景象。歷史上諸葛亮“五月渡瀘”“忽必烈革囊渡江”,都是選擇這個地方為渡口。當年紅軍北上抗日,長征至石鼓,也由此渡江。而石鼓鎮(zhèn),也是茶馬古道的要津,歷來是藏族聚集區(qū)與漢族地區(qū)交易的重鎮(zhèn)。藏民們把皮毛和中草藥帶來這里出售,又買回茶葉、鹽巴、布匹等日用品,這樣一來一往,兩地的居民們完成了生活上的相互補給。
但其實,“三江并流”保護區(qū)的三地州市八縣里,共居住著16 個少數(shù)民族,80 余萬原住民,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xí)慣并存的地區(qū)。由于這里長期交通不便,神秘封閉,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不僅孕育了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同時也孕育了豐富的人文景觀。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專家在報告里贊嘆:“數(shù)千年來他們對自然的尊敬以及本地文化的活力,最大程度地讓這里的一切保留了自然的狀態(tài)。”
當人類理解了生命的含義,懂得了“自然”這個博大而脆弱的詞匯,那么我們就理解了“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