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嫡立長,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傳統,不管是皇家或者王侯之家,大多遵循這項傳統。不過到了清朝,這項規(guī)定倒總是難以實施,因為種種的原因,比如康熙、比如雍正,到了乾隆這一代,他很想嘗試一番這先人未有的福氣。
雍正八年,還是弘歷嫡福晉的富察氏生下兒子永璉,這個名字還是雍正親自命名的,璉意味著將來能夠繼承皇位之意。富察氏是雍正指給當時的弘歷的,她性情溫順,善解人意,乾隆很是喜歡她,對于她的兒子,自然也愛屋及烏,寶貴的不行。
乾隆
在乾隆元年,就把他密定為皇太子,將密詔放在正大明牌匾后面。要知道,當時乾隆還正當年輕,就把兒子密定為皇太子,可謂是真喜歡。對于那個時候的乾隆來說,儲君似乎是毫無異義的,就是永璉。
天有不測風云,乾隆這邊把儲君確定下來了,奈何皇子早夭的定律又來了,還降臨在永璉這個,被乾隆寄予厚望的兒子身上。乾隆三年,永璉因為感染風寒,居然一病不起,就此一命嗚呼了,年僅9歲。眼看著寄予厚望的兒子,還沒有成年就掛了,乾隆悲痛不已,五天沒有上朝,并且把之前定下的密詔公之于眾,宣布永璉的皇太子地位,喪事按照皇太子規(guī)格,乾隆也多次親臨祭奠。這就是端慧太子永璉。
皇子
眼看著嫡子沒著落了,富察氏又給了乾隆一個驚喜。乾隆十一年,富察氏再度生下皇七子永琮,而永琮出生的時候,正值大旱逢甘霖,乾隆和太后大喜,認為永琮是有福之人。而乾隆看自己這個兒子,也是越看越可愛,越看越聰慧,喜歡的不行,說他“性成夙慧,歧嶷表異,出自正嫡,聰穎殊?!?,再次將他內定為皇儲。可惜,高興沒多久,這個兒子再次步上了他兄長的道路,在乾隆十二年因為出水痘,沒有撐過去而夭折了,還不夠兩歲。
乾隆崩潰了,覺得是因為自己非要以嫡子為皇儲的緣故導致的。他說:“先朝未有以皇后正嫡紹承大統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之過耶!”,表達了對于想要立嫡子為皇儲的深深懊惱,覺得要不是這樣,自己兩個嫡子也不會相繼死去。
皇子
兩個嫡子的相繼死亡,深深刺激了乾隆,再加上富察氏因為兒子接連早夭,身心受損,也在乾隆十三年死了,讓乾隆對嫡這種存在徹底死心。
后來,乾隆在太后的要求下,將嫻貴妃立為皇后,也相繼生下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但是十三阿哥沒多久也早夭了,本來不是很喜歡皇后,加上對嫡子心灰意冷,乾隆對十二阿哥永璂也一直很是冷淡。后來皇后在乾隆三十年南巡的時候,截發(fā)斷情,更是讓乾隆對皇后厭惡不已,皇后形同虛設,連帶著連累了十二阿哥永璂,一生郁郁不得志,在二十五歲時就英年早逝,在生時僅被封貝勒,死后也沒得到追封。
永基
如此看來,乾隆嫡子的命運,倒真是命途多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