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認為白玉是精品,但是不能認為只要是白色的都是好玉,更不能陷入“一白遮百丑”的誤區(qū),更不能只重色而不重潤。
“色與潤”二者不可缺一,看色,色要正,不能兩種色像模棱兩可。白玉的標準色是脂白、奶白、荔枝白;青白玉的標準色是粉青、綠豆青、瓜皮青。
看潤,溫潤細膩,觀之猶如脂肪、油潤純凈,撫之猶如嬰兒的肌膚細膩光滑,這樣的玉石才能堪稱經(jīng)典。
羊脂級別的白玉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是玉中極品,非常珍貴。它不但象征著“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著“美好、高貴、吉祥、溫柔、安謐”的世俗情感。
油潤細膩的質(zhì)地,“色如截脂”的凈白,“常如肥物所染”的光澤,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含蓄的審美觀念,不張揚,不艷麗,不耀眼,用一種“精光內(nèi)蘊”的美,吸引了中國人幾千年。羊脂玉的美麗之中有一種神秘的魅力,多少人為之癡狂陶醉,千金散盡終不悔。
在古代,帝王將相才有資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實已經(jīng)證實,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璽是專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館的館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歷代文物奉為“國寶”。
新疆和田籽料(白玉)名聞中外,西漢文學家東方朔的《海內(nèi)十洲記》曾譽其為“白玉之精”。歷代進貢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這種新疆和田籽料之最上品。由于和田籽料質(zhì)地細膩,純潔渾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
羊脂級白玉屬于玉中的優(yōu)質(zhì)品種,韌性和耐磨性卻是玉石中最強的,入土數(shù)千年,也不會全部沁染。其中的籽料浸泡在昆侖山下荒原或綠洲的地下水土中千百萬年,產(chǎn)量稀少價值很高。
羊脂級白玉晶瑩潔白,細膩滋潤而少瑕疵,“白如截肪”。其特點就是,特別的細膩、光亮、溫潤。上佳的羊脂級白玉近于無瑕,好似剛剛割開的肥羊脂肪肉,而光澤正如凝煉
從殷商時期開始,和田玉就進入了中原。和田玉從新疆經(jīng)過甘肅、陜西或山西才能運抵河南,路途漫長,彌足珍貴。傳說在2900年前,周天子穆王乘八駿大輦,出玉門登昆侖,受到西王母的熱烈歡迎,曾載玉萬只而歸。
傳說歸傳說,和田玉的確是在周朝成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論祭祀、禮儀,還是朝見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規(guī)定,國家生活重禮崇樂的玉文化傳統(tǒng)基本定型。漢朝張騫通西域后,和田玉大量進入中原,成為中國玉文化的主導材料,成為
玉從遠古的時候就被人類所認識,并廣泛地用作工具、武器以及宗教祭祀的神器,其堅韌耐用,日久彌新的特點為古代中國人所崇尚。
古代中國人所崇尚。
羊脂級白玉看似柔軟,內(nèi)質(zhì)剛強堅韌,可以長久的佩帶使用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