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類文本閱讀 2010-01-04 16:31:29 閱讀660 評論0 字號:大中小 訂閱
報告類文本閱讀考試要點
報告類文本閱讀作為高考選考實用類閱讀文本形式一種,在許多省市的高考中已經屢次出現(xiàn),但在廣東的高考中一直被“雪藏”。從廣東新課改的第一年2007高考開始,選考內容正式列入試題,實用類閱讀先后考查過的文本形式有新聞訪談《訪鋼琴演奏家傅聰》、科普文章《絕妙的錯誤》、人物傳記《黃侃先生二三事》,唯有報告類文本還沒有進入高考試卷,這值得2010年高考備考師生深切關注。
當然,不管實用類閱讀文本形式是什么,其考點是不變的,考試設題依然是3道問答題,分值依然依次為4、5、6分。其考查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報告涉及范圍較廣,分類較為繁雜,一般有工作報告、述職報告、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總結報告、請示報告等,但能較好地用于考試閱讀的一般都是調查報告。
關于調查報告,考生應主要掌握調查報告的定義、特點、類型和寫作要求。其中,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法、結構形式、表達方式、觀點態(tài)度是考查重點。
調查報告類文本的文體特征
調查報告是一種常見的應用文體,它是根據特定目的,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對某一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研究之后寫成的,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書面報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典型現(xiàn)象、重要經驗和嚴重問題。
按調查報告的性質和內容,一般可以劃分為綜合調查報告、典型調查報告和專案調查報告三類。
1、調查報告的結構特征
一般來講,調查報告的結構,由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組成。
開頭:就調查的一些情況作簡要的說明,比如說明調查的目的、對象、經過、時間、方式、方法和結果等。這樣做,有利于作者展開和讀者理解整個調查報告的內容。還可以在調查報告的開頭部分寫一個類似于消息的導語一樣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內容,使讀者先形成一個總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體:調查報告中關于事的敘述和議論主要寫在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現(xiàn)主題的重要部分。在內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縱式、橫式和對比三種結構形式。
①縱式結構。按照調查的順序、時間的順序或是根據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過程來寫。這種縱式結構比較簡單,適合表達線索單一、內容集中的報告內容。它的特點是內容連接貫通,結構條理清楚。
②橫式結構??梢园凑{查的內容分為幾個部分,加以敘述和說明。這種結構比較常見,它的特點是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側面回答問題,論述比較全面、透徹,適合表述問題比較復雜,內容層次多的報告內容。寫作時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清并列、從屬、主次關系。
③對比結構。即把兩個不同對象加以對比寫。從自始至終的對比中讓人們認識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結構安排上的對比是為了引起讀者思想上的對比,使讀者在對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結尾:可以是總結全文,深化主題;也可以是展望未來,提出希望;可是歸納主題,強調意義;也可以沒有明顯的結尾,全文由總到分,說完了事。結尾要簡短有力,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既不可草率從事,也不可畫蛇添足。
2、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
(1)材料真實。報告中所運用的材料必須是真實可靠的,確鑿無誤。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不能虛構,數字必須準確,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這是調查報告的一個最基本的特點。
(2)對象典型。調查報告反映的對象多種多樣:正確的、反面的、現(xiàn)實的、歷史的、個人的、單位的等事實都可以作為被調查對象,寫進調查報告。但不管從哪方面取材,都必須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對象具有典型意義,調查報告才真正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3)敘議結合。調查報告以介紹事實材料為主,運用敘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發(fā)展和結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運用文學具體描繪和形象刻畫,是讓讀者具體了解經驗成功之處或錯誤失誤之處,所以要運用材料敘述來說明問題。為了揭示事物的本質意義,表明作者的主觀見解,在敘述的過程中,作者往往要進行一些議論。但這種議論只能是“畫龍點睛”的,要恰到好處、點到即止。
(4)針對性強。調查報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導作用,因此它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它必須有針對性進行調查研究,對經驗或教訓作認真細致的分析總結,指導群眾去弄清他們都關心的事情或解決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調查報告類文本的閱讀方法
1.快速準確地把握調查報告的內容。
(1)迅速準確閱讀文章第一段(開頭部分),把握調查的對象、內容。
(2)閱讀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發(fā)展和結果。注意事件的細節(jié)。
(3)重點精讀一些調查者總結收集的數據,調查者發(fā)表議論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內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與其他類型的文章解讀分析方法一樣。
調查報告類文本的閱讀方法
2.注意調查報告中觀點與材料的統(tǒng)一。
調查報告是在敘述中把觀點表達出來的,即在事實材料的基礎上,得出觀點。因此,我們要注意在閱讀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與觀點的統(tǒng)一問題。
(1)運用一個或幾個典型材料說明觀點。我們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時也要注意材料內部的相互邏輯關系,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說明觀點。
(2)運用對比的材料來突出觀點。這種對比,可以今昔、新舊、正反和成敗等的對比。通過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對比,能夠更好地突出事物特點,更好地劃清是非界線,突出觀點。對比還可以是具體的事實,也可以是統(tǒng)計數字、百分比。
(3)用精確的數字來直接說明觀點?;镜慕y(tǒng)計數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實質,可以增強說服力。在運用統(tǒng)計數字說明觀點時,要注意它的精確性,要實事求是,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運用時要根據內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數字,淹沒觀點。
調查報告可以先擺材料后提觀點,也可以先提觀點再用材料加以說明。有時雖不明顯地提出觀點,但可以從闡述中看出觀點。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觀點與材料的高度統(tǒng)一,以便更好地表現(xiàn)主題。
3.調查報告的鑒賞評價。
調查報告的“鑒賞評價”涉及到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文本的某種特色三個方面。
“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主要是調查者的觀點,通過文本中議論部分的篩選和對文本運用材料的深入分析,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傾向,一般來說不是很難,倘若要求評價,就必須對文本中的事實、數據等材料進行科學分析,然后結合自己對同一現(xiàn)象的認識,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
“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高考考察一般會以正面的為主。調查報告的題材通常都是針對性極強的,與民生、社情、當前整個社會或某些階層息息相關,因此會產生較大的社會價值和影響。閱讀時要將視野擴大,將文章放到當時社會的大背景中,聯(lián)系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主流思想文化、各階層的關注程度來進行對照,然后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闡釋。
“文本的某種特色”主要落腳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風格、語言特色、分析技巧、說明方法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首先要能指出這種特色,然后聯(lián)系文章說一說文章為什么要營造這種特色,還要進一步指出這種特色的好處、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就更好。
4.如何對調查報告進行探究。
對調查報告進行探究包括發(fā)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意圖、就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三個知識點。
“發(fā)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就是要分析歸納出調查對象的人生觀,探討他的人生價值,揭示他的這種人生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精神,在當前社會下有什么積極意義。如果是事件調查,則更多應從時代精神的角度進行探究。“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當時人的角度、旁觀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層面”指的是文本內容可能涉及到的層面,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人生的、哲理的,甚至是科學文化、教育藝術、風俗人情等。一般來說,設題中會有相關要求或提示。
“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針對的是報告的調查者和寫作者。一般包括時代背景與社會現(xiàn)象、作者的調查與寫作動機、文本的表達目的、文本提供的背景資料、文本的對比材料和互現(xiàn)材料、文本主旨的隱含意義等,尤其是作者寫作的針對性是什么,這種現(xiàn)象對哪一個群體或階層形成了怎樣的影響,作者意圖對這一群體或階層項表達什么意見和建議,這些都是探討的要點。
“對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是極富主觀性的探究,它考查考生的是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質疑精神。也就是針對文本中的一些難點和疑點,借助文本本身的解說闡釋、自己對社會現(xiàn)象的了解和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文本中的難點疑點進行辯證分析、提出補充,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更為科學、合理的觀點。要注意的是,調查報告本身是一種極具科學性的文體,它是在事實的基礎上得出觀點,調查的結果本身就極具科學性,一般不能輕易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