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簡稱“湘”,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宋朝時劃為荊湖南路而稱湖南,省會長沙市;全省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轄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包括34個市轄區(qū)、16個縣級市、65個縣、7個自治縣,全省常住人口6690.6萬人。
永興縣,隸屬于湖南省郴州市,位于湖南省東南部,縣境狹長貌似蠶形,東鄰資興市,南連蘇仙區(qū),西靠桂陽縣,北接安仁縣、耒陽市。
永興縣境,古屬荊州之域,春秋戰(zhàn)國屬楚國地,秦朝屬郴縣地。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分郴縣置便縣,以境內(nèi)便江得名,此為永興縣建縣之始。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便縣為便屏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便屏縣復(fù)名便縣。
劉宋永初元年(420年),便縣并入郴縣;南陳永定三年(559年),復(fù)置便縣。隋朝開皇九年(589年),便縣再次并入郴縣。
唐朝開元十三年(725年),析郴縣北境四鄉(xiāng)置安陵縣;天寶元年(742年),安陵縣改為高亭縣。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高亭縣更名為永興縣,取“永遠(yuǎn)興旺發(fā)達(dá)”之意,縣治遷至便江北岸(即今永興縣城),一直沿用至今。
此后,歷元、明、清,永興縣建置未變,先后隸屬于郴州路、郴州府、郴州直隸州。
建國后,永興縣先后隸屬于湖南省郴縣專區(qū)、湘南行政區(qū)、郴縣專區(qū)、郴州專區(qū)、郴州地區(qū);1994年6月,改隸郴州市至今。
永興縣總面積1979.4平方公里,下轄11個鎮(zhèn)、4個鄉(xiāng),總?cè)丝?1.7萬人。
永興縣歷史名人:李永敷(明朝進(jìn)士)、曾紹芳(明朝進(jìn)士)、曾靜(反清復(fù)明人物)、曹日暉(國軍陸軍中將)、黃克誠(革命家、軍事家、開國十大大將之一)等。