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深度游日本,喝杯窮人的酒

李長聲專欄|日邊雜記


今晚喝“燒酎”。


日本拿來中國詞語,被美軍占領也不可能統(tǒng)統(tǒng)用外來語取代(中國詞語在日語里不算外來語),一如既往地使用。我們今天看見了,例如這“酎”字,楚辭說“酎清涼些”,何其古也,焉能不覺得雅。酎,意思是兩次以上反復釀造的酒,所以醇。但若把中國的“地瓜燒”翻譯成日語,那就是燒酎,何雅之有。同樣用漢字,看似便利,卻往往造成我們對日本的誤解。


燒酎,本來叫“燒酒”,據江戶時代中期1713年刊行的《和漢三才圖會》解釋,燒酎是江戶時代叫起來的。酒精度數高,點火會燃燒,喝一口火燒火燎,所以也有地方叫“火酒”。喜歡看日本武打片,他們叫“時代劇”,或許會看到這樣的場面:某人被刀砍傷,就有人嘴里噙一口酒,噗地噴到傷口上。這酒就是燒酎。


起初燒酎用米做,叫米燒酎,1800年以后用起了番薯以及苞米、小米、稗子等原料,叫芋燒酎什么的。1970年代出現(xiàn)蕎麥燒酎,乃至咖啡燒酎,當然有咖啡味兒。簡單的做法就是把咖啡豆放進燒酎瓶子里泡個四、五天,如果等不及,干脆用罐裝咖啡兌燒酎,美酒加咖啡,說是跟烤串很搭配。


奄美群島的燒酎


1980年代掀起一波燒酎熱,所用原料更五花八門,如芝麻、胡蘿卜、山藥、南瓜、蠶豆、香菇、菠菜、綠茶、藏紅花,甚至有研究用鋸末子的。燒酎也有用黑砂糖制造,這是奄美群島的特產,不許其他地方山寨。有意思的是,造酒要用麴把米糖化,但黑砂糖本來就是糖,溶化了加上酵母就可以制成醪,卻還要加米麴,豈非怪事?原來這是為避稅。所有的酒都收稅,從定義到制造方法都是由酒稅法規(guī)定。如果直接用黑砂糖造酒,那就被當作朗姆酒似的烈酒處理,酒稅高,于是乎多此一舉,使用米麴,按燒酎的程式走一個過場。什么都可以造出酒來,自不免給人一種低劣的印象。


各地有各地的擅場,熊本的米燒酎,鹿兒島的芋燒酎,大分、長崎的麥燒酎,宮崎的蕎麥燒酎。麥燒酎是長崎的壹岐之地發(fā)祥的,所以長崎人不愛喝芋燒酎。有一家叫花露的酒廠,2003年把紫蘇葉混在醪中釀出紫蘇燒酎,可惜那年專程去福岡縣探望由學者陪團的歷史評論旅游團,路過這家酒廠所在的久留米市,卻寡聞無知,錯過了品嘗。


被我這么一說道,地理上來自西方的朋友登時有一點嗒然。哦,都怪我說到芋燒酎,不就是地瓜燒嘛,大概像我當年一樣,讓他想起了從前,喝不上高粱酒的年代,只能喝地瓜酒或者苞米酒。不過,燒酎過去也確實屬于劣質酒,給窮苦人喝的。


第一次喝燒……酎,那就獲獎作,畢竟是行家選出來的。


按朋友的意思,指定“iichiko”,因為它2016年在英國的葡萄酒與烈酒大賽上獲得了金獎?!?/span>iichiko”是大分方言,“好啊”,聽音就像說“一起搞”。有玻璃瓶,有黑陶瓶,一個30度,一個25度,都是720毫升,那就一起搞吧,二人對酌山花開。怎么個喝法?常溫不爽口,還是加冰比較好,那就是《楚辭》說的“清馨凍飲”吧。碰杯,然后趁朋友捉摸酒味兒,說是像威士忌,同樣用大麥做的嘛,我就用手機上網查看——如今不用把知識裝在腦袋里,也免得像賣弄。


燒酎iichiko(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這酒的海報有意思,今年(2017年)的畫面是一片荒野,布滿亂石,那些石頭好似形狀被擠壞的漢堡包,擺放一瓶iichiko,雖然處于畫面正中間,卻小得不起眼,不得不仔細瞧。還寫了一行“淺春南瓜醉夢譚”,恐怕好些日本人要誤以為這是句中國話。頗為古雅的“淺春醉夢譚”當中夾了個“南瓜”(日本也叫作“南京”),是日本人的幽默,他們常用這法子來破解中國文化的壓力。iichiko已經有四十年歷史,而且走出了日本,世界“一齊搞”。海報是河北秀也的設計,他說他不是做廣告,而是搞綜合性形象設計。


此酒是麥燒酎,大分縣酒廠“三和酒類”的品牌。該廠燒酎銷售量曾久占鰲頭,近年被宮崎縣的百年老廠“霧島酒造”超過了。這家的品牌以芋燒酎為主,有使用黑麴的“黑霧島”,還有以紫薯為原料的“紅霧島”,聚飲時常喝。“一刻者”也是酒館里常備的芋燒酎,乃京都市酒廠“寶酒造”的品牌,該廠的清酒“松竹梅”幾乎在喜慶的場合不可或缺?!耙豢陶摺笔悄暇胖莘窖裕庵割B固的人。制造芋燒酎,先用米麴、酵母和水發(fā)酵成粥狀的醪,再加入蒸過的番薯蒸餾,所以芋燒酎并非單純用番薯,也帶有米麴的香味。如果標牌上有“全量芋燒酎”字樣,那就是說麴子也是番薯的,百分之百的地瓜燒,喝一口滿嘴地瓜味。


酒名“黑霧島”取自霧島山,它坐落在九州南部的宮崎縣和鹿兒島縣之間,見證了芋燒酎的歷史。有一年鹿兒島縣一座八幡神社拆卸修理,發(fā)現(xiàn)了一些字跡,原來是兩個木匠留下的,大意說座主太吝嗇,一次也沒給燒酎喝,人神共憤。還落了款,是1559年,當年織田信長上京都謁見室町幕府將軍??磥砟菚r候燒酎已經為百姓所好,卻未必輕易喝得到。木匠沒喝到的燒酎應該是米燒酎,而不是芋燒酎。因為琉球王把番薯送給種子島島主是1698年,就是說薩摩(鹿兒島)還要一百四、五十年以后才開始種番薯。


朝鮮史書《李朝實錄》1477年記載了琉球的燒酎,而琉球官方于1478年正式向薩摩派遣貿易船,薩摩人最晚這時也該喝上了琉球的燒酎,也就是泡盛。后來日本吞并了琉球,就把泡盛接到了燒酎歷史的頭上。可能更早些,燒酎技術從朝鮮半島傳入九州北部的福岡、長崎一帶,在熊本縣球磨地方形成米燒酎的一大產地。1546年葡萄牙人駕船到薩摩,記錄了當地飲用米做的酒,這是沖繩之外的所謂本土關于燒酎的最古老見聞。薩摩的土壤不適于稻作,廣種番薯,對芋燒酎不征稅,以免用米釀酒,因此芋燒酎在鹿兒島被做大做強。


薩摩燒酎


燒酎在酒稅法上分作兩類,即“連續(xù)式蒸餾燒酎”和“單式蒸餾燒酎”;過去是叫作“甲類燒酎”、“乙類燒酎”,但物分甲乙,不免有高低好壞之嫌,所以改為用制造方法來稱呼。這兩種造酒法的不同之處是單式只蒸餾一次,而連續(xù)式,顧名思義,則多次蒸餾。從化學來說,一次蒸餾不徹底,會留下很多雜質,也因此留下了原料的味道,蒸餾大麥留有大麥味,蒸餾番薯留有番薯味。


酒稅法規(guī)定單式蒸餾燒酎的酒精度數為四十五度,市面上燒酎一般都兌水降到二十五度。多次蒸餾就蒸餾出無色無味的酒精,高達九十六度。只有一些大廠家生產這種用來當原料的高度酒精,一般酒廠都采用單式蒸餾法。這種蒸餾法又有“常壓”與“減壓”之分。常壓蒸餾就好像鐵壺燒開水,在通常的氣壓下把醪加熱到九十度、一百度,再冷卻蒸汽,凝結為酎。這是傳統(tǒng)的造酒法,原料的各種成分都蒸發(fā)出來,在工匠的手里造成個性,燒酎就各具芳香,味道獨特。減壓蒸餾則如同在空氣稀薄的高山上燒水,譬如登上富士山,水燒到八十七度就沸騰,由于減壓,醪四、五十度就開鍋,沸點高的雜味還在熱身,來不及跟著蒸發(fā),地瓜燒也沒有了怪味,醇和清淡。由于蒸餾技術的提高,常壓蒸餾也能抑制地瓜燒的怪味。 


清酒銷售量逐年減少,半個世紀以來幾乎減少了三分之二,而燒酎呈增加之勢。日本政府的旅游部門積極推動“酒藏(造酒廠)游”,好像游覽的主要是清酒,不無拯救之意。誠然,燒酎度數高,有損哈日小清新的形象,但做深度游,總該嘗一嘗,那就喝一杯“減壓單式蒸餾”的燒酎,商標上印著。選燒酎不能只看度數,或者原料,芋的,麥的,還是米做的。酒瓶的商標記載了很多信息,不像中國的酒瓶似乎只印了原料和度數,功夫都用在防偽上。


常見的燒酎喝法的一種


九州喝燒酎一般兌熱水,八二比例,溫突突。鹿兒島燒制一種黑陶的酒壺,名稱寫作“千代香”或者“茶家”,扁扁的,像紫砂壺一般可愛,能直接放在火上熱酒。不過,當地人嫌二十五度也太烈,熱之前酒里加水?;蛟S為了健康,六四、五五地兌水為好,可我至今仍難改兌水乃奸商所為的印象,不喜歡這種喝法。


二人皆醉也,醉眼朦朧地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大事小情,個個裝獨醒。

    

我醉欲眠卿且去……何曾斗酒詩百篇……叵耐垂釣碧溪上……夢里呼來天子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儋州番薯酒(地瓜酒)
日本鹿兒島黑豚擁有英國血統(tǒng) 視頻
琉球的前世今生,有錢才是王道!
日本燒酌
地瓜的華麗轉身——奶香芝士焗番薯
如何挑選地瓜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